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東王見摩爾

作者:大羅羅 字數:3152

瑪利亞的玉手輕輕劃過果敢級巡洋艦圖紙,一雙藍眸子卻斜睨著倚在紫檀木太師椅上的男人:“要帶哪套圖紙?英國佬給的摻沙子的贗品,還是凜子從帕爾默家族弄來的真本?”

原來英國人在轉讓給太平天國海軍部的果敢級巡洋艦的圖紙中摻了假!

好在王琰和凜子早就防著英國佬的這一手了,再加上帕爾默造船與鋼鐵有限公司在幾個月前就和太平天國的海軍部簽訂了在上海開辦合資造船廠的合同——這是中英“三十年條約”中規定的大項目,計劃總投資三百萬銀元,其中帕爾默公司用技術和設備出資,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太平天國出土地和現金,占百分之五十一。

有了這個項目,王琰和凜子就有了接觸帕爾默公司技術人員的渠道有了渠道,就能挖工程師和買圖紙副本了。

羅耀國得意洋洋地道:“凜子用賓夕法尼亞州的石油預言,把帕爾默家的那個老東西哄進了真約派——這事辦得漂亮。”

瑪利亞湊到羅耀國的身旁,輕聲道:“帕默爾家的那個老家伙說用贗品圖紙也能造船,就是蒸汽管道容易泄漏,傳動系統容易故障,搞不好會在海上變成純風力的帆船。”

“東王不是最愛大英的堅船利炮?”羅耀國冷冷一笑,扭頭對王琰道:“那就把英文原版給他,再派個帕爾默公司的工程師隨行——記得給那個工程師安排個日本小妞當如夫人。”

王琰領命而去,羅耀國隨后又對劉麗川說:“劉主教,你回去準備一下,也和瑪利亞一起去趟朝鮮。把爪哇發生的事情和楊東王通報一下.再問問他是不是支持爪哇天國?”

看到劉麗川也領命離開了,瑪利亞這才湊到羅耀國身邊,輕聲問:“殿下,您就真的不擔心東王真的把朝鮮、日本發展起來,變成鎖住天國的鎖鏈?”

羅耀國嗤笑一聲:“不怕的,只要朝鮮、日本是被真約派發展起來的,就當不了你們這些洋人的狗!”

被真約派搞起來和當狗當起來是不一樣的!前者和太平天國是一個體系,后者則是融入了洋人的體系.

想到這里,羅耀國就在瑪利亞的臀部上重重拍了一巴掌,瑪利亞蹙了下秀眉,似乎有些哀怨地看了這位“天使”一眼:“奴家和那些人可不一樣,奴家是您的.那個娜塔莉婭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

“吃醋了?”羅耀國笑嘻嘻看著瑪利亞的水汪汪的藍眼睛,“我看中的是娜塔莉婭的血統,她是有可能成為俄羅斯女皇的.所以她歸根結底屬于俄羅斯!而你只屬于我!快去快回,等你從朝鮮回來,再陪我走一趟四川!”

“四川?”瑪利亞又一愣,“殿下要出兵四川了?”

羅耀國笑著點點頭:“今年江南、淮南、淮北、湖廣等地都風調雨順,遼寧的麥子也大熟了終于有糧食可以收四川和云貴了,上海的江南制藥廠需要那里的黃連。在印度鎮壓起義的英軍和石翼王的人馬,一定會很需要黃連素。那里的大腸桿菌比印度起義軍的火槍厲害!”

1857年7月1日正午,在一條渡船上,那位釜山關的朝鮮稅官李在榮李大人抹了把額頭的汗,指著對岸炊煙裊裊的村落:“那邊就是麻浦里,東王均田令施行的模范村。”

跟在他身后的就是文咸、摩爾一行了。

他們是6月15日才從釜山出發,走陸路北上,一路走一路考察,花了足足半個月才走到了漢城附近。這一路,他們見到了許多窮,但快樂的朝鮮村子。

平心而論,這些朝鮮村子比他們在長崎附近見到的日本村子更窮,人多地少的困境是中日朝共有的,中國到底地方大,相對還好一些,日朝則是一個德行。

而日本自古盛產黃金、白銀、黃銅,可以從中國進口商品,所以看上去就顯得富裕。而朝鮮的貴金屬不多,買不起“中國制造”,顯得就更窮了。

不過在實行了分田分地、打倒兩班后,朝鮮的窮人總算可以挺直腰桿了,而且沒了地租和高利貸的盤剝,他們算是吃上了五百年來第一口飽飯,自然就“窮開心”了。

摩爾也擦了一大把汗水,然后戴上眼鏡。他看見二十幾個穿麻布短打的農夫正在踩水車,他們的脊背曬得黝黑發亮,褲腳卷到膝蓋上方,露出精瘦卻結實的小腿肌肉。

更遠處,新修的引水渠正在將山上流下的清水灌入水田,早稻的穗浪中偶爾可以見到幾個戴斗笠的農婦。

“三年前這里還都是兩班的私田。”李在榮的漢話帶著遼東口音,“東王把土地分給農戶后,糧食產量增加了五成!”

