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等眾臣,不由打瞭個寒戰。
屠城!
他們的魏公,這是被徐州人的反叛所刺激,一怒之下要三屠徐州!
張郃等武將們,皆是殺人如麻的主,早已練就一顆鐵石心腸,曹操屠與不屠徐州,他們皆都無所謂。
賈詡自然知曉屠城的惡果,卻神色平靜如常,眼神是波瀾不驚,沒有任何出言勸阻的意思。
荀攸卻是心頭咯噔一下。
你為什麼明明打下瞭徐州,卻不敢委派心腹掌管,而要依靠臧霸幾個泰山軍來鎮守徐州?
不就是因為屠城屠的太狠,怕直接統治徐州人會不服,隻能靠臧霸這些地頭蛇間接統治麼。
過瞭這麼些年,好容易快要化解掉徐州人對你的仇恨,眼看著就能趁著南征機會,削弱瞭臧霸對徐州的控制,將徐州置於你直接掌控之中瞭。
這等關鍵時刻,你卻又要一怒之下屠城?
這要是三屠瞭徐州,隻怕徐州人要世世代代銘記這份血仇,永不會臣服於你曹魏。
你就算收復瞭失地,重新奪回徐州,也隻是奪回瞭一塊燙手的山芋,有什麼意義?
“魏公,臣以為——”
荀攸正要出言勸諫,話到嘴邊時,看著曹操那滿是戾氣的臉時,隻好又咽瞭回去。
他終究是謀臣,而非諫臣。
一個為瞭自己的前途,可以主動跟叔父荀彧切割,積極勸曹操進位為公的人,又怎會不識時務,冒著觸怒曹操的危險忠言犯諫呢?
一聲暗嘆後,荀攸默默的低下瞭頭。
“父親,兒知道徐州各地的叛亂,令父親甚為憤怒,但兒臣還是請父親息怒才是。”
“徐州人本就對我曹傢有恨,如今若再一怒之下屠之,隻怕非但不能震懾懲戒他們,反倒會將徐州人全都推向劉備那邊。”
“到時這一州士民走投無路之下,為求活命,必會拼死相助劉備,與我大魏為敵!”
“如此一來,豈非為我們收復失地,擊敗劉備徒增難度?”
“況且現下父親已為一國之主,若再用此霹靂手段的話,隻怕也會有損父親仁恕之名呀。”
無人敢勸諫曹操,反倒是曹沖站瞭出來,滔滔不絕的陳明瞭利害關系。
荀攸暗叫不好。
這位曹傢神童,雖也略通人情世故,卻終究太過年輕,遠不及他們這些人精。
若放在平時,你說這麼一通大道理,曹操不但會聽你,甚至還會大加贊賞,誇你心懷仁義。
畢竟曹傢最缺的就是仁義嘛。
現下什麼情況?
十萬大軍被劉備打得死傷無數,舉州臣民皆反,曹操是顏面威名掃地,氣到瞭失去瞭理智。
你這個時候忠言逆耳,這不是找罵麼…
“你小小年紀,能懂什麼!”
曹操怒瞪向曹沖,傲然道:
“你老子我打下的這個天下,靠的是我手中的刀夠鋒利,從來靠的不是什麼仁恕!”
“隻有大耳賊那種偽君子,才用什麼仁義來收買人心!”
“孤就是要血洗徐州,讓那些背叛孤的徐州人知道,背叛孤是什麼下場!”
“他們恨孤就讓他們恨去,誰敢反抗孤,孤就統統殺掉,大不瞭孤就把徐州屠他個雞犬不留!”
