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上海督軍兼五口通商大臣(求訂,求票)

作者:大羅羅 字數:2700

紫禁城,乾清門,御門聽政。

在太廟拜完祖宗的第二天,一向不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見人的咸豐皇帝就叫起了御門聽政。

所謂的御門聽政就是“開大會”,一般在早上進行,參與御門聽政的大臣主要有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軍機大臣、八旗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等等。通常也不是一次都叫來,而是只叫上其中的一部分來參加御門聽政。

這幫人一大清早天沒亮就得到午門外集合,等待皇上帝圣旨后進入乾清門,在固定的位置各就各位跪好,然后就多磕頭少說話了——明朝那種在御門聽政中犯顏直諫,惹皇上生氣的事情,在清朝的御門聽政中不大可能發生的,因為根本就不許暢所欲言,只有皇上點到了名,才能起身走到乾清門外的漢白玉臺階上跪著,然后皇上問話后才能回答。

就算這種形式的御門聽政,咸豐帝也不是經常搞,平均下來,一年也就搞個幾次,而且一般也不和下面的大臣廢話,只是讓內閣大學士背誦一下需要處理的奏折內容,然后再把皇帝的旨意背一遍給相關的大臣知道就算完事。

對于那些有資格參加御門聽政的官員而言,這幾乎就成了開眼界、漲見識的途徑了——有許多官員,特別是漢員,比如李鴻章他爹那樣的,很可能在京任職十幾年,都沒輪到過一次御門聽政.好像當了個假的朝官。

不過今兒這場御門聽政仿佛有點意思了,一是來的人比較多,北京城有頭有臉的大官都齊活了,一大老早就在午門外面候著,可熱鬧了。

二是皇上居然一口氣叫了六部的滿漢尚書、侍郎,再一個恭親王奕訢一起上到乾清門外的平臺上跪著,這可是一大群人呢!上回乾清門外的平臺上跪那么多人的時候,搞不好還是乾隆皇帝那會兒呢!

第三嘛,皇上居然當著一眾大臣的面,在御門聽政時開了金口,話還挺多!

只見這位有著和圣祖康熙爺一樣的麻顏的皇上少有的露出了笑顏,笑著道:“今兒叫起,就是和大家說說羅雪巖捷報傳來的事兒.自長毛作亂以來,朕收到過不少捷報,但是卻沒有任何一份捷報可以和羅雪巖的捷報相比!因為這份捷報是由洋人背書的,如果不是貨真價實的大捷,洋人哪兒能那么好說話?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都交出來了。朕在北京,不知道上海的狀況,他們可是親眼所見!收回租界權益,這可是十年以來所未有之事這個羅雪巖真的是軍事奇才、洋務奇才啊!”

咸豐皇帝其實也不是那么昏庸,他早就知道底下帶兵的大臣都很“乘十”.要不然怎么捷報頻傳,而長毛距離北京越來越近?

這都“輸到南京”了,再輸是不是就該輸北京了?

但是羅雪巖的捷報一定是真的!因為捷報會騙人,洋人嘴里吐出來的利益是不會騙人的。

沒有實實在在的戰果,洋人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

這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位軍事奇才、洋務奇才的心也挺黑的,居然上奏給朕,求封上海督軍,要總督松江府和太倉州境內所有的官軍、團練,還要求監管江南鹽法道、江海關道、松江府衙、太倉州衙.以及松江、太倉所屬各縣的衙門。一句話,就是要把松江、太倉、鹽法道、海關道統統置于上海督軍衙門的管轄之下。諸位覺得怎么樣?說說吧!”

他這一說,底下的大臣都有點傻眼了。

這怎么還用他們發表意見呢?這種事情皇上拿主意就行了,他們只管磕頭喊圣明就是了。底下的人都不說話,眼看著就有些冷場,咸豐帝臉瞧著就沉了下來。好在他的好老師杜授田的兒子杜翰是深知圣意的,看著冷場,忙不迭的就開口了:“皇上,臣杜翰以為羅雪巖要得少了。”

還少了?

