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擊碎周瑜的希望!劉備:此乃破秣陵最後一戰,一個都不許放跑!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數:3673

一箭雙雕?

既下秣陵,又重創孫權的山越軍?

劉備精神一振,欣然問道:

“不知伯溫有何妙計,可一箭雙雕?”

蕭和起身來到沙盤前,拂手一指:

“秣陵城中現下已是人心離亂,最多不過一月,便將不攻自破。”

“周瑜心如明鏡,自然清楚,於他和孫紹而言,若不想坐以待斃,現下隻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路,乃是棄城東逃,去吳郡依附孫權,另一條路則是擊破我軍,自解秣陵之圍。”

話音方落,魯肅便搖頭道:

“孫紹周瑜與孫權已勢同水火,以孫權的氣量胸襟,就算孫紹周瑜服軟低頭去投奔,孫權也絕不會放過他們。”

“以周瑜的傲氣,他更是絕不會向孫權卑躬屈膝的認錯,故肅敢斷定,周瑜絕不會棄城東逃,去吳郡投奔孫權。”

劉備也微微點頭,認可魯肅的判斷。

“所以嘛,周瑜就隻剩下第二路,那就是擊破我軍。”

蕭和微微一笑,手指向城北一指:

“以周瑜現下兵力,正面擊破我軍絕無可能,唯一的機會就是破釜沉舟夜襲我主營,唯有破我主營,方能逼迫我軍撤圍西退,暫解秣陵之圍!”

劉備及眾將紛紛點頭,蕭和的判斷顯然引得瞭所有人的共鳴。

“夜襲我北門主營,確實可畢其功於一役。”

甘寧點瞭點頭,卻話鋒一轉:

“隻是周瑜現下可用之兵,不過九千人而已,能用於夜襲的兵馬,最多五千人。”

“我主營卻有兩萬餘人,他區區五千餘人,就想夜襲破我主營,他何來的自信?”

甘寧的疑問,亦是問出瞭眾人疑問。

蕭和一笑,便離開沙盤,又來到瞭懸掛的地圖前,往吳郡方向一指。

“單憑周瑜五千兵馬,自然不可能襲破我主營,所以周瑜才要調吳郡的山越兵北上,配合他裡應外合,兩面夾擊,方能一擊而勝!”

“這就是孫權他們為何在松江突然修建水營,四處搜刮船隻的原因。”

“因為他們想由松江乘船入海,爾後北上再入長江,於秣陵下遊曲阿一線偷偷登陸,從東面出其不意奇襲我主營!”

“我水軍多佈於秣陵至濡須口一線,對下遊方向反倒疏於巡防,正好給瞭他們可趁之機!”

蕭和手指沿著松江向東,再沿海岸線向北,最後落在瞭曲阿所在。

大帳內,一片沸騰。

劉備與眾人紛紛轉身,齊聚向瞭地圖,順著蕭和所指,聽著他的推算,神色漸漸恍然驚醒。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若果真如此,周瑜這一計當真是鬼神難測,實乃一招絕妙好計!”

劉備嘖嘖稱奇,慶幸的目光看向蕭和:

“伯溫,幸得有你在,識破瞭周瑜這一道奇謀,若不然我們收取江東的戰略,便要絆倒在這最後一步上呀!”

蕭和面露一絲諷刺,一笑道:

“這美周郎確實是智謀非凡,這一計若是擱在以往,和也不好識破。”

“不過現下二孫風雨飄搖,秣陵也好,吳縣也罷,暗中轉投主公者不計其數,正是有這些人暗中遞送消息,和才能有足夠的情報,來推算出周瑜的圖謀。”

“周瑜孫權此番之敗,可以說是敗在瞭人心盡失!”

人心,人心…

劉備捋著細髯不住點頭,顯然是深以為然。

原本明悟的眼中,忽爾卻又添一絲疑色,問道:

“軍師,備還有一事不明。”

“陸遜朱桓等既追隨孫權逃出秣陵,自然是選擇忠於孫權,而非那孫紹。”

“孫權與孫紹周瑜勢同水火,依理斷然不會發兵助其解秣陵之圍才是?”

