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青年離開之後,圍觀的路人也都紛紛散去。
黃月英面紗下俏臉的紅暈漸漸平靜瞭下去。
看著站在自己身前的年輕男人,黃月英碧綠色的眸子裡有著一絲羞澀。
還有一絲自責。
為自己曾經認為諸葛亮有些自大而自責。
是啊。
人傢自比管仲、樂毅,又沒有說現在就是,也可以是未來目標。
這樣子說的話,諸葛亮的目標還挺長遠的。
而自己隻看到自大。
黃月英朝身旁的諸葛亮行瞭一禮,一臉歉意道:“孔明,小女子在這裡向你道歉。”
“其實,小女子之前也以為,你有些自大瞭。”
“可小將軍剛才的話,讓小女子茅塞頓開。”
“小女子終究太過眼拙,你莫要跟小女子這樣的無才之輩計較。”
諸葛亮微笑道:“阿醜姑娘言重瞭。”
張遂看著眾青年消失在遠處,這才對諸葛亮道:“孔明你接下來要做什麼?”
諸葛亮看瞭一眼身旁的七八歲少年,對張遂道:“我們原本準備買些吃的。”
“雖然今年三朝還是喪期之內,但是,這也是最後一年瞭,也得稍微豐富一些。”
張遂見狀,伸手摸瞭摸少年的腦袋,笑道:“那一起吧?”
“先去找傢謁舍吃點湯餅,我請你們,我還沒有吃早飯。”
“之後,我們一起去買些東西。”
諸葛亮點瞭點頭,沒有拒絕。
這個小將軍,還是讓人蠻有好感的。
不為別的,就為他不嫌棄阿醜,敢親她;就為他敢把自己比作蘇秦。
那可是佩六國相印的蘇秦!
黃月英帶頭,在附近找瞭一傢謁舍,要瞭幾碗湯餅。
幾人一邊吃,張遂一邊看向諸葛亮道:“話說回來,我會算命,還挺準的。”
“孔明你自比管仲、樂毅,我給你算算,看你能不能達成這個目標?”
諸葛亮笑瞭笑,問道:“怎麼算?”
張遂道:“你伸出左手,攤開。”
諸葛亮依言照做。
張遂裝模作樣地打量瞭一眼諸葛亮的手掌心道:“這人的一生運勢有三條線。”
“生命線、事業線和婚姻線。”
“孔明你這事業線先細後粗,然後中途有拐角曲折。”
“事業線四周有細紋密佈。”
“這說明啊,孔明你的事業剛開始不會有太大成就。”
“直到你二十七八歲左右,而立之年前,你會遇到一個所謂的明主。”
“這個明主看起來枝繁茂密,但是,卻都是假象。”
指著事業線中間一個稍微有些大的地方,張遂眼珠子一轉道:“這個地方特別大,說明這個明主祖上堪比太陽。”
環顧瞭一眼四周,見沒有人看這邊,張遂才低聲道:“這說明,你這明主,是漢室貴胄。”
諸葛亮狐疑地看著張遂。
漢室貴胄?
他最近和水鏡先生在探討兩個人。
一個是荊州牧。
一個是如今正在南陽尋找名士輔佐的劉備。
這兩人,都是漢室貴胄。
諸葛亮明知故問道:“你說荊州牧?”
張遂擺瞭擺手道:“日出東方,不在襄陽。”
諸葛亮心頭一震。
東方?
南陽在襄陽東北方向。難道上天有意自己投奔劉備?
隻是,諸葛亮很快又平靜下來。
他和水鏡先生探討過這個劉備,覺得此時的劉備,並非明主。
張遂看著諸葛亮神色的變化,笑瞭一聲。
哪怕是多智如妖的諸葛亮,年輕的時候也很稚嫩啊!
表情一覽無餘。
根本都沒有多少掩藏。
很明顯,他已經接觸過這個劉備瞭。
張遂繼續又指著事業線道:“剛開始,孔明你加入這個明主麾下,能夠一展所長。”
“然而,這個明主隻是看上去枝繁葉茂,實際上是獨幹一支。”
“很快,他就死去瞭。”
“看這裡,事業線到這裡,是不是分出一條細枝,向旁邊伸展?”
“這說明,你這明主很快病故。”
“從這裡開始,你的才能越發出色。”
“然而,你的事業卻越發衰敗。”
“最終,你會因為殫精竭慮而亡。”
張遂合攏諸葛亮攤開的左手,有些同情地看著諸葛亮道:“你這個漢室貴胄的明主,對你很是寵愛,然而,他身上流淌著的漢室貴胄血脈,微乎其微,他沒有氣運傍身。”
“你跟著他,隻是徒勞一生。”
“你的生命線,我掃瞭一眼,這樣下去,你也就五旬知天命的年紀。”
一旁的陳到咂舌道:“那挺淒慘的。”
“輔佐瞭一個不該輔佐的主上。”
諸葛亮不置可否地笑瞭笑。
張遂一臉嚴肅的對諸葛亮道:“命運,就是用來改的。”
“倘若你已經知道命運,卻把它當做笑話,你的結局會更加淒慘。”
“我這個人不說大話。”
“你信不信我的算命,那都是你自己說瞭算。”
“隻是,你也可以試著去驗證。”
“你的事業線說,你要到二十七八歲,而立之年前才能投明主。”
“這樣的話,喪期結束之後,你不妨去東方尋找你這明主。”
“漢室貴胄,還在東方,應該不難尋找才是。”
“你見到他,你試試你能不能立刻替他效力。”
“如果能——”
張遂這才笑出聲道:“說明我算得是假的。”
說完,又撈起身旁坐著的黃月英的右手,放在手心裝模作樣地把玩瞭一陣才道:“黃姑娘事業線一直很粗壯,說明你心想事成,事業有成。”
“婚姻線粗壯,說明你和你的夫君一輩子平平淡淡,卻又圓圓滿滿。”
黃月英感受著張遂的手不停地在自己掌心摸來摸去,不由得想到張遂剛才隔著面紗親吻自己的場景。
黃月英紅著臉,低下頭,不敢看張遂,隻是低低地應瞭一聲。
陳到忙將手伸過來道:“幫我也看看。”
張遂一把將他的手拍開,笑罵道:“滾蛋!”
“你還要看?”
“好好跟著我,保你建功立業,榮華富貴!”
陳到哈哈笑瞭幾聲,將手縮回來。
張遂見諸葛亮不言語,又對諸葛亮道:“孔明,有時候眼光放遠一些。”
“你是瑯琊人。”
“瑯琊是生你養你的地方。”
“人最終都要魂歸故土的。”
“瑯琊隸屬的河北,如今的河北,反正我覺得很不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