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佯攻宛城,實攻武關,收取關隴…
龐統語出驚人,霎時間在堂中掀起一片議論。
劉備與眾人目光,齊刷刷聚在瞭地圖上,盡皆都站瞭起來。
“當年高祖滅秦之時,正也是由武關殺入關中。”
“先前伯溫為取宛城,亦曾向大將軍獻計,邀馬超率軍由武關入南陽助戰,曹操以牙還牙由武關反殺入關中,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嗯,士元的推測不無道理。”
諸葛亮羽扇指著地圖,不禁微微點頭。
魯肅也捋著細髯,說道:
“潼關固若金湯,曹操前番西伐關中便受阻於潼關城下,而且偷襲蒲坂之計,又為伯溫軍師算出,事先令關中諸將有所防備。”
“曹操若要伐取關隴,倘使依舊走潼關和蒲坂老路,勢必又會重蹈覆轍。”
“以曹操智謀,另辟蹊徑,走武關出其不意殺入關中,確實極有可能。”
話鋒一轉,魯肅卻又疑道:
“隻是這一切,皆是推測而已,士元你如何就能斷字?”
龐統張口欲言,話到嘴邊卻忽然收住,目光笑看向瞭蕭和。
“蕭軍師神機妙算,統的這些推測,在蕭軍師面前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
“統猜想,蕭軍師應該早也有相同推測瞭吧。”
龐統這是明著恭維,暗地裡卻想趁機試探一下蕭和的智計。
對於蕭和種種傳聞,龐統也隻是聽聞而已,並未親眼見證。
自視甚高的他,心中自還存有幾分僥幸,不太相信這世上有人的智計會高過他這鳳雛。
正是在這個念頭驅使下,龐統便利用這機會,有意想一試蕭和。
蕭和自然心如明鏡。
若是當初,他自然是巴不得來個更強的謀士,替他挑起大梁,他還樂得清閑。
然現下自己已位居軍師將軍,乃公認的劉備謀主,便不能允許有人挑戰自己的權威瞭。
蕭和一笑,也不急於回應,重新翻看起瞭那些關於曹軍的情報,以尋找蛛絲馬跡。
翻著翻著,目光停留在瞭一道情報上。
“大將軍請看。”
蕭和將那道情報,奉於瞭劉備,緩緩道:
“這道情報中稱,曹操此次集結瞭近兩萬騎兵,差不多已是其能動用的所有騎兵。”
“而攻取宛城,乃至於趁勝南下,飲馬漢水,多為攻城戰,甚至水軍的作用都比騎兵重要。”
“那曹操集結這麼多騎兵,甚至不惜從幽並邊騎抽調大部騎兵,又是圖個什麼?”
聽到這裡,龐統臉上的試探之色,漸漸重新轉為瞭敬佩。
蕭和則一指關中所在,冷笑道:
“唯一的解釋,曹操集結這麼多騎兵,根本不是為瞭攻我宛城,而是為從武關殺入關中後,與西涼騎兵交鋒。”
“士元,不知我的推測,是否與你不謀而合?”
蕭和笑著轉向瞭龐統。
龐統臉上已是由衷信服,拱手慨嘆道:
“蕭軍師果真是神機妙算,當世無雙,統今日終於是親眼見識瞭。”
當下龐統便如實相告,稱自己一月之前,已雲遊至許都,親自窺查曹軍虛實。
通過在許都的關系網,以及各種打點刺探,得知瞭曹操集結瞭全部騎兵的軍情。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戰略上的推測。
曹操兩次南征失利,皆有被西涼諸將拖瞭後腿的因素在內,從長遠戰略來看,曹操是有平定關隴,解除後顧之憂的需求的。
綜合種種,龐統遂推測出曹操意在謀取關中,方才趕來瞭應天,向劉備獻計。
“既是如此,雲長以四萬兵馬,足以守住宛城瞭,吾無需向西線增兵,可盡起八萬之兵北上奪取淮南!”
劉備眼中顧慮盡消,接著又笑問道:
“那這如何攻取壽春,想來士元你也早就胸有成算?”
龐統自然是有備而來,於是手又往地圖上淮南所在一指:
“淮南之重在於壽春,壽春若下,淮南可定也!”
