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漢天子詔令:大將軍劉備建國號楚,定都襄陽,進位楚公!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數:3818

一個時辰後,諸葛府。

諸葛亮端坐主位,正召呼侍婢們給到場的貴客們上湯茶。

蕭和,龐統,趙雲,魯肅,糜竺,馬良,黃忠,顧雍,朱桓…

除出鎮荊州和淮南的關羽張飛等人外,身的應天的重臣們,皆已齊聚一堂。

這一場聚會,乃是由尚書令諸葛亮牽頭組織。

目的,自然是為商議上表天子,為劉備進位國公之事。

“諸位,北方曹操僭越稱公的消息,諸位想必已經都收到瞭。”

“曹賊已建偽魏公國,其篡漢謀逆之心,已是昭若若揭。”

“亮的意思時,我們也當盡快行動進來,上表天子,為大將軍加封國公。”

“唯有如此,大將軍在名位上,才不會為曹賊所壓,方能與之爭奪天下豪傑之心!”

諸葛亮見湯茶都已奉上,也就不再拐彎抹角,直截瞭當的向眾人挑明意圖。

府堂之內,一片沸騰。

其實不用諸葛亮號召,眾人的想法都一致,盼著劉備能盡早進位為公。

實際上,早在不久前北伐班師回京後,蕭和便在私下裡,與諸葛亮交換過意見。

二人也分頭行動,向在京的文臣武將們提前吹過風,讓大傢夥都有瞭個心理準備。

此前所欠缺的,隻是一個時機。

一個讓曹操來充當出頭鳥,劉備再順水推舟,隨後跟進的時機。

現下曹操已建魏公國,自稱魏公,時機自然已到。

“既然諸位與亮不謀而合,那就沒什麼再議的瞭,我們各自上表天子,為大將軍請封國公吧。”

“還有關將軍和翼德將軍那邊,以及荊揚交三州各郡國方面,也要支會他們行動起來,向朝廷上表。”

“我們要爭取在一月之內,將大將軍推上國公之位!”

諸葛亮見眾僚皆無異議,便拍板做瞭決斷。

一時間,群情振奮,眾人是撫掌大笑,以茶代酒互相慶賀。

眼看著自傢主公,從出身寒微,走到瞭建國封公,身為臣下,自然為之欣慰。

若以私心來看,劉備進位為公瞭,大傢夥的官爵自然而然也要跟著水漲船高。

於公於私,此乃皆大歡喜的好事,眾人焉能不賀。

“諸位,雲竊以為,我們是不是有些一廂情願瞭?”

趙雲卻忽然開口,打破瞭滿堂的振奮氣氛。

笑聲沉寂下來,眾人目光看向瞭趙雲。

“我們是可以上表,請天子加封大將軍為國公,可大傢有沒有想過,大將軍他是否會接受天子的加封呢?”

“大將軍行事,向來與曹操相反。”

“曹操行的是霸道,大將軍則用的是王道,曹操行事殘暴,大將軍則以仁義待人。”

“如今曹操為篡漢謀逆,逼迫偽帝封其為公,大將軍又怎會輕易仿效曹操,亦進位為公呢?”

“如若大將軍他堅持不授,我們又當如何是好?”

趙雲語氣肅然凝重,道出瞭自己心中顧慮。

堂中立時議論再起,眾人是紛紛點頭,原本振奮欣喜的臉上,不由皆是蒙上瞭一層陰影。

蕭和也輕吸瞭一聲。

趙雲跟隨瞭老劉這麼多年,對老劉的性情還是瞭解的。

光就他說的那一句,劉備行事每每與曹操相反,便直擊根本。

其實這件事,若是老劉沒有天子在手,可能還好點。

畢竟當年拿下漢中之後,眾人便群起上表,擁立他進位漢中王。

彼時曹操已稱魏王,我劉備身為大漢皇叔,劉氏皇族,為跟你平起平坐,為瞭匡扶漢室大業,進位為王不過份吧。

反正我是向天子上表瞭,天子準奏自然最好,若是不準,天下人都知道是你曹操威脅天子不準,挨罵的還是你曹操。

可現下有天子在手,若是進位為公,便有瞭“威脅”天子之嫌。

有這一層顧慮,老劉還真未必願意接受天子封公。

“子龍言之有理,曹操既敢縱容其子弒君,為謀朝篡位,自然可不擇手段,無視天下人悠悠之口。”

