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第 287 章

作者:春山猶枝 字數:3323

陸景堂讀書,那是好幾年前的事兒瞭。

那會兒陸傢大郎陸景賢到瞭開蒙的年紀,陸文達想送長子去陸傢族學讀書。

他幼時便是趕上瞭好時候,陸傢族學初辦,讓他在陸傢族學開瞭蒙。

後來年紀大瞭,才轉去別處,另拜瞭老師走科舉路。

現如今他長子已經八歲,那些大傢子弟,往往五六歲便已經開蒙,八歲時已開蒙結束。

但農傢子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農傢子傢境無法同世傢子相比,孩子即便天生聰慧,幼時缺乏學習環境,且吃不飽吃不好,營養不足,身體發育遲緩,所以開蒙往往也晚上幾歲。

陸文達讀瞭書,自詡耕讀之傢,“之傢”光有一個讀書人可不行。

他的長子,便該傳習他這個父親的天賦,也作一個讀書人。

原本傢裡供養陸文達一個,已經十分吃力,他又提出再讓陸景賢也去學堂,大房二房自然不願意。

陸文元憨厚嘴笨,心裡覺得不行,也不曉得如何反駁。

二房兩口子卻機靈得很,小劉氏給陸文仲出瞭個主意,讓他跟陸傢二老說:“不是不願意送大郎去念書,隻不過傢中現在實在境況艱難,不如先全力供養三弟,待得三弟考中秀才,傢中發達,自有錢財供大郎讀書上學。”

這般迂回,而不是直接拒絕,加上陸傢二老也清楚傢裡境況確實不好,便答應瞭,與陸文達說,讓他先教大郎讀書識字,去學堂的事,且待他考上秀才。

當時這事是這般說的,陸文達因為屢試不中,卻又心高氣傲,沒法反駁爹娘的話。

可不知怎地,過瞭兩月,二老又改瞭主意,要送陸景賢去學堂。

小劉氏私下曾跟陸楊氏說過,說是三房夫妻倆的謀劃,可這回陸傢二老鐵瞭心,再用之前的說辭,他們便說這般提議的人心懷不軌,是想耽誤大郎學業。

還說他們當伯伯伯娘的,這般小氣,竟不盼著侄兒好。

這話說得著實氣人,誰傢還沒個小郎瞭,自傢兒的孩兒還在地裡刨泥巴,又去供別人的兒子。

陸文達那是已經讀到這個時候瞭,讓他放棄科舉不讀書瞭,等於之前到投入都打瞭水漂,所以才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那會兒陸景堂不過六歲,但他早慧而內秀,曾在三叔窗外聽他讀書,便背會瞭半篇文章。

雖不解其意,也不知字形,靠著好記性,硬是聽背瞭下來。

那會兒陸景堂心中便有瞭個念頭:阿爺阿奶還有他阿爹,都說讀書是件難事,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可在他看來,讀書並不難。

恰恰相反,讀書在他看來,比種地幹活容易多瞭。

我也想讀書。

這個念頭早早在他心中生下瞭根。

但他也知道,三叔不會教他。

於是陸景堂誰都沒說,陸文達第一次提出要送陸景賢去學堂的時候,陸景堂心中生出野望,若是堂哥能去,他是否也能同去學堂?

後來陸景賢沒去成,陸景堂便提都沒提。

再後來,陸傢二老要送陸景賢去陸傢族學讀書,陸景堂鼓足勇氣,同爹娘提出,他也想去學堂念書。

陸文元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他說:“大郎似你三叔,天生有文氣,你是我的種,便是土裡刨食的命。”

陸文元說這話,是有原因的,當年陸大人朝中選官,志得意滿,讓族中開瞭族學。

為瞭督促族中子弟進學,族學初開的頭幾年,入學條件十分簡單,束脩意思一下便可,有的人傢太窮,送幾個雞子過去,也能讓傢中孩子在族學中讀上半年,好歹識上些字,不做睜眼瞎。

景年的爺爺陸滿倉那會兒尚年輕,正是能幹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長子和二子是雙生,皆是九歲,三子七歲,正是適合開蒙讀書的年紀。

這會兒送孩子去族學讀書,跟撿便宜似的,陸劉氏是個精明的,二話不說,把三個兒子都送去瞭。

她想著,不管哪個兒子能學著識幾個字,往後便是去縣城飯店、茶館裡當個跑堂子的小二,也比在鄉下種地強。

於是陸文元兄弟三個,便去瞭族學。

進學堂沒多久,三兄弟便顯出明顯差別。

陸文元學得最不好,便是整個蒙學,他也是成績最差的那批。

陸文仲貪玩愛玩,定不下心,在學堂呼朋喚友,字沒認幾個,異姓兄弟認瞭一堆。

反而是年紀最小的陸文達,好學愛學,也耐得下心。

學堂老師特意同陸滿倉夫妻講,說陸文達有天賦,繼續讀下去,或可有所成就。

在沒見識的陸滿倉夫妻眼中,學堂夫子,那就是頂頂有文化、有能耐的人物。

他說他們傢三郎會有出息,那定然不會是假話。

陸文元三兄弟在學堂中讀瞭半年書,差距越來越大。

夫子直言,讓陸文元下半年不用來瞭,浪費彼此時間。

當然,勸退的不止陸文元一個,學堂成績靠後的三分之一學生,都被勸退瞭。

陸氏族學是為瞭培養人才,不是真的那般好心,為族人幼童掃盲。

陸文仲在被勸退的邊緣徘徊,後來也回瞭傢,不再想讀書的事,專心種田。

也就是那個時候,陸文元感受到瞭他和三弟在讀書上的差距。

沒去學堂之前,他是傢中最能幹的孩子,他力氣大,幹活利索,不管什麼活,很快就能上手。

反而是三弟,文弱不堪用,力氣小,地裡的活兒幹得也不好。

陸滿倉夫妻原本還發愁,這個孩子往後可怎麼辦,這般無能,怕是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說妻兒老小瞭。

