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此言何意,吾還是不太明白,子明不妨直言。”
孫權還未能融會貫通,便忙又問道。
呂蒙環掃瞭一眼左右,確認無耳目在側,方才壓低聲音解釋瞭起來。
“主公可答應瞭劉備所提條件,不過卻可稍稍討價還價,約定先送五千降卒傢眷以示誠意,另外四千降卒傢眷,則要等劉備送還程老將軍後,主公再隨後送去。”
“隻要劉備能稍稍讓步,同意瞭我們的提議,那蒙此計便可實施瞭。”
“我們可趁劉備與劉琮在巴丘交戰之際,打著送剩餘四千降卒傢眷為名,戰船大搖大擺開入江夏,實則這些傢眷,則全都以我軍士卒所偽裝。”
“如此,我們的水軍便能在劉備毫無防范,不抽調水軍回師攔截的情況下,光明正大的前往夏口。”
“隻等一到夏口,我軍突然加速,晝夜兼程溯江直趨巴丘,必能殺劉備一個出其不意!”
“關羽的水軍措手不及,為我們和劉琮東西夾擊,必可滅也!”
呂蒙越說越激動,將自己的驚天傑作揭破。
孫權恍然大悟,心中迷團就此解開。
“子明你這一計,乃是將計就計,利用大耳賊的猖狂貪心,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妙啊,妙極,此計之妙,當真有張良之風!”
“如今看來,子明你的智計,還在公瑾之上,真乃我江東第一智將也!”
孫權嘖嘖大贊,哈哈大笑道:
“劉備啊劉備,你有蕭和詭詐多端,吾卻有子明神機妙算!”
“子明這一計,就算那蕭和真乃仙人弟子,我量他也絕計不能識破!”
他不停的拍著呂蒙的肩膀,欣喜若狂的眼神,仿佛是撿漏瞭一塊無價瑰寶!
聽著孫權近乎誇張的盛贊,呂蒙嘴角弧度壓制不住,一時間竟有幾分飄飄然的感覺。
下一刻,呂蒙卻暗吸一口氣,強行讓自己冷靜瞭下來。
“不過為顯示誠意,令劉備答應我們的條件,更令其麻痹大意,主公還需大動些幹戈。”
“主公可令周都督傷愈之後,再率大軍北上,兵圍合肥,以顯示主公圖謀淮南的決心,好令劉備知我主力已調離柴桑,就此安心盡調水軍往巴丘,與劉琮死戰。”
“如此一來,此計方才真正算是天衣無縫!”
孫權深以為然,又是點頭贊道:
“還是子明你考慮縝密周全,那蕭和不可小覷,若不動些幹戈,確實不好蒙騙過他。”
“好好好,一切皆依子明之計行事!”
孫權決議已定,臉上陰雲盡散,整個人變的輕松無比,仿佛壓在心頭一塊大石頭,終於就此落地。
他一躍而起來到地圖前,捋著紫髯掃視著巴丘所在,嘴角已鉤起一抹志在必得的冷笑。
“劉備,吾就送你幾萬丁口,讓你猖狂得意片刻又如何?”
“你吃進去的骨頭,用不瞭多久,吾必叫你加倍吐出來!”
“嘿嘿~~”
…
次日,信使帶著孫權回復,起程北上前往襄陽。
兩日後,孫權動身歸往秣陵,並令傷勢稍愈的周瑜,率江東軍主力東歸,由濡須口北上巢湖,再攻合肥。
為確保計策不會泄露,孫權連周瑜也沒有透露實情。
周瑜得知孫權為救程普,不得不以數萬丁口與劉備交換後,自然是大覺羞辱。
隻是苦無救回程普的良策,周瑜雖滿腹憤怒,卻又無法反對孫權。
無奈之下,周瑜隻能勸說孫權,莫要對合肥用兵,當養精蓄銳,隻待程普歸來後,便再向劉備開戰,三攻夏口。
孫權卻以與劉備再度締結盟約,不願二次背盟,為天下人恥笑為名,拒絕瞭周瑜勸諫。
屢勸無果的周瑜,隻得憋著一口鬱氣,不得不率軍北上合肥。
至此,柴桑屯駐的江東軍,隻剩下六千餘人,對夏口已不再構成威脅。
荊北方面,劉備在曹操退軍後,便率主力暫退回瞭襄陽。
幾天後,魯肅將孫權討價還價的回復,獻於瞭劉備。
緊接著,江東方面的細作,便傳回瞭孫權回往秣陵,周瑜率江東軍主力再入巢湖的消息。
又是撤柴桑之兵,又是盡起主力攻打合肥,孫權的誠意已然足夠。
劉備本就寬厚,並非得理不饒人之主,思慮再三之後,便接受瞭孫權的提議,做出瞭讓步。
魯肅是如釋重負,即刻趕回瞭秣陵,向孫權帶回瞭劉備的答復。
孫權也很痛快,數天內便聚攏瞭第一波五千降卒傢眷,星夜兼程送往瞭襄陽。
…
江陵城,州府某密室。
劉琮,蒯越,蔡瑁三人,正在密議。
“孫權那小子竟願化幹戈為玉帛,主動邀我們結盟,此真乃天助主公也。”
“主公,瑁以為主公當與孫權結盟,即刻令我盡起江陵水軍東進,不惜一切代價收復巴丘,擊破大耳賊的水軍!”
