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形一凜,臉上笑容驟然消失,止步於三步之外,驚詫的看著眼前荀彧。
王莽!
荀彧竟將他比作是第二個王莽!
王莽是什麼人?
那可是篡漢的亂臣賊子!
當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執掌朝政,一朝大權在握後,便令黨羽大造聲勢,上書逼迫漢平帝封其為安漢公,開創瞭非劉氏封公的先河。
爾後數年,王莽廢漢,建立新朝。
如今曹操同樣是權傾朝野,董昭,王朗等黨羽,紛紛造勢上表,為他歌功頌德,逼迫天子下詔封其為公。
這不是第二個王莽是什麼?
你曹操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你準備篡漢自立瞭嗎?
而王莽廢漢最關鍵一步,就是以外姓身份,進位為安漢公!
正是看到曹操學王莽,踏出瞭這最關鍵一步,荀彧才忍無可忍,今日前來要親自質問曹操。
曹操驚訝過後,臉色漸漸也陰沉下來。
荀彧這是把大傢心照不宣之事,公然搬在瞭臺面上來說,這是要跟他撕破臉皮的節奏啊!
沉默片刻,曹操強壓不爽,苦笑道:
“文若,你這話可有些傷人瞭,孤乃漢臣,王莽乃篡漢亂臣,你豈能拿孤與他相提並論?”
荀彧上前半步,滿面失望,悲聲質問道:
“當年丞相起事,迎奉天子,討伐不臣,彧與丞相可是共同立過誓,要永為漢臣!”
“可是今日的丞相,你真的還願做漢臣嗎?”
曹操嘴角的苦笑漸漸消失,眼神忽然間變的恍惚起來。
他恍若回想起,當年荀彧棄袁紹來投奔於他,二人初見時那一晚的情景。
那時秉燭夜談,共商著匡扶漢室,討逆除賊的宏圖偉略,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熱血激昂。
彼時的荀彧,眼神中能清楚的看到希望二字。
他是打心眼裡認為,自己找到瞭那個想真心匡扶漢室的忠義之主。
此時此刻,荀彧的眼中,卻隻剩下瞭無盡的失望。
“文若,孤…”
曹操想要回答他,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荀彧眼中的失望,轉爾化為憤怒,厲聲道:
“丞相口口聲聲說自己無心權位,隻為挽大廈於將傾,匡扶我大漢社稷!”
“可丞相都做瞭些什麼?”
“司空不夠,丞相不夠,還要做國公!”
“丞相,你告訴我,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話問到瞭這個份上,荀彧隻差捅破那麼層薄薄的窗戶紙,便要將兩人的關系,推向無法回頭的懸崖。
最後一刻,荀彧卻還是沒點破那個字眼。
他語氣稍稍放緩,哽咽沙啞的再問道:
“一步之遙啊,丞相若進位為公,離那個位子,就隻差一步之遙瞭啊!”
“丞相,難道那真是你想要的嗎?”
“難道,你當真忘瞭當年舉事起兵的初心瞭嗎?”
說話間,荀彧已站在瞭曹操跟前,眼中湧起近乎懇求的神色,仿若在幻想渴求著曹操,能給出他一個否定的回答。
回應他的卻是曹操良久的沉默。
曹操負手而立,雙目緊閉,陷入瞭長時間的沉默,好似在叩問自己的本心一般。
不遠處侍立的曹丕和曹沖,二人手心裡皆是捏瞭一把汗,似乎唯恐自傢父親被荀彧說動,動搖瞭進位為公的決心。
不知過瞭多久,曹操長吐一口氣,睜開瞭眼睛。
他直視著荀彧,緩緩問道:
“文若,如若真如你所言,隻差那一步之遙,你我並肩而行近二十載,文若,你可否還願與孤繼續同行?”
曹操語氣同樣已略帶哽咽,那望著荀彧的眼神中,一樣也湧起懇求意味。
荀彧卻身形一顫,最後一絲僥幸幻滅,眼中的懇求也化為瞭極度的失望。
深吸一口氣後,荀彧向著曹操一揖,悲聲道:
“匡扶漢室,討逆除賊,彧自當與丞相生死相隨!”
“建國封公,恕彧,不能與丞相同行瞭!”
