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腳一軟,險些沒能站穩。
曹操這回是真的怒瞭。
這要是知道,將那蕭和趕走之人,正是自己這個親兒子的話,沒準還真能一怒之下砍瞭他。
關鍵是還要夷三族啊!
這豈不是發起狠來,連自己都要殺?
曹丕心中既是恐慌,又是懊悔,僵在原地瑟瑟發抖不敢亂動。
“修領命,修回許都後,必詳查此事,定當查出是誰令丞相痛失一位奇謀之士。”
楊修匆忙領命。
曹操怒氣方才消瞭些許,起身走出大堂,目光望向瞭荊州方向。
臉上那副表情,依舊如視財如命者,與一件稀世奇珍失之交臂一般。
“蕭和啊蕭和,既然你原本打算投靠於孤,為何要輕言放棄?”
“就算你被那有眼無珠的蠢材趕走,你也該再想辦法毛遂自薦才是!”
“你為什麼就棄孤而去,去投奔瞭那大耳賊呢…”
曹操思緒澎湃,暗暗咬牙切齒。
曹操在咬牙切齒時,曹丕卻在滿腔懊悔自責。
“我怎麼會知道,一個瘋子竟然是曠世奇才,能一手壞瞭父親統一天下的大業?”
“若早知他如此瞭得,我必三拜九叩的將他請入大營,舉薦給父親啊…”
曹丕目光又偷偷的瞥向瞭楊修,懊悔的眼眸中,又平添瞭幾分深深憂慮。
楊修可是曹植的人,又聰明絕頂,極有手段,保不齊真能查出,當日趕走蕭和的“罪魁禍首”,正是他曹丕。
若果真如此,曹植豈非拿住瞭自己的把柄,必會以之來大作文章。
到時曹操若知,是自己趕走瞭蕭和,又有曹植在旁推波助瀾,自己又當如何招架?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斃,我得盡快回許都,找仲達商量個對策出來才是,他素來足智多謀,必有萬全之策…”
曹丕思緒飛轉,眼神漸漸已是篤定。
次日。
曹操留曹仁鎮守宛城,自己親率大軍,踏上北歸之路。
密佈於南陽的細作,很快便將曹軍北歸消息,送往瞭樊城。
…
樊城,府堂內。
時隔半月,魯肅第二次得到劉備召見,踏入瞭府堂之中。
這一次,他臉上少瞭幾分心虛,卻多瞭幾分底氣。
劉備雖接連大勝曹孫兩傢,看似風光無限,但所據之地依舊不過襄樊,外加劉琦這個自保都難的盟友。
於劉備而言,現下最迫切之事,必是拿下江陵,滅掉劉琦蔡瑁,鯨吞瞭整個荊州。
而有曹操屯兵宛城,劉備主力便始終不敢輕舉妄動,更不可能在荊州未得情況下,與他江東全面開戰。
有瞭這個大前提的判斷,魯肅現下也就不著急瞭,大不瞭就拖著唄。
拖到最後,必是你劉備也撐不下去,選擇無條件放歸程普,以換取他們江東對合肥用兵,好迫使曹操揮師東去,解除對荊北的威脅。
至於程普的性命,完全不必擔憂。
劉備不是曹操,以其仁厚性情,必不會在不耐煩的情況下,對程普刀斧相加。
“相隔半月再次來召見我,多半是劉玄德已經想通,應該是打算無條件放歸程老將軍瞭…”
於是當一隻腳邁入門檻之時,魯肅心中還是這般樂觀的猜測。
主賓相見,幾番客套寒暄。
魯肅四下掃瞭一眼,不見程普身影,便問道:
“劉豫州,不知程老將軍現在何處,劉豫州沒有一並請來與肅相見嗎?”