蔡瑁是拍著案幾大叫,興奮二字寫瞭一臉。
劉琮端詳著手中孫權密信,卻是眉頭深鎖,臉上看不到半點欣喜。
相反,還有幾分憂慮。
“吾所慮者有三,其一孫氏與先父有仇,兩傢交惡十餘載,如今吾卻與死敵結盟,此舉是否會遭人誹議?”
“其二,孫權開出的結盟條件,乃是令吾割讓江夏,長沙,以及桂陽三郡,如此喪權辱國的條件,吾若答應,如何面對荊州士民?”
“其三,孫氏覬覦我荊州已久,若與之聯手對付劉備,會不會是前門拒虎後門入狼?”
“倘若擊滅劉備後,孫權對我們動手,我們隻區區三個郡,如何能是孫權對手?”
劉琮揚著手中那份密約,道出瞭心中顧慮所在。
蔡瑁一時被問住,隻得回頭看向瞭蒯越。
一直閑品湯茶的蒯越,不緊不慢的放下瞭手中茶碗。
“敵人的敵人便為朋友,景升先公也曾與曹公交鋒十餘載,主公不還是降瞭曹公,今以大局為重與孫權結盟,又有何不可?”
蒯越輕描淡寫,否定瞭劉琮頭一個顧慮。
接著,他抬起頭來,望向劉琮說道:
“至於主公後兩個顧慮,蒯以為完全是自尋煩惱罷瞭。”
“主公結盟孫權的宗旨,乃是為擊滅劉備,奪回襄陽,打通北上之路,好歸降曹公,歸順於朝廷,而非割據荊州。”
“既然如此,主公又何必在意荊州士民的看法,又何必忌憚引狼入室?”
“反正主公降曹公後,這荊州便為曹公的荊州,如何善後,如何對付孫權,乃是曹公需要考慮之事,又與主公何幹?”
蒯越一席話,將劉琮問到啞口無言。
愣瞭半晌,他隻得是一聲苦澀嘆息。
蒯越的話是刻薄,卻又是不爭的事實。
你都降曹瞭,下半輩子都要去許都做富傢翁瞭,還瞎操那麼多心做什麼?
“所以,主公現下所做一切,皆隻有一個目的,便是擊破劉備,奪回襄陽!”
“而現下劉備連破曹公與孫權後,實力已然突飛猛進,今又襲破巴丘,截斷瞭荊南諸郡兵源糧草北上江陵的通道!”
“我們若不能聯手孫權,擊破劉備水軍,奪取回巴丘,莫說是奪回襄陽,隻怕失去瞭荊南諸郡做後盾,我們連守住江陵都有危險。”
蒯越將利害關系擺的明明白白,爾後斬釘截鐵道:
“所以啊主公,我們現下已別無選擇,為瞭保全性命,為瞭保住將來歸順曹公的希望,我們必須與孫權結盟,盡起水軍奪回巴丘!”
劉琮沉默。
良久後。
劉琮拂瞭拂手,無奈道:
“罷瞭,荊州軍政大權,吾已盡付於你二人,你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蔡瑁和蒯越對視一眼,會心一笑。
劉琮卻話鋒一轉,又問道:
“隻是吾聽聞,關羽大破江東軍後,其水軍實力已然大增,縱然我們與孫權結盟,你們可有必勝把握,能打得過那關羽嗎?”
此言一出。
蔡瑁臉上燃起傲色,冷哼道:
“那關羽不過使詐破瞭江東水軍,算不得什麼本事,不值一提。”
“不是瑁口出狂言,陸上交鋒我尚且會忌憚那關羽三分,這江上水戰交鋒,關羽在我眼中,不過一插標賣首之徒而已!”
蒯越亦是神色自信,冷笑道:
“論水戰之能,除已故黃祖之外,荊州無人能出德珪之右。”
“何況,我們還有江東水軍東西夾擊。”
“主公可放心,此戰德珪必勝無疑!”
劉琮臉上陰雲終於散盡,遂不再猶豫,拂手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你們之計,克日盡起江陵水軍,東進奪回巴丘吧!”
