第095章 被揍瞭還要我給劉備磕一個?蕭和:我自有指江為誓的底氣!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數:3303

震驚的不光是孫權。

呂蒙,凌統,徐盛等眾將,無不大吃一驚,刀刀刃般的目光,齊刷刷射向魯肅。

這一刻,眾人皆以為自己耳朵聽錯瞭。

咱們剛被劉備打得灰頭土臉,折瞭那麼多士卒不說,還賠上瞭程普這員德高望重的老將。

這得是何等恥辱啊!

大傢夥兒可都憋著一口氣,盼著孫權再調精兵來柴桑,殺回夏口一雪前恥。

你魯肅倒好,不想著雪恥便罷,竟然還要勸主公向劉備認慫!

骨氣何在?

尊嚴何在!

孫權的質問,諸將的眼神中,自然明顯都暗含責怨意味。

魯肅卻不為所動,神色平靜的解釋道:

“主公誤會瞭,肅的意思,並非是想叫主公向劉備認錯求和,僅僅隻是與劉備重修舊好,兩傢就此握手言和而已。”

孫權激動的臉色,稍稍緩和瞭下來。

握手言和跟認錯求和,還是有區別的。

後者是以失敗一方,低聲下氣的向劉備懇求休戰,臉面自然是別想要瞭。

前者是以平等身份提出罷兵,而非懇求,至少面子上能過得去。

孫權捋著紫髯,情緒漸漸冷靜下來。

諸將卻憤慨依舊,嘩然四起。

“我軍若勝,與劉備遣使講和,那才能保住我江東顏面,保住主公的威名。”

“今遭此大敗,握手言和跟認錯求和,又有什麼區別?

“隻要跟劉備講和,我們皆要遭世人嘲笑,子敬你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瞭!”

凌統第一個跳瞭出來,一通怒懟魯肅。

“公績言之有理,隻要與劉備罷兵,於我江東而言便乃恥辱!”

徐盛也跳瞭起來,憤然道:

“盛等不能舍身用命,為主公吞並荊州,伐滅三劉,若就此連累主公向那大耳賊求和,實乃吾等奇恥大辱也!”

“我徐盛寧可提本部兵馬,殺回夏口與劉備決一死戰,縱然舍得這條性命,我也決不願看主公受此大辱!”

這兩個刺兒頭一帶頭,董襲,賀齊等諸將,皆是跳瞭起來,個個慷慨激昂的要殺回夏口再戰。

孫權卻並未被感染,諸將越是憤慨叫戰,他眉頭卻反倒凝聚更深。

魯肅絕非一味耿直,不懂圓滑之人。

他的目光,由始至終都在觀察著孫權情緒變化。

眼見孫權沉默不表態,魯肅便知道,自己的提議正中孫權下懷。

“勝敗乃兵傢常事,豈能因一時之敗,便亂瞭方寸,意氣用事?”

魯肅陡然間一聲厲喝,打斷瞭眾將的憤慨。

堂中鴉雀無聲,眾人目光再聚向魯肅。

“我軍兩度失利,兵馬死傷數萬,軍心士氣連遭重創,錢糧軍資折損無數,不說傷筋動骨,絕對也稱得上是傷及瞭元氣。”

“諸將皆是經久沙場,熟讀兵法的名將,我就問諸位一句,我軍這般情況下,當真還能強行與劉備再戰嗎?”

諸將啞火。

魯肅一通大實話,用冰冷的事實,潑滅瞭凌統等人的無腦叫戰。

“就算我軍需要休養士卒,重整旗鼓,我們也無需去向劉備求和啊?”

“難不成,不與那劉備求和,他還敢率軍來攻我江東不成?”

被打臉的徐盛不服,又找到瞭新的借口。

隻是那份憤慨氣焰,卻比先前弱瞭不少。

諸將紛紛點頭,附合徐盛所說。

“首先我要糾正文向你一下,我從頭到尾都隻是說與劉備講和,從未提到過求和半個字。”

“其次文向你說的也不錯,劉備現下尚有曹操屯兵宛城,他主力大軍始終被牽制於荊北,以夏口劉軍現有兵力,確實不敢來犯我江東。”

話鋒一轉,魯肅向孫權一拱手:

“肅所以提請主公,向劉備遣使講和,重修舊好,真正用意,乃是為瞭救回程老將軍呀!”

此言一出。

徐盛,凌統等眾將,瞬間徹底啞火,再無人敢唱反調。

孫權亦心頭一震,驀然明白瞭魯肅苦心。

程普他不是戰死,他是被劉備所俘!

那可不是別人,可是他孫氏三代老臣,乃是江東武將之首啊。

這樣的人身陷敵手,你能不救?

你若不救,置其生死於不顧,手底下人會怎麼想你?

大傢會不會想:看吧,連程老將軍這樣的元老,咱們主公說放棄就放棄瞭,何況是咱們這些人。

會寒瞭人心啊…

所以他不能不管程普,必須想盡辦法,將程普從劉備手中索回。

若互為敵人,劉備就算再大度,又怎麼可能放回程普?

唯有遣使講和,兩傢重修舊好,恢復到瞭盟友關系,劉備才有理由將程普放歸。

這便是魯肅的良苦用心。

孫權踱步於堂中,思緒翻滾,權衡起瞭利弊得失。

向劉備請和吧,顏面無光,遭人恥笑。

不請和吧,就等於放棄瞭程普這位元老,會寒瞭眾將士人心。

面子與裡子,不可兼得呀…

權衡良久。

孫權長吐一口氣,略顯苦澀的一拂手:

“德謀老將軍事我孫氏三代,勞苦功高,忠貞不二,吾若棄之不顧,豈非成瞭薄情寡義之主?”

