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的歷史,給這艘潛艇的內部刷上瞭一層淡淡的銹跡,尤其是一些金屬材料的拼接處和拐角處,這艘潛艇的歷史感主要就來源於這裡,來源於這些銹跡。
不過要說歷史感,還是要說這潛艇內的佈置。
董晨走進來,摸著那棱角分明的儀器,感慨的說道:“這麼多的按鈕和儀表,當時的人是怎麼搞定的,這都要看哪跟哪,怪不得每個裝置都要那麼多操作人員。”
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按鈕,有的旁邊還寫著文字,董晨能讀懂,但是他沒有瞎摁。
他就是看看,不亂碰。
他就是看著這些復古的外殼,再結合這艘核潛艇的用途,這讓他想起瞭看的那些紀錄片,就是那些上世紀的科學紀錄片。
那裡邊的主角可都是這些復雜的按鈕和杠桿,技術人員不停的摁下扳起。
還有那整齊排列的指示燈,紅的、綠的、藍的,這些指示燈在不停的閃爍著。
在這旁邊往往是各種儀表,壓力、溫度、能量都要靠它來顯示,指針來回的晃動著,總是顯得格外緊張。
穿著白衣服,呆著白口罩的工作人員一絲不茍的忙碌著,按照章程按著按鈕,看著顯示燈,觀察著壓力儀表。
各種傳令、匯報、發佈命令的聲音也在室內回蕩:
“壓力正常”
“信號傳遞正常”
“所有人員都已撤離”
直到一位氣質威嚴的長者說道:“起爆”
紀錄片的鏡頭一下子就從室內轉到瞭室外,轉到瞭那片荒漠之中。
“轟”
地上就多瞭一朵大蘑菇,也多瞭一個有底氣的大國。
這些東西正是這艘大黑魚的前身,要是沒有那枚大蘑菇,這艘大黑魚也就不會出生瞭。
就是用著有這種落後外殼的裝置,世界各國都發展出瞭先進的科技,可以說這種風格是科技歷史的一個進程。
在那個時代,各種鐵皮外殼的裝置頻頻的出現在科技紀錄片和科幻片中。
它們有復雜的按鈕和調節杠桿,還有成排成排的指示燈,還有大小不一的各種壓力現實儀表,指針隨著壓力的變化來回的晃動著。
他們是那一時期的科技主角,就像某一段時間的:
“更多炮塔,鉚接裝甲,整齊動力,剛性懸掛”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
“口徑即正義,炮塔即真理”
人類每過一段時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審美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遊戲公司把遊戲的設定做成這樣也不是不能理解。
董晨在指揮艙裡溜達瞭溜達,看看這看看那,雖然在遊戲中看過瞭,在網上的圖片中也見過一些潛艇內部的佈置,但是他可沒進去過裡邊。
就華國的這一點,對於軍迷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
所以現在站在這裡,董晨還是很好奇的,尤其是這上個世紀的造型,下個世紀科技威力的潛艇。
指揮艙中間的那張桌子上放著一些紙質資料,上邊是滿滿的歷史痕跡,泛黃的紙張看起來應該是兩百多面前的作戰計劃,還有標滿記號的地圖,直尺、圓規、鉛筆等等也都丟在上邊,可見這艘潛艇作戰風格還是那個時期的風格。
董晨擺弄瞭一下那臺潛望鏡,從另一個角度看瞭看外邊的風景,不過看瞭一下就不看瞭,潛望鏡能看見到的東西實在是有限。
然後他就開始在這艘潛艇中溜達瞭起來,他先是找到瞭一張潛艇的分佈圖,然後就朝著潛艇中的資料室走瞭過去。
穿過或明或暗的走廊和艙室,看著防輻射服頭盔中輻射數值的變化,董晨覺得這艘潛艇觸到的水雷絕不是簡單的水雷。
根據資料所說,這艘長江31號在執行任務,但是在附近觸到瞭水雷才被迫停到瞭這裡,不僅部分艙室進水,而且連動力系統都遭到瞭破壞,最後導致核原料泄露,讓這裡邊的服役人員不是變成瞭狂屍鬼就是迅速死亡。
而這艘潛艇的最高長官老趙就是這樣變成屍鬼的,但是他沒有失去理智,而是依然愛著自己的祖國。
當然,這都是遊戲設定,而這裡也不是遊戲,這裡是一個新的世界,一個人也沒有,包括屍鬼。
所以董晨就一個人走在這艘失落的潛艇裡,路過那進水的艙室,路過那已經停機的能源室,路過那輻射能量超標的艙室,直到走到瞭平面圖上標註的那間資料室。
使勁擰開資料室的艙門,董晨就看見瞭那些一個個被固定在架子上的金屬箱子,看這些箱子那跟新的一樣的外表,就知道這裡邊的東西一定被保存的很好。
看到這些保存完好的金屬箱子,董晨就又要感謝遊戲設定瞭。
因為這些金屬箱子的鎖都不是正經保險箱的鎖,而是那種一捅就開的簡易鎖,就跟遊戲中一樣。
不管是什麼鎖,不管是木門鐵門防爆門,還是木櫃鐵櫃保險櫃,隻要到瞭開鎖的時候,就都是那一個鎖孔。
雖然這裡沒有在遊戲中出現過,也沒有提到過,但是“一脈相承”這個詞,說的就是這個。
董晨沒去動那些保險箱,而是拿起瞭旁邊的一疊資料,有這艘潛艇的資料,還有一堆到這裡之前的任務報告。
這艘長江31號潛艇相當的大,比現實世界中的潛艇都要大,它的長度達到瞭200米,比現實世界中最大的潛艇還要大上近30米,而且它的形狀也不是常規的雪茄型、拉長水滴型什麼的,而是一種前邊大,後邊急劇縮小的形狀。
如果硬要說像什麼的話,它有點像是被拉長的直升機形狀,再加上它前前後後的舵翼,它確實更像一艘飛行器,整體的造型有一種復古科幻的感覺。
隻是它沒有螺旋槳,也不在天上飛,而且比直升機大的大的大的多。
董晨不知道這種形狀的潛艇會不會在太招搖,達不到隱身的效果,但是這種形狀的潛艇看起來確實是漂亮。
最起碼比長條形的潛艇漂亮。
或許有什麼新的技術可以讓他們這麼肆意妄為的設計,董晨希望能得到。
再往下看,這艘潛艇的排水量達到瞭35萬噸,這噸位,堪比一般的航空母艦,所以說這是一艘水下航母也不為過。
而且看它這種造型,那麼它的外殼材料也一定非常瞭不起。
最後的它的航速,它的最高航速竟然能達到節,也就接近在陸上100公裡每小時瞭,要知道,海水的阻力可比空氣阻力大多瞭。
看它的推進系統還是傳統的螺旋槳推進,可見它的發動機是多麼強勁,而且能摸到米國近海,那麼它絕對不存在什麼噪音困擾,隱形技術一定很好。
別看這艘潛艇的各項指標這麼牛,但這也這個世界兩百多年前的技術瞭,可惜的是這裡沒有什麼米國的海軍基地,要不然裡邊肯定有更先進的技術,因為已經服役的技術就不是最高技術瞭。
ps:昨天斷更我也不說理由瞭,我會補回來的,補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