魯肅也好,甘寧也罷,經得劉備一提醒,同樣困惑的目光,皆是看向瞭蕭和。

“吳郡的那支山越兵軍權,其實是掌握在陸遜朱桓等四姓手中,發不發兵來解秣陵之圍,說到底是由他們說瞭算,而非孫權。”

“這就是周瑜為何扣押瞭四姓族人,為何殺瞭陸瑁,又放陸績攜其兄首級出城往吳郡而去的原由。”

蕭和點破瞭其中玄機。

劉備心頭一震,急問道:

“軍師的意思是,周瑜以顧陸四姓族人性命為要脅,逼迫陸遜朱桓等無視孫權反對,強行率軍來助周瑜解圍?”

“他殺陸瑁,乃是殺雞儆猴?”

蕭和冷笑著微微點頭。

劉備倒吸一口涼氣,不禁為周瑜的狠辣所震驚。

“當年孫策攻取江東,手段便極其殘暴,不但殺得江東豪傑人頭滾滾,還曾幾度屠城。”

“周瑜與孫策既為主臣又為至交,行事自然也深得孫策之風,當年孫權攻滅黃祖,屠夏口就有他的提議。”

“如今為逼迫陸遜朱桓等就范,殺一個陸瑁敲山震虎,也不算意外瞭。”

魯肅一番慨嘆,解釋瞭劉備的疑惑。

自與周瑜恩絕義絕後,拋開瞭所謂好友至交的濾鏡,他方才看清瞭周瑜性情中像極瞭孫策的那一面。

劉備若有所悟。

心下唏噓片刻後,劉備遂收起感慨,向蕭和問道:

“軍師,你既已識破周瑜之計,那咱們當如何應對?”

蕭和嘴角微揚,不緊不慢道出四個字:

“將計就計!”

三日後。

深夜時分,秣陵北門城樓上。

孫紹周瑜並肩而立,目光緊盯著劉軍主營東面方向。

孫紹畢竟年輕,喜怒皆形於色,緊張與不安都寫在瞭臉上。

周瑜臉上雲淡風輕,表面上鎮定自若,一副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之勢,拳頭卻早已悄然握緊,手心已捏出一層熱汗。

二人的目光,卻都在盯著劉營東面方向。

就在兩日前,陸遜已派信使入城,表明他與朱桓將率一萬五千山越兵,依周瑜之計於曲阿登陸,從東面對劉軍主營發動突襲。

今晚,便是約定之時,以舉火為號,內外合擊。

“公瑾叔父,這一次,那個蕭和應該不會識破你的計策吧?”

遲遲不見烽火燃起,孫紹漸漸不安起來,忍不住回頭看向周瑜。

周瑜不答。

一次次的敗給蕭和,早已擊碎瞭他與生俱來般的自信心,令他面對孫紹這一問,不敢給出確定的回答。

因為他內心深處,確實沒那個底氣,敢拍著胸膛稱此計必能瞞過蕭和。

“主公放心,那蕭和雖神機妙算,卻又怎會算出,都督會以雷霆手段,逼迫陸遜等無視孫權反對,強行發兵來助我們解圍。”

“澤以為,都督此計必可扭轉乾坤!”

一旁闞澤倒是對周瑜極有信心,笑著寬慰起瞭孫紹。

孫紹若有所思,臉上的擔憂之色稍稍平伏。

腳步聲響起,徐盛登上瞭城樓,慨然道:

“主公,都督,盛和五千將士已就位,隻等主公和都督一聲令下,便可踏破敵營!”

周瑜拄著拐杖來到城樓內側,舉目俯視,隻見近五千餘名江東士卒,已是肅列於城下。

在劉備的攻心戰下,城中士卒已逃走近兩千餘人,除卻留下守城的士卒外,這五千兵馬已是他能動用的最後力量。

今晚這一戰,成功瞭,這五千兵馬,就是他扭轉乾坤的神兵。

若是敗瞭,這五千兵馬折在瞭城外,一切就都完瞭。

“公瑾叔父,是烽火,烽火起瞭!”