曹沖聽的是渾身發抖,臉色煞白如紙,驚懼的目光看著曹操。
當年曹操屠徐州,他尚且年幼,長大後隻是道聽途說而已,心中總歸是半信半疑。
今日,他算是親眼見識到瞭自傢父親殘暴鐵腕的一面。
他是發自內心的畏懼瞭。
於是咽瞭口唾沫後,曹沖隻得乖乖的閉上瞭嘴巴,打消瞭繼續勸諫的念頭。
曹操遂盡起大軍出彭城,沿泗水東進直奔下邳。
此時夏侯惇從中潁水一線抽調的四萬餘兵馬,已抵達瞭彭城。
曹操合原有敗兵,已有五萬餘人,一時兵勢復振。
而青州方向,曹真也率兩萬兵馬從鄴城趕來,會合青州鎮兵約一萬餘人,南下由瑯邪進攻東海郡。
兩路魏軍合擊徐州,妄圖解下邳之圍。
楚軍方面。
當曹操抽調兵馬,增援徐州之時,劉備自然也沒有閑著。
你抽調中路兵馬,我也抽調。
潁水方面,張飛所率中路軍,約有兩萬兵馬,從淮南緊急抽調到瞭徐州。
應天方面,諸葛亮得知徐州戰事進入瞭最前鍵時刻,遂將最新編練的一萬府兵,來不及訓練便送往瞭前線。
楚國雲集於徐州兵力總數,已達到瞭空前的近十萬之眾。
劉備遂令甘寧統一萬五千兵馬,北進至瑯邪治所開陽,以阻擋青州南下的魏軍。
黃忠張燕及龐統三人,則率兩萬五千兵馬,西進搶占呂由城,阻擊自彭城而來的曹操五萬主力。
劉備則自統六萬北府精銳,繼續圍攻下邳城。
楚軍五倍於城中魏軍,正常情況下,是可以將下邳城圍成水泄不通。
劉備卻在蕭和的提議下,依舊采取瞭圍三闕一的圍困方式,為守軍打開瞭一個口子。
目的,自然是方便消息進出下邳,讓滿城的軍民知曉外面已舉州皆降,以此來動搖守軍的軍心意志。
當然,臧霸如若肯率軍棄城突圍,自是最好不過。
如此楚軍就能兵不血刃,輕松攻占下邳城,以完成對整個徐州的占領。
一切都在按照蕭和預想的發展。
在劉備那封“告下邳軍民書”的攻心戰術下,城中士民早已被勾起瞭對曹操仇恨,無不是萌生瞭背魏降楚的念頭。
他們隻是忌憚於曹操還掌握著徐州大部,擔心曹操隨時會殺回來,對他們秋後算賬,故而不敢輕舉妄動。
而當他們得知,下邳郡諸縣皆已降楚,乃至整個徐州已群起降楚,下邳城已被圍成一座孤城的消息後,擔憂顧慮旋即一掃而空。
於是意圖越城出逃者,密謀舉事作亂奪城者,暗中向劉備投降者,如雨後春筍一般冒瞭出來。
哪怕是臧霸控制的嫡系泰山兵,信念動搖,萌生降楚者也不在少數。
圍城不到一月,下邳城已是人心思亂,風雨飄搖。
…
下邳城,郡府內。
臧霸正眉頭深鎖,盯著手中那道書信。
那是一封招降書,乃是劉備親筆所書,剛剛派使者送入城中。
盡管糜竺等分析,臧霸與曹魏已深度綁定,又不肯放棄對徐州的實際掌控權,肯開城歸降的機會不大。
劉備卻不是那種趕盡殺絕,不給對方留後路的人。
於是他仍報著一線希望,寫下瞭這道招降書,盼著臧霸能扭轉心意,開城投降。
“劉備,當年你如喪傢之犬般被呂佈趕走,沒想到,有朝一日你竟能以南方霸主的身份殺回來,我是真真沒料到啊…”
臧霸搖頭一聲苦澀慨嘆,將那招降書拍在瞭案幾上。
“大哥,咱不能降那劉備啊,咱哥兒幾個的傢眷,現下可都在鄴城為質呢!”
“你想想魏公的手段,若是聞知咱們降瞭劉備,不得把咱們妻兒老小殺盡啊!”
一旁的吳敦面色急切的叫嚷起來,生恐臧霸動瞭降心。
話音方落,尹禮卻道:
“老吳啊,你也不看看現下徐州是什麼形勢,外邊可是舉州皆反,除瞭咱們下邳城,都已降瞭那楚公。”
“咱們這下邳城已成瞭一座孤城,城中還人心惶惶,想背魏降楚者不計其數。”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下降楚才是咱們泰山軍的唯一出路。”
此言一出,臧霸眉頭一皺。
吳敦更是勃然大怒,斥道:
“你說的倒輕巧,咱們兄弟幾個,就你一人無兒無女,沒有人質握在魏公手裡,你孤傢寡人一個,當然想降誰就降誰瞭。”
尹禮面露怒色,正色道:
“老吳,你當我力主降楚,是單為我自個兒嗎?”
“我是為瞭咱們泰山軍,為瞭城中這萬把號的兄弟,為瞭咱們兄弟幾人的性命!”
“這下邳城守是絕不可能守得住,一旦楚軍強攻破城,咱們泰山軍便有全軍覆沒之危,到時莫說是傢眷,連你們自己的性命都要保不住啊!”
吳敦語塞,滿腹怒言被尹禮懟瞭回去。
臧霸指尖敲擊起瞭案幾,卻依舊沒有表態出聲。
“你口口聲聲為瞭我們兄弟,可你別忘瞭,仲臺可是死在瞭劉備手中,他的仇你不報瞭?”
吳敦又找到瞭新的反對理由。
尹禮卻冷哼一聲,諷刺道:
“仲臺是死在瞭楚公手中,可你也別忘瞭,老昌可是死在曹操刀下,這個仇你怎麼就不想著去報?”
