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易元從南疆一路來到上京,行瞭上萬裡的路,自然經歷瞭不少事,也見過不少人,中間不乏高門大戶傢的公子哥兒。但也從沒見過蕭玉宸如此姿容的人。
他在心裡慨嘆,上京的權門子弟,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走到小廝近前,他又道:“麻煩小哥兒跟方大儒通報一聲,這是在下老師給方大儒的書信。”
那小廝臉上帶瞭不耐,“不是我不給你通報,你也看見瞭,貴客剛進去,一會兒給你通報。”
蕭易元捏著書信的手緊瞭緊,然後臉上帶著笑道:“好,在下在這裡等一等。”
小廝沒有理他,走到長明身邊笑著說:“聽說你傢世子要出門遊歷?”
長明有些不耐煩跟這人說話,勢利眼。但他在方大儒的院子裡看門,也不能得罪,就道:“是,我們公子今日就是來跟方大儒辭行的。”
“蕭世子出行歸來,定能更進一步。”小廝道。
長明客氣地笑瞭下,然後兩人不咸不淡地聊,蕭易元在不遠處站著等。
書房裡,方大儒又考教瞭蕭玉宸的學問,見他對朝政和民生的瞭解更多瞭一些,心裡想著應該是齊良生指導的結果。他在心裡不得不再次說,永寧侯夫人真是用心良苦。
他與齊良生的想法差不多,蕭玉宸資質中上,基礎紮實,出門遊歷一年,再有他和齊良生指導,一個進士是穩穩地。至於能不能中狀元,這個要看運氣和皇上怎麼想瞭。
即使大儒,也是要生存的,也會算計利益得失,蕭玉宸是以後的永寧侯,再進士加身,入朝為官的話定然不會簡單瞭。皇上忌憚的是西北的軍權,並不是永寧侯府。
這樣考慮著,方大儒就更加細心地囑咐蕭玉宸出門遊歷時的註意事項,以及學問方面的問題。這樣一講,半個多時辰就過去瞭。
蕭玉宸從書房出來的時候,長明正坐在院子裡石桌前跟那小廝聊天,他坐的都要屁股疼瞭。見到蕭玉宸出來瞭,馬上起身走過去,跟著蕭玉宸往外走。
到瞭門口又見到瞭蕭易元,蕭玉宸又朝他頷首,蕭易元也頷首回禮。等蕭玉宸走遠瞭,他又到瞭那小廝近前,“小哥兒可以為在下通傳瞭嗎?”
“等著吧。”
小廝丟下這麼一句話走瞭,蕭易元面色平靜地垂瞭下眸。不一會兒,小廝過來瞭,臉上帶瞭些和氣,“方大儒請公子進去。”
蕭易元朝他頷首,“有勞瞭。”
到瞭書房門口,小廝做瞭個請的姿勢,蕭易元邁步進去,走到方大儒面前,深深一禮道:“學生蕭易元,拜見方大儒。”
方大儒抬眸仔細打量瞭他一瞬,然後道:“坐吧。”
蕭易元坐下,拿出一封信遞給方大儒,“這是傢師給您的信。”
方大儒接過信,打開仔細看,看完後臉上帶著笑問:“墨卿他可還好啊?”
秦墨卿,是方大儒的得意門生之一,雖然沒有入朝為官,但是在學問方面很有建樹。
“傢師很好,學生來之前,他還專門托我代他向您問好。”蕭易元道。
方大儒嗯瞭一聲,“你的情況墨卿在信裡都跟我說瞭,你現在住在哪裡?”
蕭易元說瞭自己和堂弟住在客棧,方大儒又問瞭下他個人的情況,然後開始考教他的學問。真是越考教越滿意,真跟秦墨卿信裡說得一樣,是個很好的讀書料子。而且,從言語之間能看出是個刻苦勤奮的。他起瞭惜才之心。
“一會兒讓興兒帶你入學,今日就可以住在書院瞭。”方大儒考慮到他可能手頭緊張,一直住外邊花銷大。
興兒就是那位小廝。
蕭易元馬上起身深深一禮,方大儒擺手讓他坐,又道:“你的堂弟,今日先暫時跟興兒他們住在一起,明日我看看書院裡,有沒有什麼活兒他能幹的。”
蕭易元再次感謝,方大儒又擺手,“安心讀書,明年就是春闈,好好準備。”
蕭易元感激地點頭。雖然離下次春闈還有將近兩年的時間,但是他在上林書院讀不瞭多長時間的書。因為他不是上京戶籍,春闈的鄉試要在戶籍地的府城考試。到時候他要回去。但能在這裡讀一年書,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瞭。
從方大儒的書房出來,他臉上帶著喜悅。
這邊蕭玉宸從上林書院出來,沒有回永寧侯府,而是去瞭國公府。要遠行,自然要跟外公和舅舅們辭行。又是被囑咐瞭一番,他才回瞭永寧侯府。
因為跟蕭易元隻是見瞭一面,話都沒有說一句,在他的概念裡,那隻是個陌生人,所以也就沒有跟唐書儀提起。也因此,唐書儀不知道,原書男主已經來瞭上京。
第二日,蕭玉宸去與齊良生辭行,第三日就帶著長風和一個護衛出發瞭,隨行的還有關宜年和他的書童。唐書儀和蕭玉珠、蕭玉銘把他們送到瞭城外。
該囑咐瞭已經都囑咐過瞭,最後唐書儀抬手為蕭玉宸攏瞭攏披風,道:“多往傢裡寫信。”
蕭玉宸見她眼裡帶著水氣,鼻頭也有些酸。他重重點頭道:“兒子記住瞭,每十日就往傢裡書信一封。”
然後他扭頭看向蕭玉銘道:“照顧好母親和妹妹。”
蕭玉銘沒有瞭往日的吊兒郎當,認真地道:“你放心吧。”
蕭玉宸又看向蕭玉珠,“好好聽母親的話。”
蕭玉珠點頭,“大哥,你要給我帶好玩的回來。”
蕭玉宸笑:“好。”
那邊,關有根夫妻也眼淚汪汪地跟關宜年告別。
就是再不舍,該走還是得走。唐書儀拍瞭拍蕭玉宸的手臂,道:“走吧。”
蕭玉宸嗯瞭一聲,走到馬邊翻身上馬,又回頭看瞭唐書儀他們一眼,揚起鞭子打馬前行。
唐書儀看著一行人的背影消失,才回身道:“走吧,回府。”
PS:想說,其實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