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昭點頭,“正因她,我也見過楊傢清淺數次,是位極端莊的姑娘,性情也好。”
“姐姐都說好,那自然就不錯瞭。”良妃一聽“端莊”兩個字,就覺得十分合適。
她傢這個就是太跳脫,得要個規矩好些的來治一治。
幾日後,唐翊早早地來瞭椒房宮。
“母後金安。”
顧青昭柔聲叫他坐瞭。
“前些時日我與你父皇將給你挑選的貴女定下瞭幾個,叫列瞭名冊送去欒青山。你娘親昨兒回瞭信,為你定下瞭工部侍郎孫傢的大姑娘。”
聽到是工部孫侍郎,唐翊提著的心才算落瞭下去。
這位孫侍郎不是什麼大傢族出身,而是早年科舉選拔出來的能臣,也是純臣忠臣。不過他雖然沒什麼靠山,但很是能幹,日後仕途也不會淺瞭。
孫傢,頂多算是一個新興的小傢族。
他揚眉,打心眼裡的高興,“多謝母後,為兒臣的婚事操勞。”
顧青昭笑得溫柔,又叫人取來畫像,“這位孫姑娘乃是長白書院的女學生,據說詩文很是不錯,更是位極其愛書之人,想來是與你和合得來。”
聞言,唐翊心頭更是觸動不少。
他看向上頭的顧青昭,眸光微閃,“謝謝,母後。”
“你我雖非親生母子,可這麼些年,我也算看著你長大,與我不必說這些。”顧青昭看著眼前這個皇子裡最懂事的孩子,眉眼溫和又心疼許多,“父皇和母後隻希望你日後能與王妃夫妻琴瑟和鳴。”
“母後放心,兒子會好好待她。”
顧青昭笑著點頭,“你對她好,她自然也會體貼你更會孝順你娘親,你們隻要相親相愛的,日後總歸是甜甜蜜蜜的。”
聽到“娘親”二字,唐翊眸光閃瞭閃。
可他什麼都沒說。
這麼多年,他雖然極其思念生母,卻從未向唐昀或顧青昭開口求她回來過。因他知曉,娘親是犯瞭大過才去欒青山的。
母後對他這樣好,他若還請求那些,是愧對母後。
隻是每年清明祭奠時,父皇母後領諸位皇子去太廟,卻會特意允準叫他去欒青山。
每年能見生母一回,他已然心滿意足。
不敢奢求其他。
顧青昭看著這個孩子,心中暗嘆不止。
太懂事瞭,就是因為太懂事,才更讓人心疼。
“母後命人將萃玉宮打掃出來瞭。”她想起瞭些往事,不免悵惘,“清明快到瞭,今年翊兒多帶些人去欒青山吧。”
聞言,唐翊驟然僵住。
他緩緩抬眸,指尖都是顫抖的。
“母後……”
“十年瞭,你也要娶正妃瞭,她總歸是你生母,不在不合適。”
唐翊顫抖著忙垂眸,想掩飾住眼睛裡的濕潤,可淚水如何都止不住地流,根本控制不住。
他原以為這一生都不能再接生母回京城瞭。
他更知道,這是母後疼他才做出的讓步。
是母後心疼他,怕他大婚時沒有生母在被人看輕,才想著要接他生母回來。
他抬起袖子抹瞭抹眼淚,起身到顧青昭跟前跪下去,行跪拜大禮。
“多謝……多謝母後。”
他直起身,眼睛已然紅瞭,語氣卻很堅定,“兒臣大婚之後,便向父皇請求一塊封地去就藩,兒臣帶著娘親去,永不回京。”
顧青昭知道,他這是杜絕自己任何與太子爭權爭位的可能。
這些年,他除瞭認崔蒙這個師傅,也沒與任何大臣有來往,對誰都是淡淡的,唯有書冊,讓他上些心。
她嘆息,伸手去扶他。
“母後若不信你的為人,這些年也不會這般待你瞭。你三弟還小,需要兄長幫襯。何況,我也不想日後想要見你,還要找使者去傳什麼旨意。我還想著,等姣姣日後嫁人的時候,你們能找駙馬喝喝茶看看人呢。至於再往後,你留京還是就藩,就由你三弟來決定瞭。”
這個孩子真要離京,她定是舍不得的。
唐翊一時間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他還抹著眼淚。
“母後……你怎麼這麼好啊。”
顧青昭笑著遞給他一塊帕子,“母後想留你在京城幹活受累呢,你這孩子倒不嫌棄。行瞭,快別哭瞭,要成婚的人瞭,若叫人看去,仔細日後你在王妃面前可要抬不起頭來。”
他這才擦瞭擦眼淚,站起身來,隻是眼睛還腫著,跟兔子一樣。
顧青昭也是頭一回見他這樣,打趣之餘心裡又心酸,“去吧,清明也沒幾日瞭。該要好好打點打點。”
“是,兒臣告退。”
他走的時候唐昀正好進來。
“這孩子,倒真沒隨瞭齊氏。”
又知恩又懂事穩重。
顧青昭起身迎他,“怎麼這個時候過來瞭。”
這個點他該在批折子。
“事情丟給澤兒瞭,我來與你說說話。”
顧青昭:……
頂著顧青昭的死亡凝視,唐昀那個委屈啊。
“你這女人怎麼這樣啊。我都奮鬥多少年瞭?啊?你就隻心疼兒子都不心疼我?你也不看看我瘦沒瘦,不問問我累不累?”
顧青昭反瞪他,“我沒照顧你啊?你紫宸殿的早晚膳食不是我叫人備的啊?你用的每一樣東西哪樣我不過手的?你就批個奏折都要叫我選合適的狼毫,朝中一有點變故你也要與我磨磨唧唧個沒完,你怎麼不問問我耳朵煩不煩?”
唐昀忙摟住她,癟嘴:“我這不是想與你多說說話嗎?你還嫌我煩呢。”旋即又笑,“哎呀,昭兒都心疼我瞭,對我最好瞭,來親一口。”
顧青昭擋住他伸過來的嘴,嗔他:
“多大年歲的人瞭?青天白日的,沒個正形。”
他就嘿嘿直笑,反正就是黏著她,也不肯回去批折子。
顧青昭心裡嘆息。
行吧,不是累夫君就是累兒子,也沒差。
不過這也苦瞭紫宸殿的唐澤。
他看著堆積老高的奏折,長嘆一聲,將蔡九拉過來。
“去,將我大哥哥和二哥哥喚來。就說弟弟有難,亟需兄長救援!”
蔡九瞭然一笑,“得勒!”
於是紫宸殿內,苦命的人又多瞭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