吳敦再次被懟到啞口無言。
泰山幫以臧霸為首,還有孫觀,吳敦,尹禮和昌豨四人,五人以兄弟相稱。
當年昌豨敬慕劉備,不服曹操,曾舉兵反叛,後為於禁所敗,不得不向於禁請降。
結果於禁以曹操圍攻後降者不赦為由,將昌豨斬殺。
尹禮言下之意,曹操和劉備手中,都沾有咱們兄弟的血,你老哥就別拿這種事當幌子瞭。
“再者,那曹操此番南征,分明有借此削弱咱們泰山軍的意圖。”
“這幾場敗仗下來,咱們泰山兵死的最多,就剩下瞭下邳城裡這一萬多人。”
“大哥啊,咱不能拿這點最後的傢底,為曹操死節盡忠瞭呀!”
尹禮苦苦相勸,言語中已直呼曹操之名,對曹操的不滿已毫不掩飾。
臧霸卻臉色一沉,不悅道:
“子度,註意你的言辭,你我現下還是魏臣,你直呼魏公之名,是為大不敬!”
尹禮一震。
臧霸眼睛微微瞇起,舊事浮現心頭,反問道:
“你難道忘瞭,當年呂佈竊奪徐州,我不奉劉備之命出兵相助,反而歸附瞭呂佈嗎?”
“有這筆舊賬在,吾若降劉備,他能不秋後算賬?”
臧霸終於表態,道出瞭心中顧慮。
尹禮略一沉吟,卻道:
“那楚公素來寬仁大度,以其胸襟氣量,必不會計較這些陳年舊事?”
“大哥莫非不知,他麾下黃忠,甘寧,魯肅那些謀臣武將,大半皆曾是他敵人。”
“如今呢,哪個不是在楚國官居高位,那甘寧甚至做到瞭征東將軍的位置。”
“大哥,我覺得你的擔心實是杞人憂天,完全沒必要。”
臧霸嘴角鉤起一抹不屑,冷聲反問道:
“劉備是寬仁大度,可他楚國推行的卻是府兵制,為兄問你,吾若降瞭劉備,泰山兵還能是我們兄弟的泰山兵嗎,這徐州還是咱們兄弟說瞭算嗎?”
尹禮語塞,驀的明白瞭臧霸真正顧慮。
楚國推行的是府兵制,兵為國傢所有,而非將帥私有。
你臧霸降楚,劉備就算不計前嫌,給你高官厚祿,卻絕不可能允許泰山兵繼續做你的私兵。
你還想指望著劉備,如曹操待你那般,委以青徐之重,繼續讓你做徐州實際上的話事人?
你想什麼呢。
尹禮嘆瞭一聲,說道:
“大哥的顧慮我明白,愚弟又何嘗不想如從前那般,繼續跟著大哥專制徐州。”
“可現下形勢已變,徐州為楚國所占,已是大勢所趨。”
“你我兄弟,能保住性命,保得一個榮華富貴已經是萬幸,大哥焉能還貪心不足,奢望著還像從前那般坐享徐州軍政大權?”
臧霸沉默。
良久後,他拳頭一擊案幾,眼神已猙獰如鐵。
“為兄相信,隻要你我兄弟齊心,守得下邳數月不成問題。”
“魏公絕不會放棄徐州,也絕不會放棄下邳,現下他兩路大軍正猛攻劉備,早晚必能殺回下邳,為我們解圍!”
臧霸深吸一口氣,決然道:
“吾意已決,死守下邳待援,絕不向劉備乞降!”
吳敦松瞭口氣,當即大贊臧霸英明。
尹禮無奈,眼見臧霸決意如此,也隻得勉強的說幾句願隨大哥死戰的表態。
…
兩天後,楚營。
一位須發半白的老者,借著夜色掩護踏入中軍帳,將一道密信獻於瞭劉備。
“此乃吾孫陳肅,剛剛送出來的親筆密信。”
“他已聯系瞭城中十餘位欲歸順楚公的義士,並說服瞭泰山軍武將尹禮,三日後興兵舉事,裡應外合助楚公攻破下邳!”
老者捋著花白的細髯,講述著信中內容。
“既是如此,那這信不看也罷,孤信陳公便是。”
劉備密信也不去看,起身向陳珪一揖:
“多謝陳公施以援手,助孤收復下邳,免除我軍將士無謂之犧牲。”
陳珪慌忙起身。
“當年老朽父子為傢族存亡所累,不能助楚公奪回徐州,實為慚愧。”
“元龍每每提及,都稱對楚公心懷愧疚。”
“該是老朽感謝楚公,讓老朽有機會補彌當年過錯,瞭卻元龍生前一樁憾事,以慰他在天之靈。”
陳珪面帶著愧色,顫巍巍的向著劉備深深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