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操下場又如何!蕭和:全據長江最後一步,咱們絕不能收手!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數:4550

魯肅願賭服輸,終是選擇瞭歸順。

且此刻他的心境,並非是賭輸之後,那種被迫不情願的歸順,而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歸順。

放眼江東君臣,沒有誰比他更瞭解劉備瞭。

幾度出使,前後長達數月跟隨於左右,足以令他足夠的時間,看出劉備的氣量胸襟,雄才大志,仁義寬和,用人氣度…

他他雖事孫權,心中卻已認定,劉備才是可與曹操匹敵的真明主。

甚至在某些方面,劉備還要遠勝於曹操。

至於孫權,自然是拍馬也追趕不上劉備。

而孫權周瑜幾度失信,本該牽怒於他的劉備,卻反能對他大度待之,更是誠心實意的想要招攬他於麾下。

這樣的明主,魯肅焉能不心向往之?

如今他與孫權周瑜,已然恩斷義絕,自然是再無心理負擔,水到渠成歸順於劉備麾下。

“子敬快快免禮!”

劉備欣喜若狂,忙將魯肅扶起,大笑道:

“吾得子敬這等王佐之士,何愁不能掃除漢賊,平定天下,再造我大漢河山也!”

魯肅聽劉備竟以“王佐之士”來稱呼自己,受寵若驚之餘,不由也徹底安心,於是也大笑起來。

“恭喜主公,又得一王佐之才啊!”

蕭和笑著拱手道賀,爾後向東一指:

“赭圻塞已得,我軍此去秣陵,已是暢通無阻。”

“主公,咱們也不必停留,繼續順江東下直趨秣陵,去瞧瞧那孫傢叔侄,誰現下是江東之主吧!”

劉備遂是下令,七萬水陸大軍,繼續順江東進,直趨秣陵。

赭圻塞離秣陵不過一日水程,次日黃昏之前,前鋒水軍便已抵達秣陵江域。

關羽很快傳回消息,根據細作及斥侯的回報,周瑜果然於兩日前率軍殺回秣陵,發動兵變逼迫孫權讓位。

在周瑜精密的預謀之下,秣陵城裡應外合不戰而破,孫權被迫棄城而走,帶著一幫忠於他的謀臣武將,逃往去瞭吳郡。

周瑜在兵不血刃拿下秣陵後,即刻擁立孫紹為江東新主,並傳檄各郡各縣,宣佈孫權已退位讓賢的事實,令各郡改奉新主孫紹。

與此同時,周瑜將僅存的百餘艘戰船,連同秣陵城北水營也付之一炬。

近萬餘名江東士卒,全部退至瞭秣陵城中,並日夜加固修築城防,往城內調集屯聚糧草。

同時周瑜還以孫紹的名義,向丹陽,吳郡和會稽各郡太守及鎮將傳令,命他們將郡中郡兵鄉兵,統統都送往秣陵聽用。

種種情報表明,周瑜這是擺出瞭破釜沉舟之勢,打算集結他所能調動的一切兵力,死守秣陵,與這座江東心臟共存亡。

“蕭軍師,肅與周瑜相交十餘載,卻遠不及蕭軍師你對他的瞭解,他果然是發動瞭兵變,廢掉瞭孫權。”

聽罷陳到宣讀過情報,魯肅折服又自嘲的目光,看向瞭蕭和。

“依我之見,子敬你的話隻說對瞭一半,周瑜是發動瞭兵變,廢掉孫權卻未必。”

蕭和目光越過秣陵城,望向瞭江東腹地。

“周瑜在軍中是極有威望,然孫權做江東之主近十載,忠於他的人也不少,未必所有人都接受周瑜廢立的事實。”

“依我之見,孫紹的號令,連秣陵所在的丹陽郡都未必盡數遵從,甚至還可能政令不出秣陵城。”

“周瑜真正能調動的力量,也就是徐盛等淮泗武將,以及那一萬江東軍罷瞭。”

劉備深以為然,點頭道:

“伯溫所言極是,如此看來,周瑜這場兵變,反倒使得江東分裂,孫權和孫紹叔侄各自為政,不能集中江東全部之力來對抗我軍。”

“這麼一算,於我軍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左右法正黃忠等諸將,皆是點頭贊同劉備所說。

魯肅略一沉吟後,卻道:

“話雖如此,可這秣陵城乃江東州治,孫氏兩代經營修築,其城依鐘山清涼山而建,城墻皆為山石所築,足可稱之為天下堅城。”

“而三吳富饒,肅離開之前,城中庫府所存餘糧,足夠滿城軍民食半年之久。”

“以周瑜之智計將才,以徐盛等人的驍勇,倘若其決心死守,主公若想破之隻怕殊為不易。”

“倘若久攻不下,曹操勢必會率大軍南下幹涉,我們就要面臨被南北夾擊的局面,這應該是主公不想看到的吧。”

魯肅果然是江東豪傑中,少有的有大局觀之人,這一番分析已不再局限於秣陵城一隅,而將曹操也考慮瞭進來。

“子敬提醒的是,曹操不可能坐視吾收取江東不管,早晚必會下場。”

“若是曹操也摻合起來,局面就復雜瞭。”

劉備點頭稱是,目光瞥向北方,眉宇間掠起瞭幾分忌憚。

蕭和卻神色如常,抬手一指秣陵城:

“仗都打到瞭這份上,收取江東隻差這最後一步,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收手。”

“哪怕秣陵這塊骨頭再難啃,我們也非得啃下去不可!”