孫紹突然指著東面天空叫道。

周瑜斜目一瞥,隻見劉營以東方向的夜空中,隱約有三道烽火升起。

那是陸遜和朱桓約定的信號。

闞澤,朱然等人,神經立時緊繃起來,目光齊聚向瞭他。

深吸過一口氣,周瑜將拐杖扔下,向著徐盛深深一拜:

“文向,江東的存亡,主公和我等生死,就全托付給你瞭!”

孫紹見狀,忙也跟著周瑜一拜。

闞澤,朱然等眾人,皆是跟著向徐盛一揖。

江東諸將凋零殆盡,現下這秣陵城中,能挑起大梁的猛將,也隻剩徐盛一人。

今晚,徐盛就是他們所有人的希望!

徐盛熱血陡然間沸騰而起,當即慨然還之一拜:

“承蒙主公都督器重,以如此重擔相當,盛無以為報,今晚唯有為你們拼死一戰,擊破劉備!”

說罷。

徐盛昂首轉身,大步流星下城而去。

秣陵北門緩緩打開,吊橋徐徐落下。

徐盛提刀縱馬,第一個踏出瞭北門。

不到五千人的江東士卒,緊繃著心弦,心懷著忐忑,跟隨著他默默出城。

周瑜和眾人齊聚城頭,目送著徐盛率軍出城,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

“伯符,這是我為你孫傢的最後一搏瞭,你若在天有靈,就保佑徐盛今夜得勝吧…”

周瑜仰望著黑漆漆的夜空,心中暗暗祈禱。

劉軍主營內。

劉備駐馬扶劍,目光正斜望營東方向。

三柱烽火映入眼簾。

緊接著一騎飛奔而來,大叫道:

“啟稟主公,軍師已燃放烽火,請主公依計做好準備。”

劉備微微點光,目光轉向瞭秣陵方向。

蕭和推測,陸遜與周瑜必是約定,以烽火為號。

一道烽火太少,五道烽火又太多,按照慣例應該是三道烽火。

東營這三道烽火,正是蕭和所放,隻為將秣陵城中的江東軍引出。

一刻鐘後。

陣陣殺聲,從北營外響起,火光下依稀可見,數不清的江東軍身影,從夜色中湧出,向著主營一線殺奔而上。

劉備笑瞭。

蕭和果然推算無誤,周瑜當真與陸遜約定,以舉火為號內外齊攻他主營。

就連三柱烽火的信號,蕭和也猜的準確無誤。

“伯溫真乃神人也!”

劉備一聲笑贊,馬鞭一揚:

“傳令下去,各部做好殲敵準備,此戰一名敵卒也不許給我放走!”

三軍將士,熱血沸騰,戰意狂燒。

而北營外。

徐盛已身先士卒,統帥著五千江東卒,鋪天蓋地的沖向瞭劉軍主營。

營墻一線值守的劉軍,隻零零散散放瞭幾箭,便是一哄而散。

江東軍勢不可擋,輕松撞破營門,灌入瞭劉軍主營之內。

“都督的計策成功瞭,劉備主營兵馬,果然被陸遜朱桓他們吸引往瞭東面…”

徐盛欣喜若狂,當即催動著他的士卒,一路向著劉營中軍腹地沖去。

沖出數十步外,徐盛卻放慢瞭馬速,忽然覺察到有些不對勁。

這裡可是劉備主營,好歹有兩萬人馬,就算再被陸遜朱桓調虎離山,也不可能空虛到如此地步吧?

“難不成…”

一個恐怖的念頭湧上腦海,徐盛打瞭個寒戰,急是勒住瞭戰馬。

幾乎同時,戰鼓聲陡然間敲響,震碎瞭夜空。

原本空空蕩蕩的劉營,剎那間如神兵天降般,四面八方的湧出無數士卒。

頃刻間,五千沖入營中的江東士卒,便陷入瞭劉軍千軍萬馬的包圍之中!

“果真有詐!”

徐盛一聲顫栗驚叫,臉色剎那間煞白如紙。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