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婚瞭。
太子妃是師傅的嫡親外孫女兒,還是姣姣的好友。
她叫姚知薇。
很小的時候,我就見過她瞭。
在姚傢的院子裡,太子太傅染病時,我前去拜訪,遠遠地就見到回廊口坐瞭個正在看書的小姑娘。
姚傢的小廝告訴我,那是他們傢大姑娘。
姚傢的嫡長女啊,我很早以前就記住瞭這個名兒。
我是太子,能與她交際的並不多。
尤其是她生母亡故父親繼娶後,我連去姚傢時都再見不到她。
打聽後才曉得,她過得漸漸不如意瞭。
傢傢有本難念的經。
我對她印象極好,便暗中幫襯瞭些許。
但那隻是基於她是我師傅的孫女兒,且我看她順眼。
說起來她自個兒也兇,她那妹妹,並未太從她手裡討到好。
我對未來的太子妃也並非不在意,隻是我是太子,父皇和師傅都教導我,以國事為先。
那日去瞭攬月臺,我才曉得她也在裡面。
看著那一批批陌生又虛偽的臉,我其實挺煩的。
直到經姣姣的指引看到她。
我想,若真必須要有個太子妃,那我希望是她。
至少她是除瞭母後妹妹和宮裡需要註意的女子外,我最知曉秉性和能耐的。
可太子妃這位置實在要緊,也並不能隨意瞭。
那日我私下找過她。
我問她願不願意做太子妃。
她說她願意。
她攏共沒見過我幾面,隻是她受慣瞭傢裡父親的漠視和妹妹的打壓,她也是個有追求和抱負的,不願一輩子困在宅子裡。
我成全她,她成全我。
經歷過幼時的事情,也記得母後的教誨,對我的太子妃,我雖算不上愛,可我很敬重她。
婚後我與她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我給足她體面和尊重,她也將後院打理得井井有條。
後院女子不多,唯有兩個奉儀,是她作主納的。
我其實挺忙的,每天花時間去去太子妃那裡已經極限瞭,那兩個奉儀,納過來瞭許久我才走動一次。
後來父皇退位與母後遠遊,繼位後我就更忙瞭。
後宮裡添瞭許多人。
但我也不喜歡和不太熟的人硬相處。
我還是最喜歡去皇後那裡,其他人在嫡長子沒出來前,通通賜藥。
不久後,皇後懷孕,誕下瞭嫡長子。
父皇母後回來瞭,親自給我的嫡長子取名又冊為太子。
我也經父皇教誨懂得分權制衡的道理,總算沒那麼忙瞭。
皇後給我添瞭好些後妃,可無論是哪個妃子,賢妃也好梁嬪也好,什麼樣的我都不是很喜歡。
一個也沒有。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什麼興致。
反而是皇後,她知道我所有的事情,和母後還有姣姣也相處得最好。
我和她待在一起總覺安穩又平和。
這是在其他妃嬪那裡沒有的。
可看著父皇和母後還有弟弟與弟妹們間的愛意,我有時會覺得挫敗。
我想起那年清明,崔夫子從博陵帶回瞭兩個旁支的孩子充作子嗣。
他自遇到姨母後,終其一生再難遇到心動之人,此後孑然一生與清風明月相伴。
可我活瞭半生,從未遇到這樣一個女子。
我曾問過母後,什麼才是風月相關的愛,我又何時才能碰上如母後之於父皇一樣的人。
母後告訴我,每個人遇到的人都是不同的。
遇到摯愛的模樣也不盡相同。
或許是轟轟烈烈,也可能是細水流長。
隻要覺得心安有歸處,便已經是難得的愛瞭。
我突然覺得沒必要再尋找瞭。
我的皇後,便已經是最好的瞭。
我想,世上的愛也大多如此。
珍惜眼前便是最好瞭。
我會和皇後長長久久下去。
就如父皇和母後那樣。
恩愛兩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