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儀覺得梁貴妃母子不會跟敵國勾結,主要是他們沒有跟敵國勾結的能力和條件。
梁貴妃出身低微,娘傢給不瞭她助力。這種情況下,他們跟敵國勾結,純粹就是被利用,他們根本就借不到敵國的勢。梁貴妃是個聰明人,應該知道這條爭奪皇位的路,對他們母子不適合。
你說二皇子完全可以利用敵國的軍隊逼宮啊,但是利用敵國軍隊的前提是,你自己手裡也要有軍權啊!你自己手裡沒有軍權,就讓敵國軍隊過來,到時候就不是逼宮瞭,而是直接被對方滅瞭。
而梁貴妃母子的勢力,真的是跟軍權沾不到一點邊。這也是為什麼,當初二皇子想拉攏蕭淮的原因瞭。隻不過,蕭淮拒絕瞭。
那麼,蘇丙倉是怎麼回事?
唐書儀想瞭又想,覺得很有可能,蘇丙倉表面上是二皇子的人,但真正的身份是另一個勢力的人。而那個勢力,才是真的與敵國勾結的人。
那麼這個勢力是誰呢?
唐書儀想瞭想幾位皇子的勢力,心裡大概有瞭些猜測。不過,現在不是跟這些人對上的時候,或者說,蕭玉宸兄妹三人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她都不會去碰這件事。
沐浴好躺在床上,唐書儀沒一會兒就睡著瞭。雖然要面對的事情很多,但她不是個糾結的人,所以基本不會因為思索某件事睡不著。
第二日,剛用過早膳,蕭玉珠兄妹三人還沒有離開的時候,趙管傢來報,大理寺來人瞭,說是蕭玉珠在皇宮差點被人勒死的事情,已經審出瞭結果。
唐書儀聽後冷笑瞭一聲,“可真是夠快的。”
這才過去一天吧,就審出瞭結果。往常大理寺辦案可沒有這麼快。
“玉宸、玉銘,你們兩個去接待吧。”唐書儀道。
蕭玉宸和蕭玉銘應瞭一聲,起身去前廳。來人是大理寺卿孫修為。這孫修為跟永寧侯府還有些親戚,老侯夫人娘傢孫輩的大姑娘,嫁給瞭孫府的嫡長孫,孫新覺。這孫修為是孫新覺的嫡親二叔。
有些親戚關系,說起話來也容易。相互見瞭禮後,孫修為就道:“其實這事兒到我們大理寺就是個過場,那晴兒沒用怎麼審就招瞭。說是惠妃買通瞭她,讓她殺瞭永寧侯府的小姐。宮裡很配合,把惠妃送到瞭大理寺。惠妃根本就沒用審,直接擔下瞭所有罪名。”
這個結果,他們早就想到瞭,惠妃就是宮裡推出來的替罪羊,所以蕭玉宸和蕭玉銘都沒有驚訝。
孫修為又道:“皇上的旨意是,惠妃貶為庶人,打入冷宮。與這件事有關的所有宮女太監,全部杖斃。”
蕭玉宸和蕭玉銘點頭表示知道瞭,然後對孫修為如實相告表示感謝。畢竟,若是他公事公辦,直接說結果就是瞭,沒有必要把事情講這麼清楚。
送走孫修為,兄弟倆又回瞭世安苑,跟唐書儀講瞭他說的話。唐書儀聽後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因為已經猜到瞭。
她道:“惠妃應該是為瞭三皇子才承擔所有罪責的,至於三皇子會不會把惠妃的遭遇,怪罪到我們頭上,我們以後對他多留心就是瞭,沒有必要太過擔憂。”
他們這樣的傢庭,有一兩個仇人再正常不過。若是天天因為仇人會不會害自己而擔憂,那就別活瞭。
兄妹三人都點頭說知道瞭。
蕭玉宸出門遊歷的東西準備得差不多瞭,他準備這幾日去向方大儒和齊良生辭行,然後就出發。而蕭玉銘這邊,也開始瞭招搖過市地玩耍。
這日,他約上齊二和嚴五出城,三人各自帶著自己的長隨騎馬出去。說是招搖過市,當然不能低調,蕭玉銘打馬在上京的繁華街道穿行而過,引得不少人躲閃。齊二和嚴五以及三人的長隨都緊隨其後。
一眾人過去後,不少人在後面議論紛紛:
“這是誰傢的公子哥兒啊?怎能在鬧市如此張狂?”
“他們你都不知道啊,是永寧侯府和齊府、南陵伯府的,哎呀,都是惹不起的。”
......
蕭玉銘自然不管這些,他騎著馬一路奔向城門,城門口的侍衛見到是他們,什麼也沒說,讓他們騎行而過。這三個紈絝,他們都熟悉瞭。
但誰知道,剛出城門就出事兒瞭。蕭玉銘騎著馬從城門裡出來,一般人見瞭都躲得遠遠的,但一個十八九歲的後生,不知道被嚇傻瞭還是怎麼著,直直地站在那裡沒動。
蕭玉銘見馬眼看就要撞上他瞭,就馬上勒緊韁繩。馬兒嘶鳴一聲抬起前蹄,蕭玉銘又往旁邊勒瞭下韁繩,馬兒往旁邊踏瞭兩步,總算沒有踩著人。而那後生,被嚇得跌坐在瞭地上。
蕭玉銘騎在馬上看瞭他一眼,又揚起鞭子打馬前行,同時丟給石墨一句話,“石墨給錢。”
石墨見狀,馬上下馬,走向那後生。這時,一個書生模樣、二十出頭的男子,正把那後生從地上扶起來。石墨走過去,見人沒什麼大事,就掏出一錠元寶塞到後生手裡,說:“若是身上受瞭傷,這些錢不夠,回頭去永寧侯府找我。”
說完他跨上馬,鞭子一甩也走瞭。前邊蕭玉銘已經跑遠瞭,他得馬上追上。
而那後生低頭看著手中的銀元寶,有些不知所措。他看向身邊書生模樣的男子道:“大哥,這....這是十兩銀子啊,就這麼給我們瞭?我沒事兒啊!”
就是摔瞭個屁股墩兒,屁股有些疼。
那書生模樣男子,扭頭看瞭眼蕭玉銘他們遠去的方向,說:“既然他們給瞭,收著就是。”
後生聽後眼睛亮瞭,嘿嘿笑著說:“這要是每天都碰到這樣的事兒該多好啊!”
書生模樣的男子拍瞭下他的後腦勺,“想什麼呢?這些權貴人傢的公子,哪能各個都講理?走吧。”
後生撓瞭下後腦勺,憨憨地笑,然後伸手把那銀元寶遞向書生。書生擺手,“你自己收起來吧。”
後生笑著把銀元寶小心地揣到懷裡,還說:“正好咱們銀兩快花完瞭,聽說上京的東西可貴瞭。”
書生沒有說話,背上箱籠往城門走去。
這書生名字叫蕭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