“依常理,大將軍當率水陸大軍,自合肥順肥水北上,直逼壽春。”
“那曹仁斷不會放任大將軍兵臨城下,必會於成德一線設防,以阻擋大將軍北上。”
“成德此城西有芍陂,東有瓦埠湖,地勢狹窄多澤,可謂易守難攻,乃壽春以南絕佳的屏障。”
“曹操給曹仁留瞭五萬兵馬於淮南,大將軍兵馬雖多於曹仁,卻並未有絕對優勢。”
“倘若曹仁以重兵屯於成德,大將軍想憑八萬兵馬,就強攻破城,未必是易事。”
“而攻取淮南,卻利在速戰速決!”
聽到這裡,劉備重重點頭,深以為然。
若被拖在成德城下,拖到瞭曹操平定關中,回師南下趕赴淮南,豈非兩頭皆失?
既讓曹操拿下瞭關中,自己又沒能趁勢收取淮南,這波可就虧大瞭…
“所以統以為,欲取壽春,我們就得另辟蹊徑,絕不能鏖兵於成德城下!”
龐統語氣陡然堅決如鐵,手往成德以東一移:
“大將軍別忘瞭,除瞭肥水之外,東面還有一條中瀆水,亦可北通淮水。”
“我們欲取壽春,不是非得先破成德,完全可以走中瀆水,繞條遠路,從北面攻取嘛。”
劉備心頭一震,眼眸陡然間浮現驚喜。
在場眾人,變間精神一振,突然間眼前豁然開朗起來。
合肥以東,乃徐州所屬廣陵郡,向南直接長江北岸,與吳郡隔江相望。
其間有中瀆水,北於淮陰城入淮水,南於廣陵城入長江,連通瞭兩大水系。
廣陵城原本為徐州治所,但因距江東太近,曹操便在劉備攻取江東後,將廣陵郡治所,由廣陵城遷至瞭靠北的高郵城。
龐統的戰略,顯然是想叫劉備以主力攻成德,牽至曹仁所統淮南曹軍主力。
此時則另遣一路偏師,以水軍沿中瀆水北上,攻取高郵,奪取廣陵郡,直接拿下淮陰城,船入淮水。
淮陰城地處淮水下遊,壽春以東,已是深入到瞭徐淮腹地,所屯曹軍必然兵少,疏於防備。
攻陷此城,他們就可以發揮水軍優勢,溯淮水長驅西進,直插曹仁後方。
如此南北夾擊,令曹仁首尾不能兼顧,隻能收縮兵力退守壽春。
這樣一來,他們便能輕松拔除壽春外圍屏障,八萬大軍順利兵臨壽春城下,完成破城的最後一擊!
這便是龐統的攻取壽春,拿下淮南的方略。
“原來如此…”
“曹操佯攻宛城,實取關中,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士元你此計,明走肥水攻取成德,實走中瀆水攻取淮陰,亦是一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也!”
“好好好,此計當真是一出妙計!”
劉備拍著地圖大贊,欣喜目光看向諸葛亮和蕭和,問道:
“孔明,伯溫,士元這一計,你二人以為如何?”
諸葛亮輕搖著羽扇,點頭贊嘆道:
“論出奇制勝,吾不及士元也。”
“大將軍,亮以為士元此計可行。”
劉備的目光,又看向瞭蕭和。
蕭和卻瞇眼盯著地圖,手指輕捻著下巴,似乎另有所思。
“蕭軍師,莫非統此計有何疏漏之處?”
龐統語氣中略有幾分擔心。
“士元你這一計,深得出奇制勝之妙,相當的大膽,自然是沒有疏漏。”
“我隻是覺得,你這一計,還可以再大膽一些。”
蕭和來到地圖前,抬手再往中瀆水以東一指,落在瞭茫茫大海之上。
龐統一愣,未能領會蕭和此舉深意。
“我適才想起,當初孫權不是曾由海路北上,欲逃往廣陵郡投奔曹操麼。”
“既然如此,我們在由中瀆水北上攻取淮陰之時,何不再大膽點,再派一支奇兵由海路北上入淮水,然後沿淮水西進,出其不意直插淮陰側後?”
此言一出。
龐統眼眸精光一閃,急是掃向瞭地圖。
“海路北上,由海入淮,奇襲淮陰…”
龐統喃喃自語,眼神越來越興奮激動。
若說適才他的計策,令劉備及眾人眼前豁然開朗的話,蕭和這補上的一計,則是令他豁然開朗,眼前為之一亮。
“好一個由海入淮,奇襲淮陰,當真是一出天馬行空,膽略非凡的奇策呀!”
龐統拍案叫絕,遂向蕭和一揖,嘆服道:
“論出奇制勝,蕭軍師才是天下無雙,統甘拜下風!”
