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大帳內。
曹操已經一屁股坐下,大口大口的灌起湯茶,以平息心頭的怒火。
程昱等眾人,皆是大氣也不敢出一口氣,盡皆揣測不安的望著曹操。
良久後。
曹操怒氣方平,長嘆一口氣,向眾人一拂手:
“淮南戰事到如此地步,已然成定局,孤當如何應對,爾等可有良策?”
眾謀士們彼此對視,無人作聲。
現下的選擇,無非是有兩種。
一為曹操撤兵東歸,往救淮南。
十幾萬曹軍主力兵臨淮南,劉備自然不敢再覬覦壽春,必然退兵無疑。
可這就意味著,平定關隴之戰,就此將半途而廢。
盤踞於槐裡的馬韓聯軍,隨時可能反攻長安,則剛剛收復的三輔之地,就有可能得而復失,再度落入涼州諸賊手中。
第二條路,便是繼續攻打馬韓二賊,不收復關隴全境,絕不收兵。
那麼淮南方向,就需要曹仁收攏敗兵,以手頭現有兵力死守壽春。
能否守得住,誰也不敢打保票。
壽春若失,則整個淮南全境,都將落入劉備囊中,劉備的爪牙就將延伸至中原!
徐州,兗州,豫州,皆將面臨劉備的威脅。
況且還有曹仁這員曹氏第一大將,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折在瞭壽春,這個責任,誰有膽量來扛?
眾謀士們也都是人精,皆選擇瞭緘默。
“仲德,你說說,孤當如何是好?”
曹操見眾謀士不作聲,隻得直接指明道姓。
程昱無奈,輕咳瞭幾聲後,隻得道:
“淮南地接中原,關乎兗豫徐三州安危,自然不能不顧。”
“然關隴得失,亦關乎到丞相能否一統北方,關乎到將來能否無後顧之憂,全力南征掃滅劉備,若此時半途而廢,實為可惜。”
“根據最新軍報,鎮東將軍雖於合淝一役遭受重創,但合張文遠由成德撤回來的兵馬,尚有三萬兵馬可用。”
“以鎮東將軍之帥才,以張文遠,李曼成之勇猛,還有劉子揚出謀劃策,再加上壽春城之堅固,若是能堅守住數月,守到主公平定瞭關隴,大軍回師南救,自然是最好不過。”
“不過那劉備兵馬三倍於我軍,現今麾下是猛將如雲,還有蕭和這等妖人輔佐,鎮東將軍能否抵擋得住劉備圍困,能否能守住壽春城,卻實不好下定論。”
“現下這局勢,確實是進退兩難,不好擅作決斷呀…”
程昱洋洋灑灑一席話,隻是將局勢剖析清楚,擺在瞭曹操面前,卻並未進言曹操該如何選擇。
雖未直接表態,曹操卻也聽得出來,程昱私下裡是傾向於平定關隴,叫曹仁先在壽春撐幾個月。
隻是關系重大,程昱不敢擔這個責任,隻能言語誘導暗示他而已。
曹操站起身來,負手立於地圖前,目光在關隴與淮南之間遊移,久久不語。
權衡良久後。
曹操拳頭拍在瞭地圖上,斬釘截鐵道:
“孤兩度南征失利,皆為涼州諸賊牽制,眼下平定關隴的戰局形勢一片大好,豈能半途而廢。”
“為長遠計,孤決意先平關隴,再救淮南!”
曹操轉過身來,臉色已決然如鐵,拂手道:
“速傳令給子孝,命他不惜一切代價,給孤死守住壽春,絕不可放棄淮南!”
程昱暗松瞭口氣。
曹操的決斷,正是他心中所想。
眾謀士們皆無異議。
唯有司馬懿,卻幾次欲言又止。
“司馬仲達,孤之決斷,你可有異議?”
曹操目光何等銳利,一眼看出這位新近召入相府的年輕謀士有話想說。
“丞相當真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司馬懿先是一通恭維,爾後話鋒一轉:
“不過懿以為,為穩妥起見,丞相雖不率主力回救淮南,卻也當調撥兵馬南下,以分劉備兵勢,好減輕鎮東將軍所受壓力。”
說著司馬懿起身,來到地圖前一指:
“懿以為,丞相當責令臧霸孫觀,率青徐鎮軍自泗水南下攻盱眙,威脅截斷淮水,逼迫劉備調重兵於盱眙。”
“西面方向,丞相可從許都抽調五千鎮軍,以押糧為名前往南陽,爾後突然改道,自潁水南下直撲潁口城。”
“劉備以為我重兵皆在關中和南陽,西北方向抽調不出兵馬救援壽春,潁口一線必疏於防備。”
“倘若我這支奇兵,能一舉奪回潁口,便打通瞭許都南下淮水的通道,從上遊對劉備形成瞭威壓之勢,必能迫使劉備分重兵奪回。”
“劉備兵馬不過八萬,這般兩頭一分,用於圍城之兵便不超過五萬餘人。”
“以鎮東將軍之能,三萬兵馬抵擋五萬敵軍攻城,還能抵擋不住嗎?”
