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隴西郡,
姜維縱馬來到隴西郡外,此次只帶了數人在身側。當年先生孤身一人,舌戰群儒,如今他身為先生的弟子,也要效仿一二。
姜維與游楚有過數面之緣,對于此人有些了解。
傳聞游楚此人,為人慷慨,不喜刑法殺戮,善于以德服人。姜維覺得其治民之理念與他甚是是相似,若真可不動干戈將隴西收入囊中,于蜀漢國,于隴西郡的百姓都不失為一件好事。
此時隴西郡城池外,城門緊閉,城墻上有士兵守衛,想來是防止蜀國棄約突襲。
“勞煩向游太守通稟一下,就說大漢姜維來訪,望進城一敘!”姜維沖著城門上的守衛揚聲喊道。
城門上的守衛仿佛已經提前知道姜維的到來,沒有過多詢問就去通稟了。
不多時,一名身材矮小的中年男子上了城墻,居高下望,聲音嘹亮的問道:“伯約賢弟,怎的派你前來啊?”
“游兄,何不放我入城一敘啊?”姜維仰頭回道。
游楚見姜維身邊不過幾人,有些猶豫,詢問旁邊的長史馬颙:“汝覺得是否應當放他入城?”
馬颙答道:“下官覺得可只放他一人入城。聽聞那諸葛亮對這個姜維很是重視,若將來與其對峙,這不失為一個籌碼。“
游楚聽完后若有所思,稍后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了馬颙的意見。
”姜賢弟,老哥哥我也想與賢弟一敘,奈何現在形勢緊張,只可放賢弟一人入城。賢弟可否體諒?”
一人入城的情況在姜維的預料之內,繼而吩咐隨行人員道:“我入城游說那游楚降漢,若是三日之期已到我還未傳信于你們,說明游楚并未信守承諾。你們可傳信于先生,不必顧及于我,強攻即可。此地地勢東高西低適合山地作戰,這幾日你們在這周圍探查一二,繪制一幅山川地勢圖傳于先生。”
交代完后,姜維一人一槍入了隴西郡城。
......
入了隴西郡城,
姜維便被要求下馬,收了兵器。游楚也在馬颙的陪同下下了城墻,與姜維一道向太守府走去。
姜維牽著馬走在隴西城內,他發現雖然現在是戰時,但是城內的百姓也沒有太過慌張的神情,而且這隴西城可比他之前所在的天水郡中的城池繁華許多。
一路上路過的百姓都熟絡的與游楚打著招呼,游楚也都笑瞇瞇的回應著。
姜維心道:看來確實如傳聞中所言,這游楚是個仁德的好官。
一路在游楚的陪同下到了太守府,府內早已備好酒菜,陣陣悠揚的絲竹之聲傳來,令姜維感到一陣恍惚。如今這世道,這里竟然還能如此歌舞升平,也不知是這游楚故意為之,還是日日如此?
“姜賢弟,特意為你準備的酒宴,一路上舟車勞頓,等吃飽喝足過后,好好的休息一下。”
姜維不知道這個游楚到底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既來之則安之,跟著入了宴席。
席間,游楚來了興致還親自上去彈奏了一首曲子,宴席上的人也都習以為常的鼓掌叫好。
酒過三巡,姜維舉杯說道:“還有不到三日就到了游兄與諸葛丞相約定開城門的日期,不知游兄現在有何打算?”
此話一出周圍都安靜了,氣氛一度緊張起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姜賢弟這不還有三日嘛,你這有點心急啊......”游楚一手拿著酒杯,一手抱著個琵琶隨手撥弄著。
“今日吾觀游兄也是個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只要游兄真心歸降大漢,我必會回向丞相求情保下游兄。”
氣氛一度冷了下來,游楚無奈的嘆了口氣,放下酒杯沖其他人擺了擺手。
“唉,對不住各位了,我這姜兄弟太心急了。都先各回各家吧,改天我們再聚。”
宴席上的其他人都紛紛散去,片刻后,整個宴客廳只余游楚與姜維兩人。
“姜賢弟,你為何降蜀?”游楚問道。
“我敬重諸葛丞相,他是一個心系天下,能安邦定國,胸有韜略的人。”姜維回答道。
“所以你是因那諸葛孔明才投了蜀?”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在大漢可以得以施展和實現。”姜維實話實說道。
“理想和抱負啊......"游楚喃喃道。
“游兄,如今這世道,三分天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權貴高高凌駕于平民之上,普通百姓無田可種,無衣蔽體,無屋擋雨。我希望改變這個現狀。”
這是姜維第二次同他人訴說自己的想法,因為他覺得游楚應該擁有相同的想法。
"那諸葛孔明能辦到?”游楚問道。
“游兄難道不知為何此次先生北伐,隴右百姓皆簞食壺漿前來歡迎?”
“權貴享樂,百姓勞作,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但在我的心中百姓重于權貴!”
見楚游默不作聲,姜維繼續說道:“隴右勢力交錯復雜,羌人時常反犯,百姓常常受到戰亂的波及,無法安定生活,所以他們希望先生的到來可以改變他們的現狀,給他們帶來平穩的生活。我雖還沒有去過蜀漢,但是我近些時日聽他們大漢的士兵描述這幾年大漢百姓的生活,比于隴右算是富足很多,而且與南蠻的人的融合也趨于穩定,這都是先生五年來的治理之功。”
“今日我觀游兄的隴西城內要比天水富足安逸不少,但這也是表面現象吧,在看不到的角落里還是有很多人因無食而饑,無衣而寒。”
游楚沉默了很久,而后拿起手上的酒杯一飲而盡。
“姜兄所言太過理想化,雖我無法變成你們這樣的人,但是我欽佩你們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