“增加了五成?”白斯文有點不太相信,“真有那么多?”

李在榮點點頭:“有的!東王不僅給大家分了田,還給大家發了鐵質的農具,還組織大家修建引水渠.”說著話,他的眼淚就下來了,“東王的恩情真是還不清啊”

這已經不是這個朝鮮官員第一次哭了。摩爾和弗里德里希都看著白斯文,仿佛在問:“你們東亞的男人都那么愛哭?”

白斯文聳聳肩,用英語道:“中國的窮人天生反骨,壞得很沒那么會念主子的好!”

李在榮也能聽懂一些英語,抹著眼淚說:“那是你們沒有東王那樣的天降明君!”

正說著,渡船已靠上碼頭。穿草鞋的船夫接過銅錢時,弗里德里希注意到他胸前掛著十字架,懷里還揣著一本《東殿真約》——這是東王楊秀清在朝鮮刊印的《真約》,封皮上印著他自己的頭像!

村口老槐樹下,七十歲的里長金萬福正在給孩童分麥芽糖。見洋人過來,老人顫巍巍從懷里掏出銅十字架,用生硬的漢話說:“天父保佑!”

“您會說漢話?“白斯文饒有興致地打量老人補丁摞補丁的短掛。

“托東王恩典,村里開了夜校,老朽也學了一些。”金老漢指向祠堂方向,那里隱約傳來誦讀聲,“老朽孫子在學堂背《農政全書》,比我這把老骨頭強多嘍。”

其實朝鮮話就是漢話的方言,此時朝鮮的文字更和漢話完全一樣,許多朝鮮的讀書人都會一些漢話。腦子稍微好使一點的朝鮮人,都能很快學會漢話。

弗里德里希用藤杖指著遠處即將可以收割的稻子:“這些糧食要交幾成賦稅?”

“三成歸圣庫,其他都是咱們的。”金老漢抹著眼淚道,“東王的恩情實在還不完啊!”

白斯文突然冷笑:“羅耀國在中國只能收到一成!”

金老漢瞪了他一眼:“那是天朝上國的百姓福厚,我們有東王就滿足了東王是朝鮮國自箕子以來第一仁君!”說著他又抹起了眼淚:“東王的恩情比海深,比天高.”

次日凌晨,焦煤燃燒時發出的刺鼻味道提前十里宣告了漢城鐵廠的存在。當朝陽攀上冠岳山時,眾人終于望見江邊林立的煙囪。十座攪煉爐噴吐的青煙與晨霧交融,把天空染成鐵灰色。

“每小時能煉三百斤熟鐵。”俄羅斯總管圖波列夫扯著嗓子介紹,他油膩的工裝外罩著東王賞賜的蟒袍,“反射爐每月出四十噸鋼,能鑄十二門二十四磅炮!”

鑄鐵車間里,二百名穿著厚厚的麻布工作服,熱得渾身出“水”的工匠正在操作坩堝。來自佐賀藩的大匠石井鶴山突然暴喝,二十個日本學徒齊刷刷舉起鐵鉗——燒紅的炮管胚料被送入鍛錘時,飛濺的火星在麻衣上燒出一個個黑點。

“這些倭工月錢多少?”白斯文突然發問。

圖波列夫的絡腮胡子抖了抖:“包吃住,月給朝鮮圓一塊半——抵得上他們老家三石糙米,大匠的工錢則翻十倍!”

白斯文笑道:“那洋匠的月錢是多少?”

圖波列夫笑道:“自然比日本大匠還要再多幾倍!”

白斯文又問:“漢城鐵廠的煤炭、鐵礦石又從哪里來?朝鮮本地的鐵礦、煤礦供應得上嗎?”

圖波列夫搖搖頭:“暫時還不行,朝鮮的礦都在大山里,需要花很多錢開發!所以現在漢城鐵廠的煤炭、鐵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

白斯文噗哧一笑:“都是從中國運來的,還用了高價的工匠,你們的漢城鐵廠應該很難賺錢吧?”

圖波列夫倒也不瞞著他,點點頭道:“的確不賺什么錢”

白斯文笑著問:“如果我沒有記錯,東王麾下還有十萬太平軍將士,還有二十萬家眷這些人一年又要花費多少?靠朝鮮的一千多萬農民能供得起嗎?”

“這”圖波列夫回答不了。

而摩爾和弗里德里希則向他投去了“懷疑一切”的目光。

鑄炮車間突然響起鐘聲。二十名朝鮮工人推著用來運輸大炮的板車出了車間,最新鑄造的滑膛炮還冒著熱氣。而楊秀清不知何時出現在車間二樓,他的獨目掃過底下來參觀的洋人,目光最后落在了白斯文身邊的矮胡子洋人身上。而他身邊則立著稻子和金發碧眼的瑪利亞。

瑪利亞則指著摩爾:“東王,那個人……我在通天鏡里見過的!他叫卡爾……”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