底下的大臣一聽都愣住了。

再多要,那就得當江蘇巡撫了吧?

咸豐臉上的神色卻已經松了下來,當下就笑吟吟問:“杜翰,你說說朕還應該給他什么好處?”

杜翰趴在地上,聲如洪鐘,中氣十足地說:“皇上,臣覺得您應該給他的不是好處,而是責任!”

“這話怎么說?”咸豐問。

“皇上,好處人人都想要,而責任則是人人避之不及。”杜翰說,“如今總領松江、太倉軍務,監管海關、鹽法二道之責,就不是什么人人都想要的好處。”

咸豐輕輕點頭:“有些道理。”他又望著底下跪著的大臣,“你們有誰想去上海替代羅雪巖?”

沒有

上海那是龍潭虎穴,外有洋人,內有長毛,誰去誰死!

看到底下無人應聲,咸豐又問:“杜翰,你的意思是這些責任對羅雪巖來說還不夠?”

“不夠。”

杜翰說。

“你還想給他加多少擔子?”咸豐問。

“皇上,臣還知道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官職,正好合適給羅雪巖做。”

“什么官職?”咸豐又問。

“五口通商大臣。”杜翰說。

五口通商大臣就是所謂的南洋大臣,負責管理上海、廣州、福州、寧波、廈門等五個通商口岸的通商和海關事務,同時負責處理外交事務。

通商和海關當然是有油水的,但是外交事務實在太扎手了。

由于這個“大臣”是個兼職,由兩廣或兩江總督在兼任,所以之前一直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推來推去,而這一任的五口通商大臣就是倒霉的葉名琛。他哪是什么五口通商大臣?簡直就是大清朝廷的御用“擋洋牌”。洋人步步緊逼,而他卻沒辦法逼朝廷向洋人讓步,只好硬著頭皮在廣州躺平擺爛,歷史上還因此被洋人給逮去印度了.

如果能讓他把這個倒霉的官職交出去,哪怕倒貼個十萬八萬兩他也得在總督衙門里擺酒慶賀!

咸豐其實也知道葉名琛干不了這個五口通商大臣,不過實在也沒人了,所以歷史就讓這貨在兩廣總督任上干了六年如果不是被英國人綁走了,他還能再干幾年。

“諸位以為如何?”咸豐自然有心讓羅雪巖接任這個五口通商大臣,但羅雪巖升官實在太快了,這才多少日子?就從七品候補擢升到了正四品的道員,這兩天因為上海方面捷報傳來,咸豐已經打算給他加按察使銜了,轉眼又是五口通商大臣!

雖然這個大臣并沒有品級,而是作為兩廣總督或兩江總督的兼差存在的。但是總督的兼差如果剝離出來,怎么都得定個二品官吧?

這可就相當于侍郎了!

曾國藩八年侍郎已經是官場奇跡了,羅雪巖一年侍郎.他這個“羅”是愛新覺“羅”也不能那么快啊!

所以咸豐得征求一下大臣們的建議——主要是征求恭親王奕訢這個愛新覺羅家二號人物的意思。

“皇上,”恭親王奕訢馬上會意,上奏道,“奴才覺著羅雪巖可以當五口通商大臣,雖然他資歷淺薄,也不是正途出身,但交涉之事沒有人辦得比他更好了。既然他的洋務辦得最好,那破格錄用他當通商大臣一定不會引起非議。畢竟交涉的差事向來是官見官怕的,好不容易有個能替兩廣、兩江的督撫們擔待的能吏,資歷淺一點就淺一點吧讓他多干幾年資歷不就有了?”

“沒錯!”咸豐點點頭,“混資歷誰不會?多干幾年就有了,可辦洋務就他一個人會!朕現在就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也給天下能人異士立個榜樣.就給他當上海督軍兼五口通商大臣!他的品級.就先給五口通商大臣定個從二品,和布政使一邊大,以后有了功勞再升正二品、從一品!

另外,羅雪巖在上海擊敗長毛,壓服洋人,雖是文臣,但武勛不亞于當今任何一位武官,可授忠勇巴圖魯之號!”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