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肆

作者:浮波其上 字數:3198

第四百七十一章小肆

李欣最近心情很好。『雅-文*言+情$首@發』

不僅僅是因為她娘老來有喜,關明和關止承也在大傢心目中不再與他們是一傢,而且周圍親近的人都過得不錯。

阿荷說他們荷記面館的生意越來越好,回頭客也越來越多,每日她和羅強都忙不過來,還請瞭兩個幫工來幫著做事兒,生活是越來越紅火。

關全也說他如今有幾個固定的打算長期合作的人傢,攬的其他零碎活計他便也不再做瞭,時間上更加自由;而胡月英的工錢也漲瞭一些,作坊裡邊兒工作量更多,也新招進瞭更多的人來,大傢對她的排斥便越來越少瞭,作坊裡和她說得上話的人也多瞭起來。

杏兒則是胎穩瞭,肚子已經凸出來瞭,每天食欲挺大,臉上總是掛著笑,也不再讓人提心吊膽生怕她出什麼意外。

下瞭一場雨,天氣便降瞭溫。

關武的西瓜早在大熱天兒的時候就被他摘瞭去賣瞭個幹凈,據關武自己說,當瓜農可不是個好差事,拉到鎮上去還得跟人討價還價,讓他很不自在。幸好有關全幫忙找大買主,零碎的單個的小傢小戶來買還是得關武來應付。

李欣愛上瞭啃玉米棒子,大清早的去關武地裡掰幾個回來,剝開外面的皮露出白生生的排列整齊的玉米粒,摻瞭水下去看能淹住最上面的玉米,煮四分之一個時辰,噴香噴香的味道就彌漫在瞭灶間。

揚兒也喜歡和李欣一起啃玉米棒子,嘴邊總是會糊瞭好些扁扁平平的玉米芯。

煮瞭的玉米吃不完,李欣會把玉米粒給刮下來。留作下一頓飯切瞭粒狀的青椒去吵來吃,那也是一道讓人垂涎的好菜,尤其是下著稀飯吃,尤其舒服。

阿荷沒待多久就回去瞭。又給李欣送瞭十來兩銀子來。李欣大大方方地接受,卻又返瞭一兩銀子給阿荷的兩個姑娘,說是給兩個小姑娘買套新衣裳和新鞋子。

阿荷如今忙著。空閑的時間便少瞭,給女兒做衣裳鞋子的時間都沒有。

阿荷嘆瞭一句,謝過李欣,也不推辭,便跟關文和李欣等人告別,回平沙縣去瞭。

阿秀也是在開瞭宗祠的第三天,等關文回來知道瞭去縣衙批文書的結果之後。回瞭鎮上去。『雅-文*言+情$首@發』馮德發自然是戀戀不舍的,這一段時間他好不容易有機會能跟阿秀接觸,雖然也有十來天,但他還是覺得這時間不夠。

關全夫妻和阿秀一起離開的,彼此算是有個照應。

李欣覺得胡月英看上去要大方瞭些瞭。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她總覺得胡月英的背都挺起來瞭。聽說胡月英回來去看望瞭胡老爹,還請瞭胡傢附近的鄰居幫她照料她的瞎子爹,承諾瞭會給多少多少銀錢之類的,讓那鄰居隔兩三天的幫著打掃一下胡老爹的房間,做點好些的菜。

胡月英是個孝女,這個李欣一早就知道的瞭。看關全和胡月英過得不錯,李欣心裡還是欣慰的。

唯獨一件不高興的事情就是,刁老妖帶著他那兩個狗腿子。狗蛋和狗剩,時常在關傢附近轉悠。

因為關明和關止承在村裡的宗譜上被踢瞭出去,不再是關傢的人,但縣衙那邊兒並沒有批準對關止承的處理方法,所以關傢老屋仍舊不能被充公。如今老屋荒廢在那兒,也沒人去收拾清理。老屋院門上掛著的鎖已經被關文換上瞭。纏纏繞繞的鐵鏈子上掛著一個大大的長條狀的門鎖,鑰匙如今擱在他們屋裡床上的橫木上,李欣擱日用銀子的小箱子中。

李欣把傢中的錢都給匯瞭起來,湊夠瞭五十兩讓關文去鎮上換成瞭銀票。堂屋裡擱瞭個小壇子,裡面放著銅錢和碎銀,是用做傢用的。床上橫木上面擱著的小箱子裡也放瞭一些。除此之外的銀錢用作付足顧傢人和薑寒的工錢,以及添置新屋子中的傢具物什。

薑寒主持起工的這個屋子雖然還沒有正式竣工,但李欣進去瞭感受瞭一下,是十分喜歡的。墻體厚實,這意味著隔音不會差;樓梯設計地平緩,按照李欣的要求,一樓到二樓用的螺旋狀的樓梯,中間一根大柱子,還未粉刷,露出灰撲撲的墻體。樓梯中間位置開瞭個窗,正好對著東邊的竹林。窗內平坦,要是陽光好的日子,清晨可以坐在這裡曬太陽和讀書。

