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曹操的怒氣很快壓制瞭下去。
是桓階。
桓階,原長沙太守孫堅的主簿,經由孫堅舉薦到天子旗下為尚書郎。
桓階趕赴長安為尚書郎時,恰逢母親過世,所以桓階又折返瞭回去。
折返的路上,長沙太守孫堅在荊州被伏擊身亡,屍體落到荊州牧劉表手中,時人沒有敢要回孫堅骸骨的。
就連孫堅舊將程普、黃蓋、吳景、孫賁等人都是如此。
桓階聽到這事,隻身一人趕往荊州,向劉表乞求回孫堅屍骨。
守喪結束之後,正逢天子被曹操送到許都。
桓階一個人趕到許都,繼續履行尚書郎一職,被荀彧看中,弄到荀彧手底下做事。
曹操也和桓階聊過幾次。
這人雖然是個文士,卻不卑不亢,做事有條不紊。
曹操很喜歡這樣的人。
將佩劍插回劍鞘,曹操沙啞著聲音道:“文若讓你來這裡作甚?”
桓階朝曹操行瞭一禮,這才從袖子裡取出一竹筒,遞給曹操道:“荀令君不久前接到司隸校尉鐘繇的緊急書信,說是關中諸侯之首韓遂和馬騰,被說服,願意投靠朝廷。”
“而且,司隸校尉鐘繇讓主簿張既帶著韓遂的女婿、次子、馬騰全傢都往許都趕過來瞭。”
“荀令君說,對付河北,最大的利器就是騎兵。”
“虎豹騎雖然有用,但是,一來訓練時間短,二來人數少。”
“關中諸侯韓遂、馬騰等人,麾下大量的騎兵。”
“韓遂和馬騰麾下還有可以媲美呂佈的猛將。”
“韓遂女婿閻行,徒手能夠打死一頭牛。”
“馬騰庶長子馬超,人稱小呂佈,勇猛無比。”
“荀令君說,司空這裡的戰事結束之後,盡快趕回許都,接見韓遂、馬騰。”
“除瞭韓遂和馬騰之外,涼州牧韋端也派來瞭使者楊阜,想要帶領涼州重新投入朝廷名下。”
曹操臉色狂喜,激動得聲音都在顫抖道:“韓遂和馬騰親自過來瞭?他們願意親自過來?”
桓階道:“韓遂隻派來瞭女婿閻行和次子,馬騰全傢來瞭。”
曹操快速打開竹筒的蓋子,從裡面抽出一張佈條,快速掃視瞭一眼。
這是荀彧寫給他的信,匯報關中諸侯和涼州牧韋端來投的。
曹操興奮地哈哈大笑道:“好樣的!幹得不錯!”
“鐘繇可以!”
“不費一兵一卒,就讓關中諸侯來投!”
“不愧是文若推薦的大才!”
不過,笑容過後,曹操的神色又哀傷起來道:“文若,猜到瞭我大敗一事?所以讓你緊急過來,讓我回去接見韓遂、馬騰?”
桓階有些詫異道:“不知。主公,剛剛經歷大敗?”
難怪剛才進來的時候,所有人都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曹操聽桓階這麼說,臉上有些火辣辣的。
這次回去,該怎麼向荀彧交代?
出發前,自己可是一副意氣風發,志在必得的樣子。
朝桓階擺瞭擺手,曹操道:“我知道瞭。”
“你先去休息,我現在召集人員過來,商議著回去事宜。”
桓階退瞭出去。
曹操看著手中的佈條,雙手緊握。
張遂,你這個臭小子!
讓你今日得意一番。
等我整合瞭關中諸侯,我再來戰!
屆時,就看是你的騎兵厲害,還是關中諸侯的騎兵犀利!
曹操回頭看瞭一眼床榻上還昏迷不醒的夏侯惇,大踏步離開房間,讓親兵將所有將領和謀士召集瞭過來。
眾人看到荀彧的信,也都欣喜若狂。
尤其是荀攸,眼睛微微發亮。
關中諸侯和涼州來投的話,那拿下漢中,然後益州,都不是問題。
依靠著這些新增力量,再和掌握瞭河北的張遂決一死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再說張遂離開瞭曹操,回到瞭原來曹操的營地,直接休息。
身邊的將士經過一夜奮戰,一個個疲乏得不行。
張遂睡得迷迷糊糊之時,被人叫醒。
是趙統。
趙統推著他的胳膊道:“叔父!叔父!快醒醒!”
張遂睜開幾乎要黏在一起的眼皮子,打著哈欠,問道:“統兒,什麼事這麼著急?”
趙統指瞭指營帳外面道:“曹操派來使者想要見你。”
張遂從床上爬起來,拖著疲憊的身子去帥帳。
曹操的使者就等待在外面。
見到張遂,使者將一竹筒遞給張遂,躬身行瞭一禮道:“姑爺。”
張遂接過竹筒,打開瓶蓋,從裡面抽出佈條。
佈條裡的內容很簡單:曹操通知張遂,聯盟協議繼續,他明日正午帶兵撤離離狐縣,讓他也退兵。
張遂狐疑地看瞭一眼使者。
他和陳宮都料定曹操必退兵。
但是,卻沒有想到這麼順利,這麼快。
張遂讓人將陳宮、張遼、徐榮等人叫瞭過來。
眾人都沒有猜到原因。
張遂隻能讓大傢繼續警戒,等明天曹操大軍撤離再說。
到瞭第二天正午,曹操大軍果然有序撤離瞭白馬,撤離瞭離狐縣。
曹操甚至讓人打開瞭離狐縣城門,允許張遂放少量將士進去查看。
張遂讓人進去查探。
將士回來報道情況屬實。
張遂和陳宮等人都一頭霧水。
臧霸道:“管他為何這般聽話,他們撤離瞭就行!”
“實在不行,我們在這裡呆幾天,不怕他突然反悔。”
陳宮也覺得這樣做可行。
張遂這才讓人繼續防備,不過開始收拾戰場。
這次戰死瞭太多人。
不好好處理,引發瘟疫就是大災難。
這個時代對付瘟疫的手段還極其有限。
這幾天,張遂也哪裡都沒有去。
一方面,他開始安排人送羊衜和蔡媛去鄴城,讓她們在鄴城和蔡琰母子相見。
另一方面,張遂也在和陳宮、張遼商議南下夏口,阻擊孫策進攻江夏黃祖事宜。
陳宮也贊成南下夏口。
卻不建議徐榮這支騎兵去。
徐榮這支騎兵這次折損太大,需要休整。
陳宮建議張遂帶著丹陽精銳和羊傢部曲過去。
卻不是去夏口,而是去廬江濡須港。
丹陽精銳原本出身於丹陽,隸屬於陶謙。
陶謙死後,這些丹陽精銳選擇的是追隨中郎將許耽,而不是劉備。
丹陽精銳從小在丹陽長大,也擅長水戰。
因此,按照陳宮的提議,讓丹陽精銳和羊傢部曲去濡須港頂替趙雲麾下的水軍。
一方面讓他們防備江東孫策。
另一方面在濡須港做休整。
而趙雲麾下的水軍,因為近些年一直沒有太大的戰爭,也需要機會立功。
最關鍵的是,他們擅長水戰,也養足瞭精神。
張遂采納瞭陳宮的建議,決定處理完戰場事宜,分兵行動。
決定瞭未來的行程,張遂返回自己的營帳,從枕頭下拿出張遼從下邳帶過來的大喬和小喬姐妹的傢書。
之前忙著征戰,他都顧不上這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