“大將軍行的是王道仁義,志在匡扶漢室,哪怕有天子明詔,大將軍忌憚於天下人議論,也未必敢奉詔進位為公。”

諸葛亮重重點頭,認同瞭趙雲的顧慮。

一時間,堂中眾議論再起,眾人都在商量著,該如何說服劉備奉詔才是。

諸葛亮眼珠微微一轉,卻笑看向瞭蕭和:

“伯溫,當年樊城之時,大將軍亦是顧慮重重,不肯發兵奇襲襄陽,卻最終為你說服。”

“依亮之見,此番也唯有你蕭伯溫,方有能力說服大將軍。”

“伯溫,這份重擔,我們就拜托你瞭。”

說著諸葛亮便拱手一揖,一副鄭重相托的架勢。

眾人眼眸一亮,盡皆向蕭和轟然一揖,滿眼期許的鄭重托付。

蕭和無奈的瞥瞭諸葛亮一眼,卻是心下暗暗叫苦。

孔明你也是真會給我出難題。

老劉那性格你還不瞭解麼,在用人用兵上,自然是從諫如流,言聽計從。

可在這種涉及到聲名毀譽的事上,老劉卻有著自己近乎偏執的堅持。

往好瞭說是有底線,往不好瞭說,便是太過於計較聲名。

老劉這種性格,總之就是把雙刃劍吧。

你明知老劉這般性情,還把這難題拋給我,多少有點不太厚道吧…

“既然如此,和隻能盡力而為吧…”

抱怨歸抱怨,蕭和也不好負瞭眾人所托,隻得硬著頭皮接下瞭這差事。

計議已定,眾人便開始分頭行事。

做為文官謀臣之首,諸葛亮跟蕭和自然是要起表率作用,帶頭向天子劉熙上表,加封劉備為國公,以彰其功。

兩人一帶頭,糜竺,簡雍,趙雲,黃忠,魯肅,顧雍等京官們,迅速跟進上表。

緊接著,關羽,張飛兩位分都荊揚軍事的大將,立刻也上表天子。

隨後荊州揚州交州,三州的刺史郡守們,亦隨之上表。

一時間,江南半壁,無數道上表,如雪片般送往瞭應天,皆奏請天子,加封大將軍劉備為國公。

天子年幼,詔令自然是出自於太後伏氏之手。

伏太後遂順應文武百官所請,以天子名義下詔,加封劉備為國公。

不出所料,劉備毫不猶豫的辭拒瞭天子策封。

兩天後,蕭和帶著百官的委任,入大將軍府來勸說劉備奉詔。

“伯溫啊,朝野的那些上表,都是你和孔明,還有雲長他們搞出來的吧?”

一見面,蕭和湯茶還未喝一口,劉備便苦笑著問道。

“這個嘛…”

蕭和認也不是,不認也不是,隻得低頭呷起瞭湯茶。

“吾知你們是一番好意,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今曹操僭越稱公,吾若也建國封公,豈非為天下人議論,說我劉備欲仿效曹操謀朝篡位?”

“今吾迎奉天子,總攬百官朝政,吾若奉詔進位為公,世人必會認為是我逼迫天子下詔,封為我公!”

“天下悠悠之口,我劉備豈能不顧?”

“你們的這一番好意,卻將備置於瞭爐火上烤啊!”