這是李欣很想享受的生活。

至於二樓,除瞭中間的客廳,另外開瞭三個屋子,還未佈置。

三樓正在建。

顧傢人都比較奇怪為什麼三樓不給封頂,除瞭讓修個圍欄,抬頭就能看見天,顯得光禿禿的。

李欣也隻是笑笑,並不多解釋。

除此之外讓顧傢人覺得新奇的便隻是那螺旋狀的樓梯瞭,阿妹的兩個顧傢好姐妹尤其喜歡,來一次必定去走一次。

前不久顧芍藥出瞭嫁,嫁到鎮上去,阿妹又是難過又是高興。後來來這邊兒的就隻有顧牡丹瞭。兩個小姑娘湊一起聊天兒說心事兒。都是訂瞭親還沒嫁到夫傢去的,顧芍藥這一嫁,兩個人之間說不完的話便更多瞭。

顧海棠也來瞭一次。

因她從前是沈府的二等丫鬟,嫁的人也是沈府裡邊兒的人,算是終身大事被主子給包辦的,連她爹娘都沒什麼話好說。顧海棠身上還有一種對奢華的羨慕,瞧著李欣的高屋子有些離不開眼,說的話李欣不是很喜歡聽。但看在阿妹的好友顧牡丹的份上她也不跟這個一樣已經為人婦的女子見識什麼,應對地倒也是客客氣氣的。

眼見著夏去秋來,荷塘裡粗壯的藕也成熟瞭。

關文和關武招瞭漢子做臨時短工,忙活瞭好幾日才把蓮藕給起瞭出來,沖掉淤泥一筐筐地裝瞭起來。蓮子也收瞭一筐,李欣摘瞭一片大蓮葉做瞭一次叫花雞。

關文對李欣說:“當初承瞭薛爺的恩惠,得瞭藕種,也應承瞭等蓮藕成熟的時候送一批過去的。如今起瞭這麼多藕,送多少去合適?”

李欣靜算瞭下,自從藕成熟瞭,關文也送過幾次到關文的小肆去。

說起這小肆,關文卻是贊不絕口的。薛謙所開的這清淡食肆並沒有起什麼瞭不起的名字,隻有簡簡單單的“小肆”之名,卻吸引瞭很多清雅人士前來光顧,附庸風雅之人也時常光臨,倒是在輝縣打出瞭一些名聲。

李欣清瞭清嗓子問關文道:“上次送藕去,你沒問過薛爺的需求?”

關文輕輕搖瞭搖頭,“他沒露面,我交給瞭他小肆的掌櫃管事,把藕給瞭他,他便收下瞭,還要另算錢給我。我不要,爭執瞭一番以後大傢退而求其次,他隻給瞭一半,我也就收瞭。至於問是否還要藕,他也隻是點頭說,如果還有,下次再送來就好。”

“那就送一筐去試探試探吧。”李欣說:“總不能我們忙活一通什麼都沒撈著,看看他們是什麼態度。”

藕是個好東西,賣價也並不便宜,要是全部都送去,薛謙那小肆是否能容下並消耗那麼多的貨是一大問題,李欣也並不希望這小半年辛辛苦苦的成果全部都讓人給享受瞭去。

關文便跑瞭一趟小肆,回來說薛謙在,與薛謙簽瞭個契,他提供藕,薛謙付價,合作延續三年。

李欣舒瞭口氣。

然而關文又說:“我去的時候薛爺正帶著他的公子巡視店鋪。”

李欣頓時抬頭,笑道:“薛青巖?”

“欣兒還記得?”

“那孩子我挺喜歡的,小小年紀老成持重,不需要多花什麼心思教育,做他父親想必會省很多功夫。我還蠻喜歡他的。”李欣笑道:“怎麼瞭?你和他聊瞭兩句?”

“自然是要說幾句的。”關文說道:“到底是薛爺的兒子,我總得誇贊兩句。不是倒也是真心佩服,小小年紀,那孩子就十分沉穩,薛爺問他話,他也是對答如流。”

李欣便笑說:“大戶人傢的嫡子,又是長子長孫,自然是受到更多的重視,從小就要好好教養。”

關文點頭稱是,卻又猶豫瞭一下道:“我與他說話的時候他問瞭我很多鄉間生活的事兒,也不知薛爺是開玩笑還是說真的,說薛公子既然向往田園生活,便讓他過段時間到鄉間體驗體驗。”

李欣微微一怔,關文說:“不過他也就是閑說瞭那麼一句,後來也並沒有再提。”

李欣便點瞭點頭:“他們大戶人傢教養下一輩自有他們的方法。”

“不過看樣子薛公子倒是挺想來鄉裡玩兒的。”關文笑道:“不單你記得他,他也還記得你呢,記性也很好,還問我你如今在做什麼,他可不可以前來我們傢拜訪。”

李欣笑瞭起來,想起那個說她長得像他娘親的男孩子,臉上的笑容又漸漸淡瞭下去,無聲地在心裡嘆瞭口氣。

其餘的蓮藕和蓮子都被關文給往鎮上銷瞭出去,李欣留瞭幾筐下來,讓關文挑瞭兩筐最大的回自己娘傢,讓她娘看著分。關文又給何泛常和孫鴻雁各送瞭一筐去,對他們表示感謝。另外零零散散的送禮李欣便沒有再管,讓關文自己安排。

賺瞭一筆錢的同時,荷塘裡邊剩下的個個有三四斤重的大魚便成瞭棘手的問題。而與此同時,李欣卻感染瞭風寒,Q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