“哪怕曹操下場,我們縱然是腹背受敵,兩線作戰,也要咬牙撐下去。”

“主公能否收取江東,實現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就看能不能挺過這一關瞭!”

蕭和一席話,大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豪獵,劉備不禁為之感染。

眼中忌憚煙銷雲散,劉備遂豪然道:

“伯溫言之有理,仗打到這份上,豈有半途而廢之理!”

“就算秣陵再堅固又如何,又算曹操親自下場又如何,吾戰之便是!”

“傳令下去,七萬大軍,即刻圍城!”

劉備豪情萬丈,諸將自然跟著鬥志昂揚。

於是水陸兩軍,七萬兵馬,浩浩蕩蕩會師於秣陵,開始瞭圍城。

秣陵城頭。

聞訊的孫紹和周瑜,匆匆趕到瞭城頭。

看著鋪江而至的劉軍艦隊,看著陸上遮天蔽日而近的劉軍步軍,孫紹不由暗吸一口涼氣。

“公瑾叔父,你不是說你已使瞭計策,至少可將劉備拖在南陵十日,為我們調集兵馬輜重入秣陵,爭取到足夠的時間麼。”

“怎的這才不到三日功夫,劉備七萬大軍竟已殺到瞭秣陵城下?”

孫紹語氣神情中,明顯透著幾分慌張,與當日兵變奪位時痛罵孫權的霸道氣概相比,顯然是雲泥之別。

周瑜望著提前殺到的劉軍,眼中亦是流轉著深深困惑。

思索良久,周瑜驀然明悟,沉聲嘆道:

“若我所料不錯,這必是蕭和那山野村夫,看穿瞭我的詐降之計,故而大耳賊才馬不停蹄,率軍由南陵直趨秣陵。”

孫紹又吸一口涼氣,急道:

“那現下我們該如何是好,劉備七萬大軍,勢必會將我們秣陵城圍成水泄不通啊!”

“圍就讓他圍便是,我們有何可懼!”

周瑜冷哼一聲,臉上重燃傲色:

“我秣陵城乃天下堅城,我們手中還有一萬精兵,糧草也足支半年之久!”

“就算來不及調集更多兵馬糧草入城,以我們現有的傢底,我也有足夠的信心,為主公你守住秣陵城!”

見得周瑜如此自信,孫紹稍稍松瞭口氣,慌張的情緒稍有平伏。

頓瞭一頓後,孫紹卻又問道:

“那大耳賊既已殺到瞭秣陵城下,想來對我江東是志在必得,定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將秣陵城圍困下去。”

“倘若半年之後,我城中糧草吃盡,那大耳賊還不撤兵,又當如何?”

周瑜嘴角揚起一絲冷笑,目光望向瞭江北。

“主公你別忘瞭,天下不止劉孫,還有曹操這個雄踞北方最強霸主。”

“主公覺得,以曹操之雄才大略,他會坐視我秣陵被圍,坐視劉備鯨吞我江東不成?”

聽得周瑜的反問,孫紹忽然被點醒,一時若有所悟。

周瑜抬手遙指北岸,接著說道:

“曹賊本就不會放任劉備鯨吞我江東,孫權的納降更令曹操看到瞭收取江東的機會,我料他早晚必會率傾國之兵由淮南南下。”

“那時曹操數十萬大軍飲馬長江,就算他沒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劉備又焉敢視而不見,將他整條長江糧道都暴露在曹操的兵鋒之下?”

“他既是不敢,定然得分出重兵防范曹操。”

“劉備手中所據,終究不過一荊州而已,以一州之兵馬錢糧,又要圍攻我秣陵城,又要抗禦曹操數十萬雄兵,他有那個實力和膽量嗎?”

孫紹眼眸一亮,頓時又燃起瞭信心。

周瑜又以拐杖一指城外劉軍,一臉自信的冷笑道:

“吾料大耳賊最多圍城三月,必定抗不住曹軍重壓,承受不住錢糧消耗,不得不退兵而去。”

“主公手握擊退劉備大功,勢必威望大增,江東士民誰敢不傾心擁護?”

“那時無需主公出兵討伐,陸遜朱桓等人便會倒戈來投,將孫權綁瞭送回秣陵任由主公處置。”

“主公你這江東之主的位子,將再無人能撼動也!”

