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你插翅難逃!蕭和:將計就計,叫孫權機關算盡一場空!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數:3651

一天後。

孫權以督運會稽郡方向糧草為由,親率四千嫡系兵馬,陳武賈華等諸將,進駐瞭吳縣城南,松江北岸水營。

吳縣的守禦重任,則全交給瞭陸遜與及期所率六千山越兵。

次日,劉備率五萬大軍由秣陵開拔,浩浩蕩蕩殺奔吳縣而來的消息,便由細作傳來。

孫權收到情報,明面上令陸遜抓緊修築加固城防,擺出一副要背水一戰,死守吳縣的架勢。

暗地裡,孫權則爭分奪秒的征集戰船,搜刮糧草,為出海北逃做準備。

吳縣,陸府。

“沒想到啊,休穆竟如此輕易就降瞭那劉玄德,此人究竟有何魅力,竟令休穆數日間便倒戈?”

顧雍看著手中那道密信,口中嘖嘖慨嘆,眼中皆是驚奇。

那道書信,乃是朱桓差心腹先一步趕來吳縣,送給陸遜的密信。

朱桓在信中直言不諱的表明,自己已降瞭劉備的事實,還盛贊劉備乃真明主,勸說陸遜等人也歸順劉備。

陸遜不好擅作決斷,便請瞭顧雍前來商議。

“當年柴桑那一戰,我為形勢所迫,不得不往北岸替韓當詐降,可是與那劉玄德親身交談過。”

“拋開敵人的身份不談,這劉玄德頗有高祖之風,的確稱得上是當世明主。”

“而相較於曹孫之殘暴,這劉玄德卻心懷仁義,這一點於這亂世而言,實在是難能可貴。”

陸遜回憶起瞭那一面之緣,口中對劉備是贊不絕口。

顧雍看著陸遜這番言語,心中已看出些許端倪,遂壓低聲音問道:

“伯言,聽你這意思,莫非已心有決斷,想要仿效朱休穆,背孫投劉?”

陸遜猛抬起頭,吃驚的看向顧雍,顯然沒料到這位好友會如此直白,直截瞭當的就戳破瞭自己的言外之意。

他一時間神情尷尬,不知該怎麼往下鋪墊。

“當年孫策取江東,殺戮我多少江東豪傑,其實不光是你陸氏,我顧氏亦有子弟死於孫策屠刀之下。”

“我顧雍與你一樣,出仕孫氏,無非是懾於孫傢兵威,為保全傢族而已。”

“前日孫氏的態度你也看到瞭,他和他兄長孫策一樣,視我們這些江東豪姓,皆為螻蟻,說犧牲便可犧牲。”

“這樣一個不仁不義,寡廉鮮恥之主,我顧雍怎麼可能帶著我顧氏一族,為他死節陪葬?”

顧雍越說越是憤慨,也不再避諱,將藏於心底多年的怨氣,一口氣向陸遜盡數宣泄瞭出來。

聽得顧雍這番憤怨陳詞,陸遜松瞭口氣。

應該說是當日與孫權起沖突時,他便已對孫權心寒,萌生瞭與孫權切割,歸順劉備的念頭。

朱桓的這道來信,則是促成他下定瞭最後的決心。

隻是手中這六千山越兵,並非他一人說瞭算,還必須得說服瞭顧雍才行。

這便是他今日請顧雍前來的目的。

看顧雍這番表態,顯然是本就有瞭背棄孫權之心,那還用得著自己再多勸麼?

當下陸遜便一拱手,正色道:

“實不瞞顧兄,遜早有歸順玄德公之心,隻是擔心得不到顧兄支持。”

“既然顧兄也有此心,可願隨遜歸順玄德公,為我們幾姓謀一個出路?”

顧雍亦是一拱手,鄭重其是道:

“伯言既然已下定決心,我顧雍自當追隨!”

兩個相視一笑。

棄孫歸劉之計,就此敲定。

接下來,就是怎麼個歸順法。

“我們手握六千兵馬,吳縣又在我們手中,伯言,你是否打算發動兵變,突襲城南水營,一舉將孫權擒獲,做為歸降玄德公之禮?”

