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出大事?能出什麼事?”
關銀屏停下瞭腳步,回頭眼神茫然的看瞭過來。
蕭和不答,卻令她即刻請伊籍前來。
伊籍久居荊州,人脈廣博,對江東方面也多有接觸,情報方面多由其負責。
關銀屏覺察到瞭不對勁,也不好多問,忙派人去請伊籍。
須臾,正在營墻那邊,與眾人歡慶新野收復的伊籍,便匆匆趕瞭過來。
“機伯,魏文長這道烽火臺的軍報,是何時送到的?”
蕭和將那道帛書,示於瞭伊籍。
伊籍略掃一眼,不假思索道:
“這封軍報大約是樊城大勝前就已經送到,當時主公專註於對付曹操,粗略看過後,覺著魏文長這烽火臺之策甚佳,便放瞭下來,一直積壓到瞭現在。”
蕭和明白瞭。
當時自己還不是軍師,對於各軍呈上的軍報,既不關心也無權直接過問,除非是劉備拿出來主動詢問意見。
魏延這烽火臺之策,表面上咋一看,確實是天衣無縫,是防范江東軍突襲的好手段。
劉備掃瞭一眼覺得沒什麼大問題,自然就放在瞭一邊,不會專門就此詢問他的意見。
今日若非他做瞭右軍師,責職所在不得不翻閱這些積壓的軍報,還真不會發現此事。
“伯溫軍師,這烽火臺可有什麼問題嗎?”
伊籍何等眼力,見蕭和突然關註此事,立時覺察出瞭些許端倪。
蕭和依舊不答,繼續問道:
“機伯,現下駐紮在柴桑的江東諸將中,可有一個叫呂蒙之人?”
伊籍一愣。
八桿子打不到的兩件事,蕭和卻忽然間同時關心起來,這讓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據我細作近期回復,柴桑城確實有一武將,名為呂蒙。”
“聽聞此人在合肥救駕有功,孫權將他連升數級,封為瞭裨將軍,又特意將其派至柴桑,歸屬於周瑜調遣。”
“這個呂蒙也算是江東近來崛起的新星,還是孫權跟前的紅人瞭。”
伊籍雖心中不解,卻很快如數傢珍的將呂蒙詳細一一道來。
蕭和將軍報扔在瞭案幾上,意味深長道:
“烽火臺之策原本是沒問題的,可有這個呂蒙在柴桑,那就是大問題瞭。”
伊籍眼神愈發糊塗,全然領悟不出蕭和言下之意。
一個呂蒙而已,不過是救駕有功才平步青雲,怎麼就讓烽火臺成瞭大問題?
聽這右軍師的口氣,似乎對這個呂蒙還心存忌憚。
“伯溫軍師…”
“機伯,那魯肅呢,他可還在襄陽?”
不等伊籍再問,蕭和便又問道。
伊籍頓瞭一頓,忙道:
“那魯肅應該是在主公大破曹操次日,便起程離開襄陽東去,聽說走的還很匆忙。”
蕭和劍眉微凝。
魯肅身為江東使者,理應常駐於襄陽,方便為孫權傳話。
就算要向江東通傳大破曹操的消息,完全可以派親隨去合肥稟報,根本沒必要自己親自走一趟吧。
而且還走的那麼急,不等著向劉備道一聲賀喜,第二天就走瞭。
是什麼原因,促使魯肅走的這麼急呢?
蕭和站起身來,負手踱步起來。
剛走幾步,轉身又問道:
“合肥方面戰事如何,孫權最近可有對合肥再發動攻勢?”
“那倒沒有。”
伊籍搖瞭搖頭,面露幾分諷意:
“那位江東之主,逍遙津一役,似乎是被那張遼給打怕瞭,至今沒敢再兵圍合肥。”
“不過江東軍也沒有退兵,而是駐軍於巢湖,依舊對合肥擺出進攻態勢,應該是想肆機而動。”
蕭和重新坐下,指尖輕捻起下巴,眼眸微微瞇瞭起來。
魏延修烽火臺,呂蒙被孫權破格提拔派往柴桑,魯肅又在水淹曹營次日就匆匆離去,孫權又屯兵巢湖,並未大軍圍合肥…
種種線索在蕭和腦海中交織,真相漸漸浮出瞭水面。
“孫權要對夏口動手瞭!”
蕭和猛然一拍案幾,眼眸驀然睜開。
伊籍和關銀屏皆是吃瞭一驚。
“前日聽伯溫軍師提到過,孫權早晚會背盟進攻江夏,可魏文長已修築瞭烽火臺,隻要孫權敢動手,夏口方面即刻就會得到示警,嚴陣以待。”
“魏文長乃是軍師舉薦的將才,應該能協助劉琦公子堅守住夏口,守到主公抽兵南下增援吧。”
“莫非是那孫權小看瞭魏文長的將才?”
