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作者:餘弗 字數:2129

唐書儀牽著蕭玉珠,跟毛廣全寒暄瞭幾句,就坐上瞭王府早就準備好的轎子,從側門進瞭王府。

透過窗子,就見路過之處亭臺樓閣、水池溪流錯落有致,疊嶂的假山與竹林交相呼應.....

唐書儀再次贊嘆,這逍遙王生前定是個風雅又懂得享受的人。

轎子走瞭半刻多鐘,在一個大氣中帶著清幽的院落前停下,毛廣全彎腰挑開轎簾,笑著道:“侯夫人,到瞭。”

唐書儀牽著蕭玉珠出瞭轎子,低頭看向她,給她一個不用害怕的眼神。蕭玉珠朝她笑瞭笑,明媚爽朗。唐書儀見狀放瞭些心,然後跟著毛廣全進瞭院子。

蕭玉珠脊背挺直,目不斜視,邁著不疾不徐的步子往前走,她是真的沒有緊張。以前她皇宮都進過,不過那個時候父親還在世,就是宮裡的那些人,見到她也是客客氣氣的。

現在即使父親沒瞭,但有母親在身邊,她也不怕。

毛廣全跟在母女倆身邊引路,心裡不住地贊嘆這母女倆的氣度。母親雍容華貴,隱隱還透露著強大的氣場。女兒小小年紀,但不驕不躁,從容不迫。

在他心裡嘖嘖贊嘆時,一個面容和藹的嬤嬤迎瞭上來,她先向唐書儀行禮,“侯夫人安好。”

這是太妃身邊的貼身嬤嬤,劉嬤嬤。

唐書儀笑著讓她免禮,劉嬤嬤又朝蕭玉珠行禮,“小姐安好。”

蕭玉珠忙躲瞭下,嘴裡說:“不敢受嬤嬤的禮。”

唐書儀也道:“她小孩子傢傢的,沒那麼多禮數。”

劉嬤嬤笑著起瞭身,“太妃在屋裡等著您呢。”

“勞煩嬤嬤帶路瞭。”

唐書儀牽著蕭玉珠的手,跟在劉嬤嬤身後進瞭屋。就見大氣清雅的廳堂中央,嘉舒太妃一身深褐色居傢長袍坐在那裡,雖五十多歲瞭,但素雅可親。她的下首,坐著一對母女,與嘉舒太妃有幾分相似,想來就是太妃寡居的姐姐和她的女兒瞭。

唐書儀帶著蕭玉珠朝嘉舒太妃行禮,但腰剛彎下來,就聽嘉舒太妃道:“行瞭,我這裡沒這麼多禮數。”

這時,太妃姐姐母女向唐書儀行禮,又是一陣寒暄。然後太妃朝蕭玉珠招手,蕭玉珠笑著走過去,嘉舒太妃拉著她的手坐在自己旁邊,問她平日在傢裡做些什麼,喜歡什麼之類的話。

蕭玉珠規規矩矩地答瞭,後來見太妃和藹,就放大瞭膽子,說瞭不少平時有趣的事兒,如跟蕭玉銘吵架,去唐國公府看猴子之類的。

太妃聽瞭她那些童言童語,臉上一直掛著笑。後來還跟唐書儀講,“你把這孩子養得真好。”

唐書儀則一臉無奈,“在傢裡也淘得很。”特別是跟蕭玉銘打架的時候,真是讓人頭疼。

“小孩子這樣才好,也不能太拘束瞭。”太妃說著摸瞭摸蕭玉珠的頭,跟立在一邊的劉嬤嬤說:“我記得庫房裡有套東珠頭面,正適合這麼大的小姑娘,你去拿過來。”

蕭玉珠聽瞭她這話,看向唐書儀,不知道這東西該不該收。唐書儀笑著跟她說:“還不快謝謝太妃。”

回頭給太妃送些價值相當的東西過來就是,現在推脫倒顯得小傢子氣。

蕭玉珠起身朝太妃行禮道謝,太妃又拉著她坐下,她是真的挺喜歡這孩子的。

接下來就是太妃和唐書儀以及太妃姐姐母女,聊一些傢常,不過整個過程太妃都拉著蕭玉珠的手,讓她坐在自己旁邊。

唐書儀今天過來是帶著目的的,所以不一會兒,就把話題引到瞭,逍遙王的那座名為湖光榭的宅子上,“我一直覺得朗月湖景色宜人,就想在那裡買所宅子。那天去看瞭看,被一座宅子吸引,後來才知道那宅子是王爺的。”

提到瞭逍遙王,太妃臉上帶瞭些哀色,他道:“他那人喜享樂,當初也是看著朗月湖的景色宜人,說對著月光飲酒賞景,定是不一般的滋味,就在那裡建瞭個宅子。誰知他一次也沒有在那裡對著月光飲酒。”

聽太妃如此說,唐書儀忽然想起瞭前世聽到的一句歌詞: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喚醒我的向往,溫柔瞭寒窗。

心裡嘆息一聲,嘴上說:“抱歉,讓您傷心瞭。”

太妃擺手,“人去瞭就是去瞭,我就是不提也是一樣。不過那宅子還是給他留著吧。”

這是不會賣宅子的意思,唐書儀有心理準備,所以也沒有失落,就笑著轉移瞭話題,大傢又聊起瞭傢常。轉眼到瞭午膳時間,唐書儀和蕭玉珠又在王府用瞭午膳才回傢。

回傢的路上,蕭玉珠跟唐書儀說:“我覺得太妃今日雖然看著挺開心的,其實她應該不開心。”

“為什麼這麼說?”唐書儀問。

蕭玉珠想瞭想,也想不出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就道:“就是感覺,感覺她沒有表面表現得那麼開心。

唐書儀摸瞭摸她的頭,小孩子就是感知靈敏。

她道:“太妃應該還沒有從失去兒子的傷痛中走出來。”

蕭玉珠皺瞭下小臉,似模似樣地嘆口氣,“我有時候也想爹,但也不能一直想他啊!娘你也一樣,偶爾想一想爹就行瞭。”

“好。”唐書儀道。

但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的。前身就是因為對蕭淮思念過深,才香消玉殞的。太妃在後宮那個地方掙紮多年,應該是一直以兒子為支柱。後來這個支柱忽然沒瞭,那種痛苦,估計也隻有她本人知道是什麼滋味瞭。

而此刻逍遙王府內,太妃的姐姐席氏,正在跟太妃打聽永寧侯府的事情,太妃一聽就知道她心裡想的什麼,神色淡淡地道:“侯府世子雖然退親瞭,但再說親事傢世也不會低瞭,你就別想瞭。”

席氏和她的女兒崔語蘭臉都有些漲紅,但就聽太妃又道:“世傢大族結親,尤其是長子嫡孫的親事,都是慎重又慎重的。當初永寧侯府跟吳傢定親,是因為那吳二小姐的外傢是張傢。張傢出瞭個大儒,而永寧侯世子喜讀書,張傢可以給不少助力。

我們雖說是王府,但承允去瞭,我們王府就是個空殼子。且,就是他還活著,也不會讓傢人與上京權貴結親。”

逍遙王名李承允。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