蕭和一笑,自嘲道:
“士元言重瞭,我也是受瞭你的計策啟發,靈感突發而已,最多不過是給你錦上添花罷瞭。”
鳳雛獻計,臥龍贊同,再加上蕭和的補充,攻取壽春方略就此成形。
劉備再無顧慮,自然是欣然采納。
大計定下,劉備臉上興奮卻忽然收起,說道:
“馬孟起既與吾為盟友,又曾助吾攻取宛城,如今我們既知曹操要再攻關中,豈能坐視不顧。”
“伯溫,孔明,吾欲即刻派信使往關中,向馬孟起他們示警,你們意下如何?”
諸葛亮掐指算瞭一指,卻是搖頭道:
“曹軍現下已該已過博望,曹賊向來用兵神速,亮推算他最多五日,必已攻陷武關。”
“大將軍就算即刻派出信使,晝夜兼程趕往關中,恐怕也為時已晚。”
劉備沉默下來。
武關一旦攻陷,潼關也好,蒲坂關也罷,將勢不可守,全面失陷。
屆時十幾萬曹軍,將暢通無阻,進入到關中平原。
除非他放著淮南不取,以傾國之兵趕往南陽,對許都一線發起進攻,方有機會牽制住曹操。
“關中十將本就一盤散沙,各懷鬼胎,前番能同心協力扛住曹操征伐,已經是奇跡。”
“這幾年間來,曹操必是吸取教訓,沒少對他們施展離間手段。”
“前番馬孟起回關中後,號召西涼諸將再出潼關,響應者寥寥無幾,便可看出曹操的離間分化手段已經奏效。”
“如此一來,隻要曹操大軍由武關殺入關中,我料西涼諸將定然大為震恐,必是或降或潰,曹操定是勢如破竹,不出數月必得關中。”
“他們西涼人自己不爭氣,就算大將軍盡起大軍趕往南陽,隻怕也救不瞭他們。”
蕭和將西涼軍的致命缺陷點破,爾後正色道:
“與其白白浪費寶貴戰機,大將軍不如抓住曹操征西的短暫空隙,以全力攻取壽春,拿下淮南!”
“至於馬孟起那邊,大將軍隻能盡可能派人示警,並告知他若戰事不利,隨時可前來投奔便是。”
聽得蕭和這番分析,劉備遂是心結盡解。
劉備遂坐回主位,目光掃望在場眾謀臣武將,豪情戰意狂燃而起。
“吾意已意,用龐士元之計,克日盡起江東之兵北伐!”
“此戰,不破壽春,不下淮南,吾誓不收兵!”
眾將戰意熱血,霎時間被點燃,轟然起身領命。
決議就此定下。
劉備遂以大將軍名義,下令調集糧草軍資,集結兵馬士卒,為北取淮南做準備。
荊州方面,關羽在得知曹操南下消息,當即盡起荊州之兵,北上進駐宛城。
七日之後,關羽傳回急報,稱曹操佯攻宛城,卻令輕騎改道向西,出其不意攻陷武關。
曹操遂留五萬餘兵馬,屯駐於博望一線監視他的荊州軍團,卻自率主力由武關進入關中。
關中諸將,聞知曹操大軍自武關而入,無不為之驚恐。
馬玩,成宜等地盤位於長安以東諸將,第一時間便選擇放棄抵抗,向曹操歸降。
潼關失守,蒲坂關失守,屯駐於河東及弘農的曹軍,遂兵不血刃進占兩座關城,陸陸續續進入關中平原。
馬超倉促之間,隻能放棄長安城,與李堪,楊秋等諸將退至槐裡,並派人往隴西向韓遂報信,請其火速率軍前來會合,共抗曹操。
關中形勢,急轉直下。
曹操用兵之速,關中諸將的拉胯,皆在蕭和的意料之中。
劉備不敢耽擱,遂向天子請旨北伐。
天下遂下詔,歷數曹操罪狀,命劉備都督中外大軍,北上伐曹。
劉備遂親統六萬主力,以張飛為先鋒,自合肥北上進逼成德。
同時令丁奉率八千水軍,自中瀆水北上直逼高郵。
甘寧蘇飛二將,則率一萬兩千餘水軍,秘密由海路北上,直奔淮口而去。
三路大軍,合兵八萬,浩浩蕩蕩向壽春殺奔而去。
劉備自扶立新帝,榮升大將軍以來的首次北伐,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