誰想到,東邊不亮西邊亮,陸文達的天賦,竟在讀書上。

因著幼時的這段經歷,陸文元也斷定瞭陸景堂會跟他一樣,完全沒有讀書習字的天賦。

陸景堂的請求,被陸文元毫不猶豫否決瞭。

可陸楊氏和陸萍都支持陸景堂,她們乍聽陸景堂說想讀書,想去學堂,也十分詫異。

但她們都盼著陸景堂好,讀書識字是件好事,陸景堂有這個願望,她們都願意為他爭取一番。

陸萍反駁陸文元說:“二郎同大郎,都是阿爺的孫兒,如何就不同瞭?”

陸楊氏也說,她可以再多做一些繡活,晚上借著月光,可以打些絡子,也能多賣些錢財,拿來給她二郎讀書。

妻子女兒都這般說,陸文元便動搖瞭。

後來又經歷瞭許多困難,陸景賢去學堂都折騰瞭那般久,更別說陸景堂。

二房或是想著,若此事能成,或許三郎四郎往後也有機會讀書,便一力支持。

陸文達則是想表現自己的大度,沒有獨占傢中資源的意思,也贊同陸景堂同去學堂。

不過他提出一個條件,說傢中供不起太多孩子一同念書,便讓兩個孩子比一比,半年過後,看看哪個成績更好,就留在學堂,成績差的那個,回傢種地,再不許有其他意見。

二房覺得這樣也好,供那麼多孩子讀書,這是要榨幹全傢的血汗啊!

陸景堂也覺得沒問題,如果他學不過堂哥,退學便是。

那半年陸文達在傢待的時間都多瞭,或者幹脆等陸景賢下學後,將他帶出去偷偷補習。

陸景堂卻隻能靠自己,下學要幹活,傢中明明有一個童生三叔,卻從來沒說教他一星半點。

但他學得快極瞭,和陸景賢兩個,一個真天才,一個假天才,在學堂裡同樣大放異彩。

“當年的比試,定然有問題。”陸蓉憤憤不平地說:“阿兄這般聰慧,隻上半年學,什麼都會,怎會比不過大郎?”

她那會兒還小,長大之後才曉得為什麼三房的大堂兄可以讀書,阿兄不可以。

三嬸娘說,是因為阿兄不如大郎。

陸蓉覺得,才不是這樣,阿兄比大郎厲害多瞭。

“行瞭,這些話現在不用說瞭。”陸景堂淡淡道。

願賭服輸,即便他心裡也對當年的比試結果有所懷疑,事情已經這樣,也過去這麼些年瞭,沒有證據,空口白牙的說這些話,毫無意義。

若是讓三房聽見,又是一場風波,沒必要。

陸蓉還是不甘不願:“若是阿兄也能讀書便好瞭。”

景年眨眨眼:“阿兄,讀書。”

陸蓉悶悶不樂:“我們沒錢,我要是現在能嫁人,便嫁人去,聘禮與阿兄讀書。”

“胡說!”陸景堂怒道:“往後不許再說這種話,聽見沒有?!”

他難得發這麼大火,陸蓉被嚇瞭一跳,縮瞭縮脖子不敢吭聲瞭。

陸楊氏說:“二郎說得對,蓉娘再胡說,你就罰她。”

景年眨眨眼,也被阿兄的冷臉嚇到瞭,小小聲地說:“我有錢,給阿兄讀書。”

陸蓉笑瞭:“你哪來的錢?”

崽崽小手在脖頸間摸索瞭一會兒,從衣裳裡拽出來一個小銀鎖:“值錢!給阿兄讀書。”

陸楊氏一見,慌忙將銀鎖給他塞回去:“年哥兒,阿娘怎麼跟你說的,這個可不能丟。”

這銀鎖是他出生那年,陸楊氏融瞭自己唯一一支銀釵給他打的。

景年生在冬天,傢中存糧本就不足,天冷又饑寒,陸楊氏生下他,奶水極少。

靠喝米湯,景年饑一頓飽一頓地活瞭下來,後來天氣愈冷,小娃兒抵抗力弱,便生瞭病,起著高熱。

那一回真是險死還生,景年高熱不退,陸劉氏給他刮痧,刮得背上全是痧印,觸目驚心,燒卻不退,外頭大雪封山也請不來大夫。

陸楊氏險些沒把眼睛哭瞎,景年之前,她流瞭一對雙胎,隔這麼些年才有個幺兒,若是沒瞭,簡直跟挖她的心頭肉一般。

好在景年命大熬瞭下來,陸楊氏便將她唯一的一根銀釵,給景年打瞭個長命鎖,妄圖鎖住孩子的命。:,,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