“罷瞭罷瞭,子敬,你就速往荊州一趟,說服那劉備重修舊好,盡全力將德謀老將軍營救回來吧。”

魯肅暗松一口氣,面露欣慰,拱手贊道:

“主公能屈能伸,重情重義,真乃雄主也!”

凌統,徐盛等諸將,雖憋瞭一肚子火,卻無人再有異議。

孫權臉色稍有好轉,卻又面露幾分顧慮:

“吾用爾等計策,兩度兵伐夏口,那劉備必懷恨在心。”

“如今他剛大勝一場,必是驕狂自負,子敬你有幾分把握,能說服那劉備言和?”

魯肅臉上卻掠起幾分自信,淡淡笑道:

“劉備的大敵始終是屯兵宛城的曹操,且南面劉琮尚握有大半個荊州,隨時可能再度揮師北上進攻襄陽。”

“肅相信,以劉備之理智,必會答應講和,與主公重修舊好。”

聽得魯肅這番話,孫權心中便有瞭底氣,遂不再猶豫不決。

當下孫權便親自修書一封,令魯肅當晚便啟程西去,再往荊州。

孫權親自出城往渡頭,將魯肅送上瞭船。

目送一葉扁舟消失在夜色,孫權沉吐一口氣,臉上掠起一抹幽怨之色。

“公瑾啊公瑾,你當真是令吾太失望瞭,若非是你屢戰屢敗,吾焉能受那大耳賊羞辱呀,唉——”

夏口水營,中軍大帳內。

關羽與蕭和已經在對賬,清點著這一役的戰果。

“此役我們在夏口一線,截擊俘獲瞭約有四千餘江東降卒,加上蘇飛成建制歸順的五千水軍,總計約收降瞭九千餘江東士卒。”

“此外,除蘇飛主動歸降外,我們還俘獲瞭丁奉等六員敵將…”

趙累高舉著賬冊,將戰果一一稟明。

關羽輕捋著美髯微微點頭,顯然對這般戰果相當滿意。

九千俘虜啊,且全部都是精通水戰之士,這若是收編為己用,短時間內就能大大提升自傢水軍實力。

“原來這個丁奉,竟也被雲長將軍生擒瞭?”

“主公早晚要與孫權全面開戰,這大江之上交鋒,以水戰為先,我軍中精通水戰的猛將,自然是多多益善。”

“此人有名將之姿,又新入江東軍未久,並非孫權死忠心腹,若稍加安撫應該能為主公所用。”

蕭和的關註點並不在那九千降卒,而是丁奉這員年輕小將身上。

畢竟曾經那段歷史中,這位可是吳國後期的頂梁之柱!

關羽眼眸中閃過一道奇色,顯然沒料到,蕭和會對這個丁奉如此看重。

甚至還給出瞭“名將之姿”的評價!

不過轉念一想,自傢這位軍師兼未來女婿,素來是能掐會算,對天下人天下事皆洞察秋毫。

他說這丁奉有名將之姿,那便一定有吧。

“這個丁奉以區區二十條船,便敢正面迎擊我一萬水軍,這份勇氣吾確也甚是欣賞。”

“既是伯溫軍師認定,此人有名將之才,那吾這就將其送往襄陽,交由兄長來收服其心吧。”

關羽自知論魅力,自己遠不及劉備。

收服降將這種事,還得劉備親自下場。

“這個丁奉的傢眷皆在江東,隻怕他就算歸降瞭主公,也不能安心為主公而戰。”

“還有,這些江東降卒,除部分江夏人之外,多也乃是江東人,妻小皆在江東,收編其身容易,收取其心隻怕是難呀。”

趙雲卻一聲慨嘆,如此提醒道。

這一番顧慮,正好提醒瞭關羽。

“子龍所言不無道理。”

“伯溫,吾記得你在給蘇飛那道招降書中,可是指江水為誓,必會將他和五千降卒的傢眷,全都接到荊州來讓他們團聚。”

“現在回想起來,吾當時該提醒你,莫要立此重誓才是。”

“這麼一來,你為瞭招降那五千人,豈非要背負言而無信的罵名?”

關羽提起瞭這樁舊事,言語間頗有幾分自責之意。

趙雲,魏延等眾將,齊齊看向蕭和,神情皆也凝重起來。

漢人重誓!

何況還是指江為誓這種重誓!

自傢軍師有違背誓言,為天下人不恥的風險,豈能不令眾人為之憂慮。

“雲長將軍,子龍,你們莫要擔心。”

“我那句指江為誓,可不是隨便寫寫,隻為用來誘騙蘇飛和那五千降卒的。”

“我既是敢寫,自然有把握將他們的傢眷,全都接過來讓他們團聚。”

“還有丁奉和其餘降卒傢眷,也是一樣。”

蕭和不緊不慢的呷一口湯茶,嘴角掠起幾分別有意味的笑意。

眾人精神一振,無不面露奇色。

關羽眼眸一睜,急是問道:

“伯溫軍師,你有何手段,竟能將蘇飛等降將降卒傢眷,從孫權手中接來荊州?”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