說罷,荀彧後退三步,轉身黯然而去。
“文…”
曹操想要伸手挽留,話到嘴邊卻還是沒能出口。
他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沒用瞭。
這位相行二十年戰友,今日是決心與他分道揚鑣瞭。
望著荀彧遠去的背影,回想著這二十年來共患難的過往,曹操眼睛漸漸竟是濕潤。
“唉——”
一聲長嘆後,曹操拭去瞭眼角淚光,轉過身來面向兩個兒子時,卻又強顏歡笑道:
“子桓,倉舒,去拿酒來,你們陪孤喝上幾杯。”
曹丕和曹沖松瞭口氣,二人慌忙是安排瞭下去。
片刻後,父子三人已舉杯對飲。
“想當年啊,為父二伐徐州,陳宮張邈勾結呂佈作亂,襲瞭兗州,為父險些無傢可歸,幸得荀文若…”
曹操一邊飲酒,一邊憶苦思甜,回憶起瞭與荀彧創業時的種種艱難。
曹丕和曹沖兩兄弟,也不知道曹操是怎麼個想法,自然不敢擅自表態。
終於,碎碎念的憶苦思甜結束,曹操臉色陰沉瞭下來。
“荀彧,你既不願與孤同行,那就不能怪孤不念舊情瞭…”
曹操酒杯狠狠砸在案幾上,眼神中已透出一絲殺意。
曹丕眼眸轉瞭一轉,立時揣摩瞭出來,曹操這是對荀彧下瞭殺心。
“父親,荀文若位高權重,名滿天下,又背靠著荀氏一族,乃至穎川士傢,其影響力非同小可。”
“倘若他不識時務,公開反對父親進位為公的話…”
曹丕點到為止,暗示曹操想順利封公,必得先剔除瞭荀彧這塊絆腳石。
曹操目光掃瞭兩個兒子一眼,問道:
“那依你二人之見,孤當如何處置荀文若?”
曹丕眼珠轉瞭幾轉,拱手沉聲道:
“父親,兒以為,不如授意董昭等人,告發荀彧暗通劉備,爾後將其逮捕收押,以天子名義下詔,將其以謀逆之罪賜死!”
曹丕是揣摩出瞭曹操對荀彧下瞭殺心,便果斷獻上一計。
原本收復關中之戰,曹丕獻離間計,助他破瞭馬韓聯軍,令他對這個“蠢兒子”略有改觀。
隻是聽得曹丕這殺荀彧之計,曹操眼中卻又掠過幾分失望。
“若用二哥此計,雖可借天子之手除掉荀彧,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父親假天子之手殺荀彧。”
“荀彧畢竟有大功於我曹傢,父親這麼做,隻怕會寒瞭人心,還會引起荀氏一族乃至潁川士族的不滿。”
“父親,兒以為兄長之計有欠妥當呀。”
曹沖直擊要害,點破瞭曹丕計策的缺陷所在。
曹操臉上的失望轉為欣賞,顯然曹沖這番分析,正是他心中所想。
“倉舒言之極是。”
曹操微微點頭,遂問道:
“那依你之見,孤怎麼做,方能兩全其美?”
曹沖略一沉吟後,從容說道:
“兒以為,荀氏和潁川士族,多數未必與荀彧政見一致。”
“父親可在棄用荀彧同時,重用其侄荀攸,以安撫荀氏一族,同時許諾建國封公後,會繼續倚重潁川士人。”
“如此,則荀氏和潁川士族,當不會受荀彧影響,會繼續擁護父親。”
“至於如何除掉荀彧…”
曹沖話鋒一轉,壓低聲音道:
“以荀彧的身份和功勞,父親不管以什麼手段殺之,皆會遭人非議。”
“兒以為,上上之策,乃是讓荀彧自裁!”
“如此一來,父親才既不會背負一個殺功臣的罵名,還能給荀氏和潁川士族一個體面的交待。”
曹操面露喜色,急問道:
“倉舒,你有何計策,可令荀彧自行瞭斷?”
“父親可借天子名義,詔令荀彧代表朝廷,前往汝南軍中慰勞將士,令其遠離京師,爾後父親便可派人送…”
曹沖不緊不慢,將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
曹操恍惚,連連點頭,贊許道:
“倉舒,你年紀輕輕,便有洞察人心之能,將荀彧的性情洞若觀火。”
“好好好,甚好啊,就依你之計吧!”