劉備也是推心置腹,掏心掏肺的與蕭和道出瞭心中顧慮。

蕭和輕嘆一聲,放下瞭茶碗。

“大將軍行事每每與曹操相反,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將軍乃是奉天子以討不大臣。”

“大將軍不欲效仿曹操,不願給世人落下一個挾君的口實,這和等都明白大將軍的苦衷。”

蕭和話鋒一轉,接著說道:

“可大將軍有沒有想過,曹操所以建國封公,正是為名正言順給北方豪傑封官許爵,將天下漢臣都轉變成他的魏臣。”

“曹操是在以子孫世代公侯為餌,將整個北方的才俊猛士,跟他曹魏興衰存亡,牢牢的綁在一起,好讓這些豪傑為他曹氏赴湯蹈火。”

“大將軍若不能進位稱公,若不能許麾下豪傑一個同樣的前程,豈非寒瞭這些誓死追隨大將軍的豪傑之心,又如何與曹操爭奪人心?”

蕭和聲色肅厲的一番分析,說的已經再明白不過。

大傢夥跟著你,固然是為匡扶漢室的理想。

可理想這玩意兒不能當飯吃,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關羽張飛,大傢追隨你老劉,多數還是因為有個封侯拜爵,門蔭子孫的盼頭。

你死不肯建國稱帝,誰能猜到你是什麼意思?

大傢或許會猜想,你劉備真就隻想匡扶漢室,將來江山一統之後,真就把大權歸還天子,自己拍拍屁股養老去瞭。

那我們這些追隨你打江山的老部下怎麼辦?

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重新掌權之後,不承認你給我們請來的那些官爵怎麼辦?

天子為穩固權力,對我們這些人發動清洗怎麼辦?

一旦有瞭這樣的猜測,人心自然就開始不安,人心不安,又焉能全力以赴為你赴湯蹈火,討逆殺賊?

若真如此,你何以匡扶漢室?

劉備陷入瞭沉默。

其實到瞭今天這般權位,蕭和所說的這些道理,他又豈會不知。

憑心而論,到瞭今天這般手握三州之地,雄霸江南半壁的地步,若說他對那個位子沒有半點動心,那真就是虛偽瞭。

劉備猶豫瞭。

也僅僅隻是猶豫,離思想轉變,下定決心,還差一劑猛藥。

蕭和眼珠轉瞭一轉,遂道:

“大將軍,和先前曾推演過,倘若大將軍不能順應天意進位為公,極有可能輸掉瞭與曹操的人心之爭。”

“這匡扶漢室的偉業,也有功虧一簣的可能,大漢江山更有被曹操竊取的危險。”

“大將軍,此事關乎到興復漢室的大業,還請大將軍務必要以大局為重,將個人榮辱置之度外呀。”

蕭和一臉意味深長,在劉備面前故弄起瞭玄虛。

你老劉此前不是一直猜測,我是師從於世外仙人,有能掐會算,未卜先知的神仙手段麼。

反正我也沒有否認過,那我就利用你們給我立的這個人設,“故弄玄虛”忽悠你老劉一回。

果然。

聽得蕭和這番推算,劉備身形一凜,原本猶豫的眼神,立時為緊張取代。

“伯溫師從世外仙人,有未卜先知之能,從預言劉景升驚懼而亡起,就未曾失算過一回。”

“如他所言,若我辭拒進位為功,難不成真會令匡扶漢室的大業功虧一簣?”

“若如此,我劉備豈非成瞭大漢的罪人?”

劉備思緒澎湃,眼中猶豫一點點在瓦解。

終於。

權衡良久後,當劉備深吸一口氣,抬頭再看向蕭和時,神情已然決毅如鐵。

“倘若我劉備,因個人榮辱,誤瞭興復漢室的大業,備有何顏面去面對列祖列宗!”

“好,我答應你們,我奉詔進位為公便是!”

蕭和如釋重負,長松瞭一口氣。

老劉終於被說服,最後的障礙就此搬除。

接下來,隻剩下一件事,那就是老劉的封號。

選擇不多,無非是吳楚二號而已。

應天為京師,天子又身在吳地,自然不能以吳為國號。

何況老劉起傢於荊州,根基班底多以荊州人為主,國號若是選吳也不合適。

那麼就隻剩下一個選擇——楚。

於是天子劉熙二次下詔,詔令劉備建國號為楚公國,以南陽,南郡,江夏,長沙,豫章五郡為楚公國疆土,定都襄陽。

時年春末,劉備正式進位楚公。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