顧雍抬手遙指城南方向,眉宇間透出一絲冷絕。

陸遜卻搖瞭搖頭,說道:

“孫權與我們好歹主臣一場,我不太想把事情做的太絕。”

“再者他將吳縣交由我們鎮守,他卻移師城南水營,分明是對我們有所提防,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我料他隨時會乘船渡江,逃往會稽郡。”

“與其如此,倒不如等到玄德公大軍前來,我們臨陣獻城歸降,交由玄德公來收拾他便是。”

顧雍想想也對,便點頭稱是。

兩人商議已定,入夜時分,顧雍便趁夜出城,帶著歸降的誠意,星夜兼程北上去面見劉備。

吳縣以北三十裡,禦亭。

具區澤(今太湖)東岸,近五萬餘劉軍士卒沿湖岸紮營,以方便就近汲水。

中軍大帳內。

顧雍已面見瞭劉備,獻上瞭陸遜的親筆書信,表明瞭他們諸豪姓歸順的誠意。

“陸伯言這一次的歸降,應該不會有假瞭吧。”

劉備端詳著手中書信,心中雖有欣喜,卻並未輕信,仍存在警惕。

陸遜顧雍等手握六千餘山越兵,乃是孫權所剩一萬兵馬中的精華所在。

這支兵馬若是倒戈,等同於江東最後的抵抗力量,就此土崩瓦解。

蕩滅孫權,可以說是摧枯拉朽。

吳郡會稽郡,不出十日便可拿下,江東全境就此盡數收復!

這樣的結局,自然是值得欣喜。

不過鑒於當初陸遜曾詐降的“前科”,劉備還是多瞭個心眼,這一次沒有選擇輕易相信。

“伯言當日詐降玄德公,亦是懾於孫氏威勢,為保陸氏一族,不得不為其所用。”

“然則周瑜也好,孫權也罷,皆視我們江東豪傑如螻蟻草芥,可隨意殺戮犧牲。”

“伯言與雍等如今已幡然省悟,不願為孫權這等寡廉鮮恥,不仁不義的昏主愚忠陪葬!”

“這一次,雍願留下來做人質,願以項上人頭擔保,伯言和雍等乃誠心歸順於玄德公也!”

顧雍一臉誠懇的慷慨表態,言罷向劉備深深一拜。

劉備臉上疑色漸消,顯然已為顧雍的誠意打動,目光又望向瞭蕭和。

蕭和一笑,微微點頭。

似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這種,僅憑劉備人格魅力,便願舍身投奔者,皆竟是少數。

多數人歸順與否,還得要審時度勢。

當年孫權實力尚強於劉備,陸氏一族的生死,還都握於孫權手中,陸遜的歸降乃是逆勢而行,自然疑點極大。

可現下孫權覆滅已成定局,陸氏族人又不再受孫權威脅,這種形勢下,陸遜的歸順便是順勢而為,自然是合情合理。

蕭和當然也就沒理由再懷疑。

見得蕭和也確認陸遜歸降真心,劉備心中疑慮遂煙銷雲散,當即欣然起身上前,將顧雍扶起。

“伯言和你們的苦衷,備豈會不明白,前塵舊事不提也罷,就讓它過去吧。”

“備收取吳郡會稽郡還是其次,得伯言和元嘆你們這些江東豪傑歸附,才是最大的收獲!”

“元嘆,你也不必留在這裡做什麼人質,你隻管回吳縣轉告伯言,備期待著與他再次把酒言歡,縱論天下大事!”

劉備拍著顧雍肩膀豪然笑道。

顧雍如釋重負,一臉欣喜的慨嘆道:

“伯言所說果然沒錯,玄德公有高祖之風,氣量胸襟遠勝孫權百倍,實乃真明主也!”

“我顧雍和江東眾豪傑,終於得遇明主也。”

“主公在上,請受我顧雍一拜!”