劉備也不答,隻是端起瞭茶碗,目光瞥瞭蕭和一眼。
蕭和則是一笑,說道:
“程將軍之事,咱們先放一放,我傢主公這裡有一件喜事,得先與子敬分享分享才是。”
說著眼神一示意,身後侍立的鄧艾,便將一道帛書上前遞與魯肅。
魯肅眼神茫然,狐疑的接過瞭那道帛書。
低頭掃過一眼,魯肅臉色驟然大變,猛然抬頭驚愕的看向瞭蕭和。
“蕭軍師,這…”
魯肅攥著那帛書之手竟在發抖,眼神中已為難以置信填滿。
“這是我細作剛送回的密報,還新鮮熱乎著呢,說是曹操已盡率大軍北歸,我主頭頂上懸著的這把劍就此摘除,終於能引兵南下瞭。”
“咱們孫劉兩傢既重修舊好,我們的好消息,自然便是孫將軍的好消息,子敬趕緊派人去柴桑報喜吧,好讓孫將軍再高興高興。”
蕭和笑呵呵的將書中內容點出,順道一本正經的陰陽瞭孫權一番。
“不過孫將軍也無需擔心,曹操此番北上,乃是為防關中諸將出關兵犯許洛,淮南一線依舊兵力空虛。”
“孫將軍仍舊可盡起江東之兵,渡江再攻合肥,以孫將軍之用兵如神,江東眾將士之驍勇善戰,必能一舉拿下合肥,進而蕩平淮南!”
徐庶也緊跟其後補上一刀。
魯肅緊攥著手中情報,卻是質疑道:
“關中諸將為何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就聚眾起兵,要兵犯許洛?”
顯然他是心存僥幸,對這道情報的真實性存疑。
徐庶一笑,看著蕭和說道:
“咱們兩傢既已重修舊好,倒也沒必要隱瞞,其實這是我們伯溫軍師的流言之計…”
當下徐庶便將蕭和之計,全盤托出。
魯肅倒吸一口涼氣,無比復雜的目光,顫巍巍的看向瞭蕭和。
驚異,佩服,忌憚,甚至是恐懼…魯肅的眼神中,充斥著無數意味。
到最後,則是化為瞭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此人格局之大,當真是匪夷所思,竟能想到將關中諸將也拖下水來,區區一道流言之計,就能令曹操倉皇北退。”
“劉備得此人,真乃天命眷顧也!”
“看來他的獅子大開口,主公是不得不答應瞭,唉…”
心中唏噓慨嘆良久後,魯肅臉上勉上堆出幾分笑意,拱手道:
“原來是蕭軍師奇謀妙計,難怪曹賊會倉皇北退。”
“那肅要恭喜劉豫州,這一場抗曹之戰,終於以全勝收尾。”
劉備一笑,則淡淡道:
“子敬此言差矣,吾既與孫仲謀結盟,這抗曹之戰自然是我們一起打贏,是吾當與孫仲謀同喜才是。”
魯肅臉色尷尬,明知劉備此言有諷刺意味,卻也隻能硬著頭皮領受。
接下來,魯肅自然是徹底沒瞭底氣,當即便表示,將即刻派人回柴桑向孫權“報喜”,同時奏請孫權將九千江東士卒傢眷送至荊州,以換回程普。
當晚,一葉扁舟便順江南下,直奔柴桑而去。
…
柴桑城,郡府。
“大耳賊,汝焉敢如此猖狂,竟敢向吾提如此無恥的條件!”
“魯子敬啊魯子敬,這樣喪權辱國的條件,你就該當場嚴辭拒絕,何需再請示我?”
“我孫權堂堂江東之主,豈能受大耳賊如此羞辱!”
府堂內,孫權將魯肅的奏文拍在瞭案幾上,吹胡子瞪眼是大發雷霆。
凌統,徐盛等眾將,無不如打瞭雞血般,皆是跳起來大罵劉備欺人太甚。
隻是罵歸罵,卻無人敢勸孫權拒絕瞭劉備的條件。
拒絕,就代表著舍不得幾萬丁口,選擇瞭放棄程普。
將來倘若要有人為程普之死負責,這鍋誰有膽量背?
