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城,中軍帳。
“我七萬大軍已整裝待發,隻等兄長一聲令下,水陸大軍順流東下,可直撲赭圻城。”
“據我細作回稟,周瑜已退至赭圻城,兵不滿萬,船不過百。”
“北岸濡須口徐公明所部曹軍,兵力也不過萬餘人,且遲遲不敢過江,分明是意圖自保。”
“我大軍水陸並進,踏平赭圻,掃滅周瑜殘部當不在話下。”
“赭圻城一失,江東再無屏障,周瑜所部一滅,秣陵將無兵可守。”
“我軍攻破秣陵,收取江東,將易如反掌也!”
關羽指著地圖,勾畫著即將展開的戰略。
劉備捋著細髯,聽著關羽描述不住點頭,臉上是志在必得之色。
幾場大勝下來,江東軍已徹底被打殘,孫權可以調動的力量,隻剩下周瑜那一萬殘部。
七萬士氣如虹的將士,收拾一萬軍心低落的敵軍,不說是摧枯拉朽吧,至少也是十拿九穩。
劉備志在必得,諸將亦無不精神振奮,鬥志昂揚。
“伯溫,雲長所謀方略,你看如何?”
劉備笑看向瞭蕭和。
“雲長將軍的戰略自然是沒問題,不過…”
蕭和話鋒一轉,卻道:
“周瑜且不說,孫權此賊最是能審時度勢,他應該能看清楚,以他現下困境,就算是其父孫堅復生,也絕難守住江東。”
“繼續負隅頑抗,秣陵城破之時,隻怕就是他和他孫氏一族覆滅之日。”
“這般絕境之下,以孫權的奸滑,他還會如我們所推演的這般節節抵抗,直至破城人亡嗎?”
聽得蕭和這番話,法正點頭道:
“伯溫軍師言之有理,孫權絕不會坐以待斃,明知不敵我軍,還坐等我軍殺上門來。”
劉備也深以為然,遂又問道:
“那依伯溫之見,那孫權又會如何垂死掙紮?”
“降曹!”
蕭和斬釘截鐵給出瞭判斷。
眾人一怔,面露茫然。
孫權此前不是已經降過曹操瞭麼,不然怎麼換取瞭曹操派三萬大軍過江相助?
“孫權上一次的降曹,不過是名義上的歸降,曹操得瞭面子,裡子仍在他自己手裡。”
“這一次不同,他已走投無路,必會將面子裡子都獻給曹操,以保住他和他孫氏一族的性命,換一個富貴餘生!”
蕭和給出瞭解釋。
眾人恍然大悟。
“伯溫你的意思是,那孫權竟會放棄他江東基業,這次要將江東諸郡,以及手中軍政大權,全都獻歸曹操,他親率孫氏一族過江降曹?”
劉備眼中帶有幾分奇色,似乎不敢相信,孫權能放下一方諸侯的地位,放棄尊嚴風骨,甘願向曹操屈膝下跪,以換一個茍且偷生。
畢竟,你孫權不是謀臣武將,你是一方之主啊!
國亡瞭,臣子可以改換門庭,你身為君主,不應該死於社稷,以全名節的嗎?
“主公別忘瞭,孫權可是個視信義為糞土之徒,這樣一個唯利是圖,寡廉鮮恥之徒,主公覺得他會為瞭所謂尊嚴名節,就賠上自己的性命嗎?”
蕭和冷笑著反問,一番話扒下瞭孫權的底褲。
劉備若有所悟,微微點頭,正要開口時。
親衛入帳來報,言是江東使者魯肅已至營外,請求拜見劉備。
“魯子敬?”
劉備不由面露奇色。
帳中眾人,亦是對魯肅的到來,皆是大感驚奇。
這位江東使者專業戶,兩度出使,每次都信誓旦旦的表明瞭孫權結盟的誠意。
結果呢,孫權卻兩度背盟偷襲!
現下當此江東勢危之際,魯肅又一次出使前來,莫非是孫權故伎重施,又想玩求和的把戲?
“孫權那無恥之徒兩次背信棄義,魯子敬屢屢失信於吾,不見也罷!”
劉備心有惱火,幹脆見也不想見魯肅,擺手示意直接打發他走。
蕭和眼眸微轉,卻道:
“孫權雖然無恥,不過這魯子敬卻有君子之風,和相信孫權兩次背盟,他也是蒙在鼓裡。”
“我有種預感,這次他前來,應該不是想為孫權求和,主公不妨見一見他再說。”
劉備本就是寬厚之人,聽蕭和這麼一解釋,便覺魯肅確實無辜,遂是收起瞭惱火,令將魯肅傳入。
不多時,魯肅踏入瞭帳中。
再見劉備,再次看到蕭和,他心中是感慨萬千,往事種種浮現眼前,臉上不禁掠過幾分慚愧。
“魯子敬,別來無恙啊。”
“你此番前來,不會又是為孫權那厚顏無恥之徒,來向吾求和的吧。”
見歸見,劉備心中仍存芥蒂,言語中自有幾分諷刺意味。
“前塵舊事,肅有愧於豫州,不提也罷。”
魯肅苦笑著搖頭自嘲,爾後深吸一口氣,鄭重其是道:
“肅今日前來,乃是受公瑾之托,前來向劉豫州請降!”