伊籍從蕭和的話中,得出如此猜測。
蕭和卻搖瞭搖頭,別有意味道:
“孫權也好,周瑜也罷,小看魏文長自然是一定的。”
“不過,他們敢背盟動手,襲取夏口的主要原因,卻不是文長,而是那呂蒙。”
伊籍一愣,剛剛清晰點的思路,再次又糊塗起來。
蕭和來不及多解釋,向新野方向一指:
“機伯,煩請你即刻去稟明主公,就說我判斷孫權這幾日就會令周瑜奇襲夏口,請主公速速抽兵南下增援夏口。”
伊籍卻面露難色,說道:
“這會功夫,主公應該正率大軍追擊曹仁殘部,至少也得明日或者後日才能歸新野。”
“況且新野剛剛平定,城內被付之一炬,百姓也被曹操遷走,主公尚需常駐新野一陣,親自主持修城安民事宜。”
“此外曹操尚未離開南陽,未必沒有突然殺回來,重奪新野的可能,我大軍暫時也無法抽調南下。”
聽得伊籍這番話,蕭和再次起身,又一次踱起瞭步來。
伊籍說的沒錯,劉備一時片刻離不開新野,大軍也暫時無法抽調南下,必須要防著曹操殺個回馬槍。
既然無法抽兵南下,那就必須派一員得力謀士,南下夏口去向魏延劉琦示警,助他們抵擋周瑜來襲。
隻是對方不是別人,那可是周瑜啊。
赤壁一役,能將曹操都殺個灰頭土臉,集統帥與謀士於一身的猛人。
還要再加上個呂蒙。
如果把魯肅也算上的話,未來的東吳四大都督,就集齊瞭三位!
這樣的豪華陣容,尋常謀士去能招架得住嗎?
“徐元直在劉備身邊,一時片刻是叫不回來瞭,孔明坐鎮襄陽,肯定是走不開的,那讓誰去呢…”
蕭和喃喃自語著,掰著指頭計算起來。
算瞭半天,驀然發現,好像除瞭自己親自走一趟之外,似乎別無人選。
可他是真不想跑這一趟啊!
好容易打跑瞭曹操,又收復瞭新野,回襄陽吃吃睡睡好好躺幾天不香麼…
難道這新野一戰還沒收尾,慶功酒還沒來得及喝呢,就要馬不停蹄趕往夏口去跟周瑜幹仗?
心累身也累呀!
“罷瞭,既然吃這碗飯瞭,就隻能盡職盡責瞭,再說要讓孫權偷瞭夏口,主公的日子不好過,我這個軍師日子也不好過呀…”
作瞭一番自我思想工作後,蕭和遂振作精神,當即提筆修書一封。
“機伯,你速速北上追上主公,將這封書信交給主公,務必主公依其中所寫行事。”
“事當從權,夏口時刻有失陷之危,你就說我來不及向主公稟明,先行一步前往夏口瞭。”
蕭和將書信塞給伊籍,也不做解釋,大步流星便離帳而去。
關銀屏愣瞭一下,趕緊也跟瞭上去。
隻留下伊籍在帳中,神色茫然,目光呆滯的捧著手中那封墨跡未幹的書信。
數艘戰船自淯水南下,揚帆疾馳,直奔夏口而去。
…
長江北岸,廬江郡,樅陽城。
水營大帳內。
孫權正負手立於地圖前,聽取周瑜描述偷襲夏口之策。
為防襄陽方面警覺,孫權並未親臨柴桑,而是低調來到柴桑下遊的樅陽渡,召周瑜前來商議。
“不得不說,劉備破例提拔的這個魏延,確實有些能耐,竟能想出烽火臺這等手段。”
孫權捋著紫髯微微點頭,臉色語氣中流露著幾分欣賞。
話鋒一轉,卻又冷笑道:
“可惜劉備有伯樂之能,吾亦能慧眼識英,吾破例提拔之人,卻能破瞭他的烽火臺之策!”
孫權此言似在誇呂蒙,卻又有自誇之嫌。
“呂子明確實智勇兼備,乃難得的大將之才。”
周瑜話鋒也是一轉,卻面露幾分顧慮:
“隻是子明這一計雖可出奇制勝,瑜卻略覺得有些不太光彩,若用此計,恐遭人非議。”
孫權卻是一笑,不以為然道:
“公瑾你比吾懂兵法,豈不聞‘兵者,詭道也’?”
“古來用兵,向來隻問結果,何必在意過程光不光彩。”
“公瑾,當此關鍵時刻,我們切不可迂腐呀。”
周瑜聽孫權話中聽出瞭決心,遂深吸一口氣,拱手道:
“主公的意思,瑜明白瞭,也知道該怎麼做瞭。”
“隻等曹操一退兵,我們即刻動手!”
孫權滿意的點瞭點頭。
就在這時,親衛來報,言是魯肅歸來,正在帳候見。
孫權周瑜心頭一震,對視瞭一眼。
孫權忙令將魯肅傳入。
須臾。
魯肅匆匆而入,依次向孫權周瑜見禮。
“子敬不必多禮,你既已歸來,莫非襄樊方面,曹操已經退兵?”
周瑜將魯肅扶瞭起來,迫不及待的問道。
魯肅深吸一口氣,慨嘆道:
“主公,都督,曹操確實退兵瞭,不過卻不是主動退兵,而是被劉備殺的大敗而逃!”
孫權周瑜身形一震,臉色驟然一變。
魯肅當下便將樊城一役,蕭和設計,劉備水淹曹營,一舉擊破十五萬曹軍的經過,一一道來。
孫權和周瑜聽罷,主臣二人再次對視,不約而同的倒吸瞭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