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恭站在城墻上,俯瞰著徐榮和成廉。
他的眸子微微縮著。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和徐榮相見。
但是,和徐榮對上視線,他仿佛看到一頭猛獸隨時擇人而噬。
他想到瞭自己父親聽到徐榮來到遼東時那驚恐的眼神。
之前他還很是不屑。
可此刻。
看著徐榮。
看著成廉。
看著飛熊軍。
看著飛虎軍。
看著五十架霹靂車。
看著霹靂車後面漫山遍野的敵軍營地。
公孫恭向後趔趄瞭幾步,被幾個將領攙扶住。
幾個將領都雙眼通紅,哽咽道:“將軍!”
公孫恭緩緩推開他們的手,倔強地站穩瞭身體。
好一會兒,他才低下頭,顫聲道:“通知所有遼東將士,不要做無畏抵抗。”
“不管是活著的高句麗將士,還是我們漢人將士,都是回歸故土而已。”
“一切罪責不在於他們,都是我公孫恭之過。”
“要殺要剮,我會來承擔。”
“打開城門,迎接大將軍入城!”
眾將領聽公孫恭這麼一說,紛紛跪瞭下去,嚎啕大哭起來。
其他將士看著眾將領這麼一幕,也都紛紛回過神來,明白發生瞭什麼。
和這些將領痛哭不同,他們有些人長長嘆氣。
有些人歡呼雀躍。
城外敵軍太過兇猛。
再戰鬥下去,他們根本信心。
他們已經不再祈求戰功瞭。
此刻,隻要能夠活下去,那就是唯一的信念。
城門緩緩打開。
公孫恭帶著數十個將領,牽著戰馬,捧著大軍虎符緩緩出來。
張遂帶著劉曄、徐榮、成廉等人迎瞭上去。
親兵統領趙勤上前接過虎符和印綬,檢查瞭一遍,確認沒有異樣,才遞給張遂。
張遂接過虎符和印綬,看瞭一遍,收瞭起來,目光這才落在公孫恭和眾遼東將領身上。
看著這些人耷拉著腦袋,一個個面色慘白而憔悴,張遂暗暗嘆息瞭口氣。
遼東,完瞭!
歷史上,遼東這塊地方到唐高宗李治時期才徹底拿下來。
如今卻在自己手裡就已經平定。
這種感覺,說不出的怪異。
有一種小小的竊喜在裡面。
此次率軍東進,原本隻是想要擊潰三郡烏桓的東胡人,爭奪袁傢正統之戰。
卻沒有想到,會有這種意外之喜。
甚至於劉曄後續的覆滅高句麗所有大軍的計劃,閼氏惡毒的計策都沒有來得及施展。
張遂從戰馬上下來,親自攙扶起公孫恭一行將領,引導他們和徐榮、成廉、劉曄等人相見。
之後,張遂跟隨公孫恭等人進入昌黎城中府衙。
牽招暫時接管瞭遼東大軍。
次日,張遂在昌黎府衙大廳召集瞭所有將領。
包括張郃、牽招、閻柔、鮮於輔、高順、徐榮、成廉、劉曄、陳到、張遼等人。
黃昏,張遂在府衙大廳舉辦瞭宴席,歡迎公孫恭等人回到河北朝廷的懷抱。
第三天,張遂讓牽招坐鎮昌黎,他親率大軍,以公孫恭、閻柔兩位大將為先鋒,經過大漢朝廷修建的唯一一條驛道,成功渡過沼澤之地,直奔遼東治所襄平。
建安連年十二月廿八,大雪紛飛。
張遂統領著東胡大軍、遼東投降大軍、第三軍團、第四軍團、高順的陷陳營、徐榮的飛熊軍、成廉的飛虎軍、陳到的白毦軍,共計八萬大軍,兵臨遼東襄平城下,四面包圍城池。
圍城的次日正午,遼東屬國夫馀和高句麗的王室都趕來見張遂,表示願意歸附。
次日黃昏,張遂大軍準備攻城之際,襄平打開城門。
遼東新郡守公孫康帶著文武百官,攜帶著遼東郡郡守的印綬出城投降。
公孫康和公孫恭兄弟再見,神色都極為復雜。
公孫恭沒有和公孫恭這位大哥說什麼,隻是沖他點瞭點頭,便和身旁的劉曄低聲說笑著什麼。
張遂接過遼東郡郡守印綬,將遼東郡郡守印綬交給瞭張遼,暫時任命張遼為遼東郡代郡守,配合烏桓都尉牽招,總管遼東和三郡烏桓一帶事宜,協助三郡烏桓的東胡人和遼東郡的高句麗百姓、夫馀國百姓南下遷移到徐州和揚州一帶。
至於原遼東郡新郡守公孫康、夫馀國王室、高句麗王室,則全部遷移到鄴城。
張遂在襄平度過瞭三朝。
正月初四,張遂在公孫恭的帶領下,帶著閼氏、劉曄、高順、徐榮、成廉、張遼、牽招、陳到等人趕到襄平東側的安平港。
一行人停在港口碼頭。
迎著鵝毛般的大雪,公孫恭指著東面茫茫大海,笑著對張遂道:“主公,這可不是疆域的終點。”
“這裡隻是遼東的東面終點。”
“這片大海叫做樂浪海。”
“度過樂浪海,前方有很多島國。”
“島國上的土著茹毛飲血,非常落後。”
“我朝光武皇帝給這些島國賜名倭國。”
“倭國有國王,光武皇帝賜倭國國王印。”
“早年,倭國每年都要派使者率大軍送貢品而來。”
“這幾十年,因為朝廷綱紀崩壞,倭國便停止瞭供奉。”
“倭國都是畏威不畏德之輩,每年,他們各個小島都有島民不畏艱辛,不畏死亡,就為瞭渡海來到我們這裡燒殺搶掠。”
“主公如今已經橫掃瞭三郡烏桓和遼東,也該派使者度過這樂浪海,讓倭國見識下我們河北朝廷的威武,讓他們繼續供奉。”
“聽聞倭國這幾十年,歷代的國王都是島中精通巫術的美女,終身侍奉神明,不得下嫁。”
公孫恭看向張遂,神色有些古怪道:“主公可以教化這國王。”
“主公,便是他們的神明。”
“倭國的人都是蠻夷之輩。”
“讓他們做些奴隸之事,也未嘗不可。”
張遂聽公孫恭這麼說,神情有些古怪。
人和人果然不能共情啊。
目前的遼東人,在漢人眼裡也是蠻夷。
可在遼東人眼裡,這些倭國的人就不是人。
不過,這些倭國人的確不能不管。
想到歷史上的這些倭國後代犯下的罪孽,張遂看向張遼道:“派出使者團隊,想辦法渡海過去,讓倭國女王到鄴城來供奉。”
“還有,將倭國所有島嶼都控制在我們掌握之下。”
“不要傳太多技術過去。”
“正如公孫將軍所言,這群人是茹毛飲血之輩,畏威不畏德,不會感恩。”
“你想盡辦法提升他們的技術,他們不會感恩你,可能還想著反擊過來,甚至當你主人,讓你替他們當牛做馬。”
“具體怎麼處理,你自己看著辦。”
“實在是不聽教化的,懲治一番也是可以的。”
“凡事你先和大臣商議,決定之後,再給我飛鴿傳書到鄴城匯報即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