周瑜請降?
劉備神色一震,驚奇的目光看向瞭蕭和。
蕭和眼中,亦是閃過一絲意外之色。
魯肅此來,竟不是來求和,而是直接求降!
關鍵是,還不是為孫權這個主公求降,而是為周瑜這個臣子來求降!
這不是倒反天罡麼?
“南陵一戰失利,黃公覆死於豫州刀下後,吳侯的信心已徹底被劉豫州打垮,於是受張昭的蠱惑下,為保全性命,決意舉江東降曹…”
魯肅開始將前因後果一一道出。
聽到孫權要降曹,劉備及關羽眾人神色無不是一震,欽佩折服的目光,齊刷刷的看向瞭蕭和。
“伯溫真乃神人也!”
眾人心中,不約而同的閃過同樣慨嘆。
說完孫權降曹,魯肅向劉備長身一揖:
“曹賊殘暴不仁,公瑾與肅寧死也不願隨孫權降之!”
“公瑾先前雖與豫州為敵,卻對豫州雄才大略,仁義賢明大為敬佩,稱天下群雄中,豫州乃是唯一可與曹操抗衡的雄主。”
“故公瑾思慮再三,決意率肅等赭圻塞一萬將士歸順豫州,助劉豫州搶在曹操回師南下,大軍渡江之前,收復江東!”
聽罷魯肅這番話,劉備心下大喜。
諸將亦精神大振,無不面露驚喜之色。
赭圻塞那一萬江東軍,可是孫權最後能動用的精銳啊!
這一萬人馬若降,秣陵城豈不成瞭一座空城,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輕松踏破。
乃至於整個江東,都將毫無抵抗之力,唾手可得!
甚至於當周瑜倒戈的消息傳回,秣陵城乃至整個江東各郡,都將嚇到人心瓦解,不戰而降。
不損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江東,這可不是天上掉下張大餡餅麼。
“子敬,那周郎當真願歸降於吾?”
劉備卻並未被驚喜沖昏頭腦,很快恢復瞭幾分冷靜。
有孫權兩次背盟的前車之鑒,他對江東人的誠信問題,自然而然是存有警惕的。
周瑜乃孫權之臣,有其主,必有其臣嘛。
魯肅一臉肅然,正色道:
“此乃公瑾親口對肅所言,以肅對公瑾的瞭解,此次他已走投無路,必是真心歸降豫州。”
“若豫州不信,肅可留為人質,以項上人頭為公瑾擔保!”
魯肅有愧於劉備,這一次也是豁瞭出去,不再給自己留半分退路。
劉備眼中疑雲漸消,目光望向瞭眾人。
法正也好,關羽也罷,皆是微微點頭,傾向於相信瞭魯肅所說。
畢竟大勢擺在眼前。
孫權都決定降曹瞭,你周瑜身為臣子,你還能怎樣?
要麼跟著孫權降曹,要麼就是歸順我劉備。
你周瑜若願降曹的話,當初孫權第一次“虛降”曹操之時,你也不會那麼激動,不惜頂撞孫權,被孫權直接罵到吐血病倒的地步。
這麼前後一算,你周瑜就隻有歸降我劉備一條路可走。
既合情,又合理嘛。
唯有蕭和一人,卻眉頭暗鎖,沉思不語,臉上並未看到一絲喜色。
相反,疑雲還越來越濃重。
“周瑜,以你美周郎的那份驕傲,當真能放下自尊,放下屢敗之恥,放下被我們廢瞭一條腿的仇恨嗎麼…”
蕭和腦海,一個疑問的聲音,不斷在回響著。
劉備的目光,最終落在瞭蕭和身上,見得他這般樣子,臉上喜色頓時褪下。
劉備便問道:“伯溫,這周郎歸降之事,你意下如何?”
蕭和緊鎖的眉頭,陡然間松展開來,眸中一道精光閃過。
“主公!”
他一躍而起,拱手道:
“請主公下令,我軍即刻出發,水軍當先疾行,直取赭圻塞!”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臉色一變。
魯肅更是大吃一驚,急道:
“蕭軍師,我們都已經決意歸降劉豫州瞭,你為何還要發兵來攻,何苦非要將我們趕盡殺絕啊?”
回過神來的劉備,眼神中也流露幾分不解。
既是周瑜願降,何必還要武力攻打赭圻,損徒將士們的性命?
何況對一支願降之軍趕盡殺絕,也不是他劉備的風格。
蕭和卻冷笑的目光射向魯肅,反問道:
“子敬啊,枉你自詡周瑜至交,卻對你這位好友的性情全然不瞭解。”
“你莫非真以為,以周瑜之傲,他當真願意歸降我主嗎?”
魯肅一愣,一時聽不明白蕭和話中深意。
蕭和轉向劉備,拱手道:
“主公,和料周瑜必是詐降,隻為拖延我們進攻赭圻塞的時間。”
“唯有如此,他才能騰出手來發動兵變,率軍殺回秣陵!”
“若我所料不錯,他是要廢掉孫權,擁立孫策之子孫紹為江東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