一旁曹丕,眼見自己這神童弟弟又出瞭風頭,壓瞭自己一頭,不由拳頭暗暗緊握。
當下曹操便以天子名義,下詔令荀彧持節往汝南前線,去慰勞曹仁所部。
許都方面,則繼續默許董昭等人上表,為其建國封公造勢。
淮南方面。
在確定曹操無意南下奪還淮南後,劉備遂調霍峻為九江太守禦守壽春,令張飛都督淮南諸軍,統兵坐鎮合肥。
劉備則親率主力大軍,班師南歸應天。
數日後,孫乾帶著張遼和張燕的傢眷,南歸應天。
如蕭和所料,張遼和張燕沒有瞭羈絆,便順水推舟,選擇歸降瞭劉備。
劉備自然也信守承諾,將曹植楊修,以及李典等壽春一戰所俘曹將,毫發無傷的放歸北方。
而蕭和也信守瞭他對步練師的承諾,班師應天後不久,便風風光光的迎其過門。
原本步練師為側夫人,並非是關銀屏這般正室,是不需要大辦婚事。
然步騭既是孫氏舊臣,又是淮南人氏,背後代表著兩股勢力,蕭和這樁婚事自然有政治聯姻成份在內,不能草草操辦。
於是在劉備的提醒下,蕭和便將婚禮風光大辦,給足瞭步騭面子,借以顯示劉備對孫氏舊部,以及淮南士民的重視。
婚宴當天,蕭府自然是車水馬龍,高朋滿座。
身在應天的文臣武將,名士豪姓們,紛紛攜厚禮前來賀喜。
劉備這個大將軍,為彰顯對蕭和的恩寵,更是親臨蕭府道賀。
華燈高掛之時,府中已是酒香四溢,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蕭和這個新郎官,自然少不瞭要輪番向賓客敬酒。
“伯溫,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本不該跟你談公事。”
“不過淮北方面有消息傳來,說曹操忽然派荀彧以勞軍名義,抵達瞭項城的曹仁軍團。”
“荀彧乃曹操謀主,素來足智多謀,他出現在瞭曹仁軍中,吾擔心莫非曹操要趁吾大軍班師之際,對壽春方面有所動作?”
喜酒喝過,劉備順道便征詢起蕭和意見。
蕭和思緒一轉,嘴角上揚,冷笑道:
“大將軍,曹操派荀彧南下,不是要對我壽春用兵,是要除掉荀彧,想要他死呢!”
劉備臉色驟然一變。
“近來北方不斷有情報傳來,說是董昭,王朗等朝臣,以及各州刺史,皆在上表許都那偽帝,請其加封曹操為國公。”
“這些自然是受瞭曹操授意,為其建國封公造勢。”
“當年王莽以外姓身份,進封安漢公,如今曹操又以外姓身份,想進位為公,這分明是昭示天下,他意欲篡漢自立。”
“荀彧此人雖與大將軍為敵,但在擁漢這件事上卻有一致的立場。”
“而以荀彧的地位名望,曹操若不除掉荀彧,又如何能順利建國封公?”
“故和料想,曹操此番從荀彧從許昌調離,就是為瞭除之而後快!”
蕭和不緊不慢一番推演,將曹操意圖戳破。
劉備恍然省悟,卻依舊難以置信道:
“就算荀彧擋瞭曹賊篡逆的路,可他畢竟曾為曹操謀主,當年若非荀彧,他早就失瞭兗州。”
“荀彧這樣的功臣,曹操當真下得去毒手?”
劉備無法理解曹操的腦回路。
畢竟以他的心胸氣量,一輩子殺的臣子,可能還不及曹操一個零頭。
而那些有功之臣,他更是一個都不曾殺過。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曹操是怎樣的冷血無情,才能對荀彧這樣共過患難的大功臣下殺手。
哪怕這個人反對你篡漢,大不瞭貶棄不用就是瞭。
蕭和卻不以為怪,隻感嘆道:
“所以說,大將軍是大將軍,曹操是曹操。”
“曹操那是什麼人,那可是寧叫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啊。”
劉備心頭一震,若有所悟。
沉默片刻後,一臉惋惜道:
“荀文若乃王佐之士,才德兼備,又是曹營中難得的擁漢之人,若果真為曹賊所害,當真是可惜。”
蕭和看出來瞭,劉備是欣賞荀彧,有引為己用的意思。
荀彧能不能為老劉所用不好說,不過就憑其擁漢的立場,以及其荀氏一族和潁川士族的背景,若是能不死的話,對老劉來說總歸是利大於弊。
將來老劉北伐中原時,說不準就能派上用場。
權衡片刻,蕭和嘴角微揚,笑道:
“大將軍言之有理,這荀彧若是為曹賊所害,確實可惜瞭。”
“和倒是有一計,或許能保住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