說著顧雍再次長身一拜。

劉備哈哈一笑,忙將顧雍扶起,少不瞭一番撫慰。

接著便叫在帳中擺下酒宴,為顧雍接風洗塵,順道詢問吳縣現下的形勢。

“孫權對我們應該是也起瞭疑心,故令我們率山越兵移鎮吳縣,自己卻率四千嫡系,退至瞭城南水營,一旦有風吹草動,便可渡松江南逃。”

“伯言的意思是,等主公大軍兵臨城下時,我們再臨陣倒戈,主公以大軍急攻水營,或許能搶在孫權逃過江前,將其拿下。”

顧雍將吳縣的形勢,及孫權的現狀一一道來。

劉備微微點頭,又看向蕭和與魯肅征詢二人意見。

魯肅自然也認可陸遜之策,贊同他們不要急著發動兵變,莫要打草驚蛇。

蕭和卻不作表態,反問道:

“元嘆,孫權移駐水營後,近來可有什麼異常舉動?”

“異常舉動?”

顧雍沉眉回憶半晌後,說道:

“孫權移駐水營後,派兵四處集征船隻,現下已拼湊起瞭約三十餘艘大船,其中還有十餘艘海船。”

“除此之外,他還將吳縣附近各縣的庫存糧草,全都強征至瞭水營。”

“還有他孫氏一族的男丁女眷,張昭陳武等嫡系部眾的傢眷,也全都接入瞭水營內…”

聽著顧雍所說,蕭和劍眉漸凝,起身來到瞭地圖前,負手凝視不語。

劉備看出瞭端倪,頓時警惕起來,上前問道:

“伯溫,孫權此舉莫非有什麼可疑之處,你可看出瞭什麼?”

蕭和沉吟片刻,陡然間眼眸一聚,手掌往地圖上一拍:

“主公,孫權這小子,他是想開溜啊!”

劉備一怔。

魯肅,顧雍幾人,皆是神色一愣。

“孫權當初舉江東降曹,就是知道擋不住主公兵鋒,想要投靠曹操保住一條性命。”

“如今秣陵都已失陷,周瑜也為主公所滅,主公大軍壓境,孫權又何來的膽色,反倒敢以不滿萬人的殘兵與主公一戰?”

“難道他不明白,負隅頑抗乃是徒勞,必步周瑜之後塵?”

“既然他心知肚明,為何還要擺出據吳縣死戰的架勢?”

蕭和回頭看向劉備,一連串反問。

這麼一提醒,劉備頓時也覺反常,便點頭道:

“軍師言之有理,到瞭這般地步,孫權何來的底氣與吾一戰?”

“因為他壓根就沒打算與主公一戰!”

蕭和冷笑一聲,手往地圖上一指:

“我料孫權移駐水營,目的有兩個。”

“其一乃是派兵溯江西進入具區澤,趁我軍兵臨吳縣之時,掘開湖堤水淹我軍,既可重創我軍,又能為他搜集糧草海船爭取時間。”

“其二,他搜集夠瞭海船軍資後,必會順松江東下入海,再走海路北上前往淮南,好投奔曹操!”

蕭和一席話,將孫權的圖謀戳穿。

帳中一片嘩然。

劉備及魯肅眾人,無不是吃瞭一驚,皆是一躍而起,圍看向瞭地圖。

顧雍更是滿臉震驚,一時間僵在瞭原地。

“原來如此,難怪那碧眼兒會搜集海船,原來他竟是想棄江東出逃,走海路去投奔曹操!”

“他這臨逃之前,竟還謀劃出這麼一條毒計,想以具區澤水淹吾軍!”

劉備倒吸一口涼氣,慶幸的目光看向蕭和:

“還好伯溫你洞若觀火,從元嘆帶來的蛛絲馬跡中,推測出瞭孫權的謀圖。”

“若不然,吾既是被他脫身而逃,又為他一招毒計重創,後果不堪設想!”

蕭和嘴角揚起些許諷刺,冷笑著一拱手:

“主公,那我們就給他來個將計就計,叫孫權機關算盡,到頭來卻一場空!”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