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膩膩歪歪、卿卿我我,也不知今夕何夕、過瞭多久,楊運卻知道再在此地停留就不像話瞭,便咳嗽一聲,隻能走過去棒打鴛鴦。
“咳,拜見香花姑娘。”
香花這才想起楊遇身後還有一大群人,頓時耳朵更紅,連忙還禮道:“拜見楊大人。”
楊運微微一笑道:“久別重逢,本不該來打擾,但眼下楊指揮使大人還有重任在身,恐怕得改日再聊瞭。”
香花忙要松開楊遇的手,但楊遇卻還是牢牢捉著她的不肯放,引得香花悄悄瞪他,可楊遇被她這麼又羞又怒地瞧瞭一眼,渾身錚錚鐵骨都酥瞭一半。
“那是自然,我便不打擾瞭。”
香花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手從楊遇手裡抽出來,楊遇還沒回過神來,癡癡地跟著她走瞭兩步。
楊運很沒眼力見地把他拉住瞭。
“楊指揮使,得回神瞭,皇上還在京城等你呢。”
楊遇被他冷冷的兩句話扯回現實,隻能戀戀不舍地望瞭望香花。
香花從他眼裡看到瞭深厚的眷念,她何嘗不想他呢?若是眼下四處無人,她說不得要怎樣歡呼雀躍、喜極而泣,可眼下他還有重要的事。
能見這一面已經很不錯瞭。
香花打點起笑容,上瞭馬車,對楊遇揮手道:“你上京的路上一路當心,我在這兒等你回來。”
楊遇喉頭滾動瞭一下,覺得滿心的話還沒說出一兩句,頓瞭頓,隻能擠出幾個字,“好,等我。”
香花笑靨如花地對他點瞭點頭。
楊運拉著楊遇一步三回頭地回去。
香花在馬車裡註視著他重新提起劍,翻身上馬,帶領著一大群人馬朝遠處而去。
在出發之前,他回頭朝她看瞭一眼,遠遠地對她點瞭一下頭。
香花望著他,突然有一種很荒謬的錯覺——那群人仿佛是將芋頭裹挾著,帶到一個她所不能及的地方。
“香花姑娘,好端端的怎麼哭瞭?”趕車的師傅問她。
香花摸瞭一下臉頰,果然有淚痕,便笑瞭笑道:“我這是高興呢,請帶我回去吧。”
隨後一段時間的趕路,楊遇都顯得有些古怪。
趕路的時候他走得飛快,可停下來休息的時候他又十分安靜,那日抓來的肉幹被他用油紙仔細地包起來,每天隻吃一根,誰要是敢去討一根嘗嘗,會被他用眼神射成刺蝟。
海顏默默看瞭幾天,不信這個邪,偏生去問瞭。
“你那個肉幹是什麼好東西,還這麼省著吃。”
楊遇不搭理她,轉過身,繼續吃。
海顏氣得咬牙,跟到另一邊:“給我吃一根。”
楊遇冷冷道:“公主千金之軀,吃不得這些鄉下東西,若是吃出好歹,末將擔當不起。”
“你不給,我可就要搶瞭!”海顏自從發現這些中原人也不敢把她如何之後,對楊遇就越發刁蠻任性。
楊遇把手裡剩下的肉幹往嘴裡一丟,三兩步走到楊運身邊道:“楊大人,咱們該繼續上路瞭。”
海顏:“……!”
這楊遇就沒把她放在眼裡!
這一路走走停停將近一個月,海顏和真札總算被押解到京城瞭。
都察院調查仁孝王自盡一案結果不盡如人意,皇上為此還親自看瞭所有的卷宗,但確實沒找到別的證據,相關的人該問的也都問瞭,都說不知道。
皇上正鬱悶著,就聽人稟報說欽差大人不辱使命,帶著海顏和真札進城瞭。
“這二人非同一般,看管在何處?”
“依皇上的意思,先看管在兩處廢棄的行宮,等後續發落。”
皇上點點頭,又問:“鎮國將軍可還在京城?”
內侍回答道:“昨日出城往金州去瞭。”
“他去金州做什麼?”皇上大惑不解,想瞭一會兒道,“罷瞭,不等他瞭,明日就命人帶他二人來見朕。對瞭,這次押解他們回京的是何人?”
“回皇上話,是皇上新封的指揮使,楊遇楊大人。”
“嗯,”皇上沉思片刻,“明日讓他一同來面聖。”
“是。”
翌日朝堂之上,除瞭文武百官,多瞭楊遇、海顏和真札三人。
楊遇是第一次面見聖上,拜見時便留心看瞭一眼。
他對皇上並無印象,隻是以前時常聽香花的爹說皇上是仁愛之君,腦海裡便把他想成一個彌勒佛一般的人物,可眼前見到的並非如此,皇上須發皆白、垂垂老矣,楊遇聽說他子嗣涼薄,心底便隱隱有些同情。
海顏和真札不肯下跪拜見,真札還對皇上惡語相向,三五個內侍一擁而上,將他的嘴堵瞭個嚴嚴實實。
海顏面不改色。
皇上對她也算客氣,問她這一路吃的住的可還習慣,海顏便道不太習慣,但也沒什麼大毛病。
“公主既然到我中原來做客,朕也應當盡地主之誼。公主住的地方可準備好瞭?”
內侍道:“已經準備好瞭。”
“那待會兒公主就可以入住瞭,有什麼不合心意隨時可以遣人告訴朕。”
海顏皮笑肉不笑地道:“你們打算這樣把我關到什麼時候?”
“或許單於願意來接公主回去的時候。”皇上笑瞭笑,“朕也許就沒見他瞭。”
海顏冷哼一聲,轉身走瞭出去。
等這二人離去,丞相顧亭甫便道:“皇上,這真札滿嘴污言穢語,何必留在行宮,不如將他打入天牢,嚴刑審問,或可問出一些消息。”
楊遇低頭聽著。他雖知道真札的骨頭和他的嘴巴一樣硬,但並不打算為他求情。
“各位愛卿覺得,應當如何處置海顏公主為好?”
顧亭甫道:“臣聽聞單於先前已派人來和談過一次。”
楊遇答道:“確有此事。但來使十分傲慢,開出的條件也十分吝嗇,還揚言若不歸還公主,必將以鐵騎踏遍我朝河山,因此未能談攏。”
他雙手把匈奴來使和談的記錄奉上,皇上接過去一看,便將記錄丟到案上。
“素日聽聞那老單於心疼小女兒,卻原來也不過如此。”
顧亭甫便問:“若匈奴遲遲不答應,該如何是好?”
滿朝文武都看向皇上。按照以前的貴局,這樣意圖造反的異邦的公主若是被抓住,有達成朝貢協議的,也有被皇上納入後宮或者下嫁和親的,總之不能白白便宜瞭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