孫權偷瞄著眾將,隻盼有人站出來,勸說他放棄交換程普。
可惜諸將們罵的倒是兇,卻無人迎逢他的心意。
孫權無奈,隻得將怒火強壓下來,心中權衡起瞭利弊。
半晌後,孫權咽瞭口唾沫,擺手道:
“速速回書子敬,叫他再與劉備討價還價,吾最多隻能滿足他一半的條件。”
孫權做出瞭衡量。
程普的性命,最多隻值五千降卒的傢眷,再多的話,他寧願放棄程普,背負上薄情寡義,不顧三朝元老生死的罵名。
話音方落。
一直沉思不語的呂蒙,卻忽然開口道:
“主公,蒙以為,主公不妨將計就計,全盤答應瞭劉備的條件。”
此言一出,孫權臉色驟然一變。
全部答應,那可是九千士卒傢眷,近三萬餘口的丁口啊。
這麼多人口,哪怕對傢大業大的曹操來講,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是他。
程普資歷再老,功勞再大,名望再重,他也不值這個價位啊!
你呂蒙乃是我一手提拔的心腹,怎還如此糊塗,揣摩不透我的心思?
你當著眾人的面,這麼公然勸諫,你叫我怎麼回答?
孫權眉頭一鎖,臉色頓時不悅。
“主公,蒙還有下情想向主公單獨陳奏!”
呂蒙卻話鋒一轉,連使眼神,暗示孫權將左右屏退。
孫權遲疑一下,還是準瞭其所請,將諸將屏退。
“子明啊,程老將軍吾自然不能不救,隻是我不比曹賊據有整個北方,吾所握不過江東一隅,幾萬丁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吾一直以為,諸將之中,你是最懂吾之人,卻沒想到你竟也不能體察吾之苦衷…”
左右再無旁人時,孫權便跟呂蒙掏起瞭心窩子,訴起瞭苦來。
呂蒙嘴角卻掠起一抹詭色:
“主公的苦衷,蒙又豈會不知,蒙又怎會讓主公白白送給大耳賊數萬丁口。”
孫權一愣,眼神茫然。
“今曹操已北退,劉備北面威脅解除,必會抽身南下攻取江陵,鯨吞荊州。”
“想必此時江陵的劉琮蔡瑁之流,必是心存畏懼,何況他們先前還被關羽奇襲巴丘,截斷瞭長沙等荊南諸郡糧草兵員北上之路,蒙料他們定然已是焦頭爛額。”
“主公不妨明與劉備結盟,暗中卻與那劉琮締結密約,以其割讓湘水以東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為代價,答應幫他共滅劉備,助其奪回襄陽。”
“如此,主公便可邀劉琮發江陵水軍,從上遊對巴丘發動攻勢,以打通湘水北上通道。”
“劉備必不會坐視巴丘有失,定然會盡起水陸大軍西進,往巴丘與劉琮進行決戰。”
“待二劉廝殺正酣時,主公便可撕毀與劉備盟約,突然發水軍長驅西進,過夏口而不攻,直奔巴丘,從背後給劉備水軍致命一擊!”
“劉備水軍一滅,水權一失,夏口城再堅固又有何用?”
“到那時候,主公攻取夏口,一舉洗雪前恥,豈非易如反掌?”
呂蒙臉上是胸有成算的自信笑意,洋洋灑灑將自己的全盤佈局一一道來。
孫權眼眸漸漸瞪大,臉上的埋怨無奈,轉眼已被無盡狂喜所取代。
“與劉琮暗中結盟,利用江陵水軍將大耳賊水陸主力調往巴丘,吾再趁虛發兵再入荊州,兩面夾擊滅瞭劉備水軍…”
“妙啊,此計當真是精妙絕倫,鬼神難測也!”
孫權拍案叫絕,欣喜無限的大贊道:
“子明啊,你這一計,雖韓信復生,亦不過如此也!”
呂蒙嘴角弧度上揚,雖極力克制,眉宇間卻仍是掩飾不住些許得意。
這時。
狂喜過後的孫權,突然笑容一收:
“可那大耳賊有瞭白衣渡江的前車之鑒,豈能不對吾有所防備,吾大軍一動,劉備方面必會有所示警。”
“倘若劉備聞訊,及時抽調兵馬東歸,於夏口一線攔截吾軍,子明你此計豈非功虧一簣?”
呂蒙嘴角揚起一絲詭色,眼神玩味的冷笑道:
“這就是蒙為何勸說主公,答應劉備以九千降卒傢眷,換回程老將軍的原由瞭。”
孫權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