…
襄陽城北,水營。
劉備駐馬棧橋,目送著一葉舟船,載著魯肅和程普遠去。
夏口方面關羽已傳回奏報,稱劉備已將蘇飛所部五千降卒傢眷送至。
淮南方面也傳回消息,周瑜率數萬江東主力,已於逍遙津登陸,再度對合肥發起進攻。
這一次,面對周瑜統帥的江東軍,張遼沒敢再率八百鐵騎主動出擊,識趣的選擇瞭龜縮城中不出。
時隔近五月,合肥烽煙再起。
孫權既如約將第一波傢眷送至,江東主力也如約進攻合肥,劉備自然也言而守信,放程普東歸江東。
鑒於程普幽州同鄉的身份,劉備便親自出城,送魯肅程普踏上歸途。
“孫權會不會將餘下降卒傢眷如約送來,這倒是不好說,不過江東方面對夏口的威脅暫時解除,卻是事實。”
“昨日有細作回報,蔡瑁已盡起江陵水軍東進,分明是意圖奪回巴丘,打通荊南諸郡北上通道。”
“主公,我看我們也該按原定戰略,趁著曹操孫權無暇顧及荊州,兩路夾擊攻取江陵,滅瞭劉琮蔡蒯三賊,一舉收取荊州瞭!”
身旁響起徐庶的提醒。
劉備心頭微微一震,眼眸中戰意被點燃。
自回襄陽後,他便與蕭和諸葛亮等眾謀士幾經商議,擬定瞭一道攻取江陵方略。
陸上方面,由張飛徐庶率一到兩萬兵力,由襄陽南下,經當陽南下直取江陵。
水路方面,劉備率步軍主力南赴夏口,會同關羽所部水軍,合三萬五千兵馬,水陸並進,經由巴丘直奔江陵。
最後,兩路兵馬會師於江陵城下,完成對江陵之合圍。
照現下形勢看來,攻取江陵的時機明顯已到。
況且蔡瑁已先發制人,要對巴丘發動進攻,箭已在弦,也由不得他不動手。
“孔明軍師,伯溫軍師,吾欲依元直所說,按原定方略兩路會攻江陵,你二人以為如何?”
劉備卻沒有擅作決斷,目光轉向瞭左右兩位軍師。
蕭和沒作聲。
夏口一役燒死瞭多少腦細胞,薅掉瞭多少頭發,那是職責所在,沒辦法嘛。
現下已回到瞭襄陽,有諸葛亮在,自己何必再搶著勞神傷腦?
也該讓臥龍扛一會,自己好安心摸幾天魚瞭…
“攻取江陵勢在必行,亮也贊同元直意見,按原定計劃兩路進兵,隻是……”
諸葛亮話鋒一轉,羽扇遙指向東面:
“伯溫曾言那孫權視信義如糞土,其白衣渡江的無恥所為,也印證瞭伯溫對孫權的判斷。”
“亮有些擔心,倘使我軍全力進攻江陵,與劉琮鏖戰之時,孫權眼見有利可圖,再次背盟揮師入侵江夏,當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
劉備和徐庶,臉色皆是微微一動。
原本打算摸魚的蕭和,突然也警惕瞭起來。
諸葛亮擔心的沒錯,孫權這個人是狗改不瞭吃屎,絕不能對他抱有半點幻想。
先前其講和結盟,無非是為瞭營救回程普而已,若真就相信孫權能痛改前非,真心結盟抗曹,那他就不配為穿越者瞭。
“主公,孔明顧慮的甚是呀。”
徐庶也連連點頭,說道:
“我水軍現下雖已有一萬八千之眾,但相較於蔡瑁的江陵水軍,兵力依舊處於劣勢,哪怕以雲長將軍的水戰之能,也需要集中全部水軍一戰方有勝算。”
“此時若孫權再次背盟,再度以水軍進犯夏口,那我們該不該抽調水軍回師抵擋?”
“若不回師,則孫權水軍可越過夏口不攻,長驅西進直取巴丘,與劉琮東西夾擊我水軍,則後果不堪設想。”
“若是回師,抽調兵馬少不足以阻擋敵軍,抽調兵馬多,則巴丘方面又恐不敵蔡瑁。”
“兩難呀…”
徐庶一聲輕嘆,眉頭皺瞭起來。
諸葛亮輕搖羽扇,思緒飛轉,思索著兩全其美之策。
劉備亦捋著細髯,眉頭凝成一字寬。
攻取江陵的方略,似乎因諸葛亮的提醒,一時間卡在瞭這裡。
蕭和這下也不好再摸魚瞭,隻能再次搜腸刮肚,琢磨起瞭對策。
“既要防著孫權水軍西進夾擊我軍,又不能抽調巴丘水軍回師。”
“那也就是說,最好不用水軍,就能擋住江東水軍,這可有點難瞭…”
蕭和喃喃自語著,突然間,一個念頭在眼前閃過。
“主公,和倒是想到一個辦法,無需調一舟一船回夏口,亦能擋住江東水軍!”
這章改瞭又改,多花瞭一兩個小時,晚瞭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