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可以去探探口風瞭

作者:餘弗 字數:2028

關宜年比蕭玉宸大瞭幾個月,同齡人又都是讀書人,比較有共同語言。聊瞭一會兒,蕭玉宸覺得關宜年雖然並沒有名師教導,但是對知識的見解很通透,而且因為是從底層出來的,對民生瞭解得更透徹。

而關宜年覺得,蕭玉宸這種從小就在最好書院讀書的人,跟他就是不一樣。他學的東西更系統,見解也更深刻,且畢竟出身侯府,對朝政瞭解得更多。

總之兩人相互欣賞,聊得很開心。

關宜年因為剛來,很多東西都要收拾,兩人聊瞭一會兒,他就回瞭侯府給他準備的院子。關有根夫妻見到他,再次耳提面命,侯府對他們傢有大恩,以後要好好報答之類的話。

這些話關宜年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瞭,但他還是認真地點頭。侯府確實對他們傢有大恩,可以說沒有侯府,就沒有他們傢的現在。

關有根夫妻沒有在侯府呆太長時間,就回去瞭,自此,關宜年留在侯府跟蕭玉宸一起讀書。

又過瞭幾天,唐國公要帶著蕭玉宸去拜見方大儒,也帶上瞭關宜年。唐書儀在他們走後,心裡還有些緊張,怕方大儒看不上蕭玉宸的文章。

而蕭玉宸他們這裡卻是很順利。

方大儒對蕭玉宸是有些瞭解的,有些迂腐,也不太懂變通。但這一次看瞭他的文章,又考教瞭他些知識,發現這位永寧侯府的世子跟以往大不同瞭,對問題的見解開闊瞭很多,甚至還有些獨到。

他看向坐在一邊的唐國公問:“永寧侯府又給世子請瞭名師不成?”

唐國公見他對外孫很滿意的樣子,臉上帶瞭自豪,嘴角的笑也有些得意,“沒有請名師,想來是這孩子長大瞭,開竅瞭。”

方大儒點頭,然後又看著蕭玉宸道:“你自小在上林書院讀書,基礎牢固,現在缺的是眼界和見解。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我建議你能出去遊歷一番。書香世傢的子弟,都有出門遊歷的傳統,原因是遊歷更能開闊眼界。”

蕭玉宸若有所思地點頭,唐國公也在皺眉思考。

這時方大儒又道:“距離下次科舉還有兩年時間,若是你明年出去遊歷,回來後再鞏固下知識,科考應該有望。”

蕭玉宸聽後,起身朝方大儒行禮,感謝他的教導。方大儒朝他擺瞭下手,又看瞭看關宜年的文章,考教瞭他的學問,對他也還算滿意,最後也是建議他出門遊歷。

在方大儒這裡待瞭一個上午,三人才離開。唐國公有事情要回國公府,臨別的時候跟蕭玉宸說:“方大儒的建議我覺得很好,過瞭年你就出孝瞭,也可以出門遠行瞭。回傢跟你母親好好商量商量。”

蕭玉宸點頭,扶著唐國公上瞭馬車,又看著馬車離去才和關宜年上瞭侯府的馬車。兩人今日從方大儒這裡,都受益匪淺,且對遊歷的事情都蠢蠢欲動,一路上都在討論此事。

到瞭侯府,關宜年回瞭自己的院子,蕭玉宸去世安苑見唐書儀,跟她說瞭方大儒建議他遊歷的事情。

唐書儀聽後沒有猶豫地說:“出門遊歷很好,過瞭年你就出發,若是可以的話,與關宜年同行最好。”

兩個人,有個伴讓人放心一些。

“兒子回去跟他商量商量此事。”蕭玉宸道。

唐書儀嗯瞭一聲,端起茶杯喝茶,然後好似不經意地問:“你們今日去方大儒那裡,可有見到與你年齡相仿的,他的學生?”

蕭玉宸愣瞭一瞬,然後答:“沒有,也沒有聽說方大儒有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學生啊。”

“哦,我就是問問。”唐書儀放下手中的茶杯,馬上轉移話題說起瞭其他事情,蕭玉宸對她之前的問話沒有多在意。

唐書儀則是猜測,書裡的男主,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來上京。

.......

轉眼又過瞭幾日,梁健安要在午門外被當眾斬首,唐書儀他們該做什麼做什麼,都沒有去看。下午,趙管傢來報,二皇子親自給梁健安收的屍,梁傢人都去瞭,不過孟秀珍沒有去。聽說孟秀珍搬到瞭東城安霓巷的一個宅子裡。

唐書儀聽後嗯瞭一聲,算是知道瞭。然後她遞給趙管傢一個拜帖,讓他送到逍遙王府。之前在崇光寺碰到太妃時,太妃邀請她有空去王府坐坐,後來發生瞭好些事情,就沒有去。現在事情解決瞭,可以去探探口風瞭。

趙管傢拿著帖子走瞭,一個多時辰後來回復,“太妃身邊的太監見瞭老奴,說太妃聽說您要去拜訪很高興,等著您去呢。”

唐書儀嗯瞭一聲讓趙管傢離開,她在心裡想明天過去時候帶著蕭玉珠一起,然後又讓人開庫房,從裡面選瞭幾件不是特別貴重,但很別致的東西,作為明天的禮物。

用過晚膳,她又跟蕭玉珠講瞭逍遙王府的一些情況,還說瞭一些註意事項。第二日用過早膳,母女兩人就坐馬車前往逍遙王府。

逍遙王作為先皇寵愛的兒子,王府的地理位置自然是極好,就在皇宮的旁邊。占地面積也極大,馬車從王府圍墻的一端到王府的大門,走瞭有一刻多鐘。

下瞭馬車,就見一個面白無須五十多歲的太監,一臉笑得在王府大門旁的角門立著,見到唐書儀馬上迎瞭上來,邊行禮邊道:“從崇光寺回來後,太妃念叨您好幾次。”

這是太妃身邊的大太監毛廣全。

唐書儀一手牽著蕭玉珠,臉上笑著道:“本想著早來拜見太妃的,誰知傢中有事耽擱瞭,勞煩太妃掛念瞭。”

毛廣全心裡說可不就是傢中有事嗎,梁健安都被鬥死瞭。但他臉上卻是一點不顯,還說:“太妃知道您忙。”

作為太妃身邊的大太監,上京發生的事情,毛廣全自然一清二楚。二皇子和大皇子這次的爭鬥,背後有永寧侯府的影子,上京很多權貴都猜到瞭,毛廣全自然也明白。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