司馬懿指點江山,獻上瞭一計。
曹操眼眸一亮,面露欣賞之色,捋髯微微點頭:
“司馬仲達,司馬八達之中,以你最賢,果然傳聞非虛。”
“嗯,你此計甚合孤意,甚好。”
得到曹操的刮目相看,司馬懿不敢有絲毫自得,忙是一番謙遜。
曹操遂采納瞭司馬懿獻計,接下來就是派誰來統領許都這支奇兵,去奪回潁口。
現在的問題是,他三面開戰,絕大部分可堪一用的武將,都已派出分鎮四方。
南陽方面有徐晃,夏侯尚等,關中又有張郃,樂進等,曹仁張遼李典又在壽春。
許都方面,隻剩下一個夏侯惇可堪大任。
可夏侯惇還肩負著鎮守京師重任,又豈能輕動?
一時間,曹操竟發現,他陷入瞭無人可用的境地。
“父親,姐夫夏侯子林精通兵法,勇武絕倫,有妙才叔父之風!”
“兒保舉夏侯子林,率軍去襲取潁口。”
曹丕趁勢站瞭出來,向曹操舉薦道。
他口中的姐夫,正是夏侯淵之子夏侯楙。
原因,自然是私心大過於公心。
夏侯楙既是夏侯氏子弟,又自小與他交好,可以算作是他的人。
若此戰夏侯楙能立下大功,必得曹操重用,在宗室諸將中必將占有一席之地,於他自然也有好處。
“子林這孩子,確實有其父之風,許都抽調這五千兵馬,也確當由一位宗室統帥,吾才放心…”
曹操權衡良久後,遂道:
“好,你舉薦的這個人甚好,就這麼定瞭,孤就密令子林統軍,去襲潁口。”
曹丕暗自得意,回頭看瞭司馬懿一眼。
司馬懿卻眉頭微凝,暗暗搖頭,顯然是不贊同曹丕舉薦夏侯楙。
隻是潑出去的水又收不回來,曹丕隻得將司馬懿的暗示假作視而不見。
“丞相,夏侯子林雖有其父之風,但畢竟還年輕,戰陣經驗不足。”
“昱以為,需當擇一員經驗豐富的武將,為其副將方才穩妥。”
程昱卻忍不住提醒道。
曹操一想也對,眼珠飛轉,搜腸刮肚的尋思著許都還有什麼人可用。
思索半晌,曹操想起一人,遂道:
“那就命張燕為子林副將,輔佐他去襲取潁口去吧。”
這張燕原本為黑山軍統帥,當年曹操攻陷鄴城之後,便率十萬黑山軍出山歸降。
曹操雖為立榜樣,封瞭張燕為平北將軍,卻對其黑山賊的出身始終心存警惕。
於是平定河北後,便削奪瞭張燕部眾,以高官厚祿將張燕閑養在瞭許都,不再令其領兵。
張燕能統十萬黑山軍,在河北與袁紹公孫瓚這些猛人周旋十餘年,其將才自然是勿庸置疑。
當此無將可用的情況下,曹操思前想後,也隻有再度啟用張燕,輔佐他女婿去襲潁口。
決議已定,信使當即手執曹操密令,直奔許都而去。
曹操的思緒,這才轉回瞭眼前與馬超韓遂的戰事當中。
適才曹丕本是想獻計破槐裡,卻被卞氏的意外闖入打斷。
經得司馬懿提醒,曹丕忙是一拱手:
“父親,兒知父親與那韓遂在洛陽時,曾有過些交情,兒以為,父親何不用離間計…”
…
淮南,壽春。
八萬餘劉軍,已經開始環城下寨,對壽春城展開圍困。
中軍帳內,一座壽春沙盤,已經擺在瞭帳中。
劉備與蕭和等眾謀臣武將,一面聽著丁奉描述著城防虛實,一面商議著破城之策。
正議論之時,陳到卻匆匆而入,向劉備附耳低語瞭一番。
劉備眼眸中閃過一道奇色,遲疑瞭一下後,便令暫時結束軍議,隻留蕭和龐統於帳中。
蕭和與龐統彼此對視,眼神中皆是掠起好奇,猜想著陳到說瞭些什麼,會令劉備忽然打斷瞭軍議。
“叔至,傳那人進來吧。”
劉備坐回上位,拂手令道。
須臾,一位身著黑袍,鬥戴紗笠,遮遮掩掩的神秘人,步入瞭帳中。
那人卸下遮掩,向著劉備拱手一揖:
“在下楊修,拜見玄德公。”
楊修?
蕭和與龐統眼中同時掠起奇色。
楊修,弘農楊氏子弟,曹操的主薄?
前番淮陰一戰逃得一命後,這廝不是奉曹仁之命,回許都報信去瞭麼?
怎又會在壽春被圍的節骨眼上,忽然間以如此神秘的姿態,前來拜會自傢主公?
蕭和眼眸轉瞭一轉,立時猜測出,楊修此番前來,必與曹植有關。
“楊修,你乃曹賊之臣,為何會在此時來見吾?”
劉備眼中亦是透著深深好奇。
楊修深吸一口氣,拱手道:
“回稟玄德公,修乃奉我們卞夫人之命,特來懇請玄德公,能否不傷我們子建公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