周瑜越說越興奮,口吐著唾沫星子,為孫紹畫瞭一張巨大的畫餅,勾勒出瞭一幅美好藍圖。

孫紹聽著是血脈賁張,稚氣未脫的臉上,燃動著興奮與驚喜。

“有公瑾叔父你這番話,吾就徹底放心瞭。”

孫紹長松一口氣,當即向周瑜一拱手:

“公瑾叔父,這守住秣陵的重任,我孫氏一族的生死,父親留下這份基業的存亡,侄兒就全托付在你身上瞭。”

“叔父,請受我孫紹一拜!”

孫紹這般尊敬感恩的態度,自然是令周瑜大為感動,忙是將孫紹扶起,大表瞭一番決心。

孫紹安下瞭心,方才下城回府而去,將軍政大權盡數交付給瞭周瑜。

送走瞭孫紹,周瑜目光轉向城外,自信的眉宇間,卻閃過一幾分悵然。

“子敬,此刻的你,恐怕已降瞭那大耳賊,永遠棄我而去瞭吧。”

“今日之後,你我便是生死之敵瞭…”

河東郡,蒲坂津。

一艘艘的船筏,正運送著曹軍的殘兵敗將,從對岸倉促逃歸。

曹操駐馬於岸邊,眉頭深鎖,鐵青著一張臉凝視著黃河對岸。

他隱隱約約甚至能聽到,馬超那幫西涼虎狼,正在對岸向他耀武揚威。

“那馬兒竟識破瞭孤的聲東擊西之計,可恨~~”

曹操忍不住嘀咕罵瞭一聲。

按照他原先佈局,十萬西涼軍皆被他吸引至潼關一線,北面的蒲坂津一線,勢必疏於防備,兵力空虛。

於是他便令夏侯淵打著他的旗號,繼續佯攻潼關,自己卻率軍趁夜北渡黃河進入河東郡,爾後星夜兼程直奔蒲坂津渡河進入關中。

誰曾料到,西涼人早有防備,馬超提前兩日便率數萬精兵於西岸埋伏,給他來瞭個半渡擊之。

渡河不成,白白損數千士卒,他自以為精妙的佈局就此破滅。

“西涼諸將多為有勇無謀的匹夫,莫非是那徐庶猜到瞭丞相意圖,提醒瞭韓遂馬超增兵蒲坂津?”

身旁程昱如此猜測道。

曹操一尋思,似乎除瞭程昱所說外,再無其他解釋。

“大耳賊,又是你~~”

曹操是咬牙切齒,臉上燃起恨色。

你劉備好好的打你的江東就行瞭,非要千裡迢迢派瞭徐庶來關中摻和上這麼一腳,壞瞭我平定關隴的好事!

殺曹洪這筆賬還沒算呢,現下又添一筆新賬,曹操焉能不惱恨。

“丞相,徐公明有八百裡急報送到!”

馬蹄聲響起,劉曄匆匆忙忙趕到。

徐晃急報?莫非是江東戰局又有變化?

曹操心頭一緊,一把將那帛書奪過,迫不及待的展開來急看。

幾眼看過後,曹操臉上陰雲頃刻間一掃而空,陡然間放聲狂笑起來。

“天助孤也,天助孤也啊。”

“這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老天終於長瞭眼睛,開始幫孤瞭!”

“哈哈哈——”

眾人皆是神色驚奇,不知那急報上寫瞭什麼,令曹操突然間欣喜若狂。

曹操遂將那道帛書,展示給瞭程昱等人。

程昱眾人圍看之後,頓時恍然大悟,跟著一片驚喜。

徐晃在急報中稱,孫權要將江東諸郡及軍政大權,全部歸還於朝廷,自己願率孫氏前往許都拜見曹操!

呂范執孫權的降表,已經在路上,徐晃提前快馬加鞭,先行一步向曹操報喜。

“孫權這是被劉備打到失去瞭信心,為保性命不得不真降丞相!”

“如此一來,丞相便能不費一兵一卒,將江東收入囊中!”

“到時我們就能從北面和東面,對荊州形成夾擊之勢,我兩路大軍合擊,何愁不能擊滅劉備,收復荊州!”

“丞相,這確實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外之喜啊!”

程昱立時看出瞭這道急報的份量,欣喜激動的道出瞭其中好處。

“今蒲坂一戰失利,我軍想要殺入關中已是萬難,繼續與西涼諸將對峙下去,已沒有意義。”

“倘若使劉備鯨吞江東,全據瞭長江,則其對丞相之威脅,將遠勝於一盤散沙的西涼諸將。”

“丞相,曄以為丞相也當抓住此天賜良機,即刻回師淮南,發兵過江接管江東!”

劉曄也欣然進言。

曹操深以為然,當即收起大笑,拂手喝道:

“傳孤之命,大軍即刻回師南下,直奔淮南!”

“傳令曹純,率四千虎豹騎先出發,會合瞭張遼的合肥軍團,火速南下與徐晃所部。”

“三路人馬先行過江,阻擋大耳賊進軍秣陵!”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